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二月, 2015的博文

善待私权 恶猜公权

政法大学老师萧翰说过一句名言,"善待私权,恶猜公权";宁枉公权,不冤公民。

石飞:史家的社会担当就是讲真话写真史

作者:石飞 时间:2015-02-17 16:30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 社会 文学 生活   中国社科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于沛先生在2月17日《人民日报》第7版发表大作《史家应讲社会担当》。   我无暇无趣评说于先生的文章。我只是想冒昧地给于先生说一句逆耳之言:“史家应讲社会担当”,此话不谬。但其社会担当的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表现,就是要尊重历史实事,讲真话,写真史;而不能受任何权势的胁迫和利益的诱惑,胡编乱造历史。   于文中说:“求真求实、经世致用的治史传统和担当精神,其实一直流淌在我国史家血液里。”这话未免太“自吹自擂”。实事求是地讲,在我们的党史国史里,胡编乱造的东西太多太多,历史教科书假话令人诅咒。具体案例无须赘述,于先生懂的,国民懂的。这种遗害无穷的罪孽,无不与“史家”们道德良知塌陷有关。   连历史史实都敢肆意歪曲的“史家”,还有什么“社会担当”可言?实在是,御用的无聊的无耻的造谣奴才而已!   但愿中国史学界,“造谣奴才”少些,再少些。惟有如此,党史国史才能拨乱反正,还其本真。

应该拒绝歌颂内战和暴力革命了!

原文地址:拒绝歌颂内战和暴力 作者:阮耀钟 【摘要】历史已经证明,内战,是一场零和游戏,没有什么胜利者——至少在道义上是如此。历史在这里不仅没有进步,还往往是倒退。用暴力夺取政权后,反而造成更多更大的人道灾难就是证明。在这个世界上,哪里内战多,哪里灾难多。 最近,邓楠回忆她的父亲邓小平,指挥过千军万马,却对描写战争残酷的电影一概不看,“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以前打仗死人太多,所以他特别珍惜和平年代,特别热爱生活。”   立刻想起并找出前两年读过的一篇文章。文章介绍,刘伯承也不愿看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战争影片。晚年赋闲在家,他一见电视屏幕上出现战争场景,就会关掉电视或更换频道。他多次感慨:“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刘帅的子女曾问父亲:“淮海战役打得那么漂亮,怎么从未听您在我们面前提起过呢?”刘帅不堪回首地说,那场战役结束后,他梦见千百万年轻寡妇找他要丈夫,无数白发老人找他要孩子,他心里不安,所以根本不愿去想、更不会去谈起那场战役了。   刘邓大军两位最高统帅,都拒绝宣传、歌颂内战和暴力的影视片。   这就是良知。   良知无国界。1965年,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毛泽东指着身边的外交部长陈毅说,他这个元帅打败了八百万美式装备的蒋介石军队,蒙哥马利称赞陈毅很有本事。但他接着说,在西方国家,我们尽量不宣传内战的战绩,因为这是杀自己的同胞!   我不知道毛泽东听了蒙哥马利后面的话,做何感想。但他一辈子倡导造反有理,相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与天与地与人斗中感受到其乐无穷,却是不用怀疑的。他一生好斗,奢斗如命,“八亿人,不斗行吗”,是他文化大革命中的名言;和平时期,挑起“文革”全面内战,是他最得意的政治遗产。1965年,正式出版了毛泽东36首诗词,其中,歌颂战争——内战的多达14首,却没有一首是献给中华民族那场伟大抗日战争的,哪是谁的尴尬!   但毛无所谓。他自信历史从来是胜利者的历史,斯大林也给他壮胆: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

