清朝首富伍秉鉴为何移民海外?
凤凰历史:在《中国近代财与兵》这本书里,您写了19世纪前半期的中国首富伍秉鉴,他的结局是家产都转移到了到海外。现在也有很多中国富人向海外转移资产,让伍秉鉴们做出这种决定最重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李冬君:19世纪前半期,伍秉鉴作为中国首富,其财富积累的过程或多或少是乘着清朝贸易逆差的东风,借着茶叶贸易发了英国人的财,但也同时投资了从事鸦片贸易的东印度公司,间接通过鸦片贸易发了中国人的财。而林则徐是被派去扭转贸易逆差、白银外流的,他直接将这把火引向了伍家。 原本伍氏是希望通过捐钱来向朝廷赎罪,希望朝廷网开一面,然而,他忘记了,在那样的王权体制下,怎么能有所谓“私有财产权”呢?王权可以载舟,也能覆舟。没有王权做后台,和珅能富甲天下?没有“天子南库”,伍家能成首富?“屈身拾起金苹果”,那是王权结的果,根本还在王权。王权所有制的集中反映是抄家,一抄家,就知道财产究竟归谁所有了。 等到终究看清这样的形势之后,伍秉鉴们不走又当何如? 中国近代化萌芽不开花 根源不在元清两朝 凤凰历史:有些网友认为,如果没有异族入侵,中国在南宋和晚明都有可能从工商业的萌芽中发展出“近代化”,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冬君:在《中国近代的财与兵》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叫《货币经济是险滩》,我们认为,中国的近代化是从宋代开始的,而近代化的萌芽是从货币经济中产生的,然而,萌芽归萌芽,却没有开花,更未结果,究其根柢,在于本币未立,统统由王权一竿子插到底。以被黄宗羲赞以“钞之在手,与见钱无异”的南宋会子为例,不管“称提”多么完善,无限王权的劣根性都无法改变。王权不受制约,货币可以无限量发行。 明朝以后,中国虽然进入白银时代,但用的是银两,而非银币。为什么不用银币?说到底,就是不想搞银本位,因为银两还有个成色的问题,更何况碎银子怎能作本币?中国用银两驱逐了银元,用碎银子那样的末币驱逐了完全标准化的国际货币,中国用王权收拾了银子。中国大一统,王权即信用,这样的原则看似威猛,实则自宫,当银元都变成了银两时,中国也就成了国际货币的黑洞。当各国都抽紧了银根时,天朝才知命根子在谁手里。 这中间,元朝、清朝的进入造成了断裂,但资本主义萌芽还有江南的商品社会,还是在往前走。所以真正造成近代化萌芽未能开花结果的原因,就在于本币未立,未能渡过货币经济的险滩。 晚清军队屡败于太平军 唯其无能才得朝廷放心 凤凰历史:晚清军队中实行“薄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