国家和我

国家和我 一篇没有发表的答某报记者问 贺卫方 一、我和国 问:国家的进退,影响着个人命运,今天可能有很多人懵懵懂懂,生活其中而不自知。印象中,您是文革后全国恢复高考西南政法学院首届法学院学生,个人奋斗史和国家命运的走向相互交织。 结合个人经历,请您谈谈,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有什么样的关联? 贺卫方:我的儿童时代经历着国家的灾难期,是典型的“文革少年”。那个时代,自己觉得所谓国家离自己很遥远,但是身边所发生的种种却都来自北京的最高层的决策。家庭和自己的命运都像一只波涛汹涌的海浪中的小船,自身完全无法左右,任由风吹浪打,不知前程何在? 当然,那个时代倒不怎么强调爱国主义,反而意识形态上有一种国际主义的倾向——共产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普世价值观。例如我们被教导说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要看到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一定要去解放他们。伟大领袖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最高领导,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指路明灯。追求普遍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激烈批判的。我记得不断地要破“四旧”,立“四新”,古老的道德与风俗都在消灭之列。对于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严厉抨击把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拒绝推向了高潮。我虽然只是个中学生,但还是积极地参加各种批判“孔老二”的活动。 现在想来,一国的成立与荣耀离不开她的历史与文化;我们的爱国离不开《诗经》、《孟子》,离不开唐诗宋词,离不开《石门颂》、《兰亭阁序》。孟子对齐宣王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其实,比世臣更重要的是“世文”,也就是我们的文脉不能被斩断。但是,“文化大革命”正是这种毁文断脉的举措。 我最幸运的是,17岁那年“文革”宣告结束,高考恢复了。自己参加高考,1978年秋天成为西南政法学院恢复招生后的首届学生。整个国家走上了改革开放,读书渐多,尤其是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慢慢地形成了对于国家、政府、政党、国民之间关系的一些观点。 二、家和国 问:您老家是烟台牟平,从微博上“想要回老家建房”等只言片语可见您对故乡有很深的情愫。那么,家是什么?国是什么?国家又是什么?于情于理,国家应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怎样的寄托和庇护? 贺卫方:虽然少年时代历经磨难,离开家乡标志着自己命运的柳暗花明,但是,对家乡的热爱却是一种难以割舍、与年俱增的情感。我对胶东方言、登州文会馆的历史、烟

包容使一个国家走向强大——揭示所谓“中国特色”

文/余晓平 身处异国他乡,每天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面带微笑的,其实我不需要去问他们为什么会对我这个异族人那么友好,我知道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所遇到的上一个人也同样对他们微笑,于是我便会向下一个我所遇到的人微笑,我在这个社会里受到包容。这就是所谓的和谐社会,一个社会和谐才能强大。我一直认为,无论是美国还是加拿大,其社会机制鼓励那些勤劳的人和富有创造力的人,不管这些人是任何族裔,以及来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这是国家强大的秘诀,而在这个背后,包容是这个社会的基础。 中国历史上不乏让中国人骄傲的盛世,经常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无非是盛唐和乾隆时期,但人们陶醉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时候,似乎淡忘了不少不愿提及的历史。如果你稍微有一点头脑便会去探究什么是中华民族,是所谓的汉人吗?其实根本不是。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融合,两河流域原本汉人的东西被认为是民族的东西,后来胡人打来了,建立了十六国,继而进入盛唐。大宋年间金人打来了,建立了元朝,明朝又恢复了汉人的统治,然后满人又打进来了,后来又有了乾隆盛世.......每一次繁荣昌盛都是民族间相互包容的结果,而每一次被别人打进来都是由于自己内耗,让侵略者有了可乘之机。 稍微细心一点的人就会从历史当中翻出来“五胡乱中华”的历史,那是在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一般认为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那个时期把汉人杀得只剩下四、五百万人口了,而在盛唐时期的人口概念是在六千万到八千万之间,什么意思呢?汉人已经属于少数民族啦。 再看看那个建立唐朝(公元618年~907年)的到底是什么人?祖上本来就是鲜卑人。依《二十四史》中记载,李世民的父系是汉民族,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直系后裔,他的曾祖李虎是西魏北周开国功臣,李虎的儿子李昺被封唐国公娶了鲜卑人独孤信的女儿(就是李世民的奶奶),李昺的儿子就是李渊了,娶的老婆(李世民的妈)是鲜卑贵族窦氏,窦氏生了李世民。所以若单说父系李世民是汉民族,若以遗传学比例上来说,他的鲜卑比例更大(奶奶,妈妈都是鲜卑人,故李世民3/4是鲜卑血统,1/4是汉血统)。 但凡懂一点中国的历史都不会拿民族说事儿,更说不上拿什么“中国特色”说事儿了,除非是有意的欺骗。因为社会发展本来就是一个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相互改变的一个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总会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淘汰旧的东西。当你认真读史就

专访冯仑:坚持理想 顺便赚钱

《杨澜访谈录》专访冯仑:坚持理想 顺便赚钱   http://news.cnfol.com/120313/101,1596,11960235,00.shtml    杨澜专访冯仑   冯仑和潘石屹、王功权、易小迪等人被媒体称为“万通六君子”,他也被称为是“地产思想家”,这几年他又成了民营企业家的代言人。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坚持理想,顺便赚钱。”这与他二十年商海拼搏的经历密不可分的。   2012年,冯仑在《理想丰满》一书中畅议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谈理想,谈赚钱,对价值公平、财富传承、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等话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曾经作为体制内的学者,又在改革开放之初下海经商,在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冯仑依然再谈理想,不过这一次公众会买他的帐吗?面对时代对企业家诚信和商业伦理的拷问,冯仑又是作何回答?当财富的传承,企业的传承和精神的传承都成为引人深思的社会课题的时候,冯仑又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女儿?在改革进程中社会制度不断变革的历史潮流下,民营企业究竟该如何抓住与时代同步的契机呢?近日,冯仑作客《杨澜访谈录》,畅谈自己坚持理想的心路历程。   理想与江湖   曾作为体制内的一名学者,改革开放之初冯仑毅然下海经商,先后结识了潘石屹,王功权,易小迪等人,并在90年代初共同创立了万通。他们六个人虽然性格各异,各有所长,但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在当年海南那个“野蛮生长”的土壤里开始了披荆斩棘的创业历程。好像一群共聚一堂,呼啸聚义的江湖好汉。后来,这六个人被媒体称为“万通六君子”。曾经在共同创立万通的时候,“六君子”还一起写了一篇文章《披荆斩棘 共赴未来》,大家有共同的理想并把文章发表出来监督自己。   改革开放初期,在体制转型,法制不健全的商业环境中,许多民营企业经历过“野蛮生长”的一个非常阶段。在市场规律还相当混乱,民营企业常常遭遇灰色地带的时候,如何做到自律和坚持理想就变成当时的民营企业家必须面对的一种考验。当遭遇灰色地带的时,给别人钱似乎会得到利益,但是,冯仑和同伴早已达成共识,就算失去机会,也不会给别人送钱。“尽管在当时我们的增长速度和业绩不是中国最好的,但我们的安全性一定是最好的。”   最初带着创业理想和冒险激情下海并“结义”的六个人,后来却渐渐因为价值观,经商理念的不同而分道扬镳,但他们的分手并没有像那个时代很多民营企业的例子那样,兄

安兰德:什么是西方价值观

安兰德:什么是西方价值观 2015-02-03 14:39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thought/zhongxi/20150203120476_all.html 来源:安兰德书友会作者:安兰德 207次点击:我要评论 如果独裁统治因为有了什么“良好动机”或“无私的动机”就可以名正言顺,那么这样的道德堕落实在令人发指。    安兰德书友会题记:今天是安兰德诞辰110周年日,特重发这篇深刻阐述西方价值观的重要文章纪念这位伟大的自由女神,愿其不朽思想在华夏大地落地生根。   关于美国主义的问答   1.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两大原则之间的对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任何他人或集体都不得剥夺其权利,所以,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并且是为了自己而生存,而不是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生存。   集体主义认为,个人没有任何权利,他的工作、身体和个性都属于集体,集体为了它自己的利益可以用任何方式任意对个人进行处置,所以,个人的存在需得到集体的允许,并且是为了集体而存在。   这两种原则是两个对立的社会制度生成的根源。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就是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   2.什么是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能共同生活而遵守的法令。制定这样的法令,必须以一个基本原则作为起点,那就是要首先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社会的权力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个人主义的回答是:社会的权力是有限的,因为它受到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的限制,社会只能制定不会侵犯这些权利的法律。   集体主义的回答是:社会的权利是无限的,社会可以任意制定法律,并任意地强加给任何人。   例如:在崇尚个人主义的制度下,任何人都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通过一项法律以结束某个人的生命,哪怕是有百万人之众。如果他们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他们就侵犯了保护生存权利的法律,必将受到惩罚。   在奉行集体主义的制度下,只要有利可图,任何人多势众的群体(或任何自称可以代表多数人的人)完全可以通过一项法律来结束某个人(或任何少数人群体)的生命。个人的生存权利在那里是得不到承认的。   根据个人主义原则,杀人是非法的,而保护自己是完全合法的,法律站在权利一边。根据集体主义原则,人多势众的一方杀人是合法的,而自卫却是非法的,

瓷国人比西方人亲情浓吗

• 作者:奶格玛之女 都说东方人比西方人重视亲情,以前没有什么渠道了解世界,所以信以为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觉得应当重新解读这个问题。讲一个小故事,曾经听广播电台一档叫“百事通”的节目,就是任何麻烦事可以在电台里求助,一个大妈说老伴去世还是出长差了,女儿也不在本市,自己每天失魂落魄,都不知道日子怎么过,想想以前在家给女儿做做饭,等她回来说说笑笑一起吃的日子多开心。现在想找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年轻姑娘到家里住,彼此有个照应,她不收房租。我一听就觉得滑稽,这样的相处一定会矛盾重重。果然一会儿就有另一个老太打电话进来,说刚才那个老太这样做不可取,与年轻人有代沟,如果是自己宁可出去旅游、养养宠物花草,自己找乐子。 所谓亲情浓郁的真相很大程度上是除了这个就找不到别的乐子,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无趣的人,自古以来就这样,孩子从小就被套上一副镣铐,长大以后即便把镣铐解除也已经晚了,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兴趣爱好。学校灌输统一的思想死记硬背标准答案,以前是弟子规、四书五经,现在是宇宙真理理想道德、奥数、英语。电视节目里那些探险之类的都是外国的,我姐有一次看电视时说外国人就喜欢找罪受。中国人倒是不找罪受,跟那什么似的,鲁迅说过了,我不重复。 我这样的认识也许和自己的切身体会有关,我对父母基本没什么依恋,可我妈总喜欢搞得很亲密,这令我非常苦恼。我与父母的关系有点像鲁迅和朱安的关系,朱安生病时鲁迅带她去看洋医生,上下车亲自搀扶,在当时的中国很另类,医生还以为他是个好丈夫呢。我父母生病时我绝对是尽心的,全家人都夸我照顾病人细致周到,那些以前想都没想过的脏活也只好做了,比如灌肠之类,因为我的心太软,做不到无动于衷。不过我不喜欢整天亲密无间黏在一起的关系,不特别针对谁,我姐她们看我淡淡的也不计较,知道我心里念咒,我妈明显强忍着一肚子愤怒,彼此的不满如将开未开的水壶底的小气泡绵绵密密地冒出来。我要说的话在博客里说,生活里不用多话。夫妻之间如果话不投机半句多就离婚了,父母子女之间只好死磕,当然中国的夫妻硬着头皮死磕的也奇多。 老早就听说西方人把孩子养到18岁就不管了,心里很奇怪世上居然有这么冷酷的关系,从现在读到的资料看全不是那么回事。西方人从小就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尊重,依据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发展,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一个孩子到18岁时完全可以自立了。在

杨连宁:反对“三个面向”方针的教育部长必须下台!

• 作者:杨连宁 • 时间:2015-02-02 08:08 •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 三个面向 杨连宁:反对“三个面向”方针的教育部长必须下台! 西方是现代化的盗火者,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的先行者与参照系。邓小平曾为我国制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而公然抵制“三个面向”方针的教育部长却反其道而行之,扬言“绝不能让西方价值进课堂”。这类背弃改革开放的疯话让人犯晕:让人怀疑这位教育部长是不是我国从塔利班或伊斯兰国引进的? 从孙中山的“追欧揖美”到毛泽东的“超英赶美”,都是中国人在后发追赶西方。正因为我们睁眼看世界,看到了西方更发达、更文明、更富足、更强盛,中国人才奋起振兴中华的,不是吗?假如没有西方价值做参照系,假如拒绝以发达国家为榜样,中华民族完全可以继续闭关锁国,继续安贫守穷下去,干嘛非要上赶着改革开放呢? 谁都知道,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这个最大国策的实质,无非就是由敌视与拒斥西方,改行仿效并追赶西方,不是吗?假如抵制西方的话,中国人不但找不到富强之路,就连追求民族复兴都没必要。为什么?因为“中国人穷了几千年了”(邓小平语),不也活过来了吗?“没有什么境遇是人不能适应的,特别是当他看到周围的人都在这样生活”(托尔斯泰语)。 其实,对那些“五子(房子、车子、金子、妻子、孩子)登科”在西方,却扬言要抵制西方价值的官员,你也不必把他们的宣示当真。为什么?因为“一个人,如果极力宣扬他自己都不信的东西,那他就是做好了干任何坏事的准备”(托马斯•潘恩语)。 然而,教育部长的假话,还是能让你一窥当今中国的最大矛盾。这个最大矛盾是什么?就是:物质全盘西化了,制度与精神却要反对西化;也是:整个社会靠西方的硬件运行着,指令系统却要自我瞎编错漏百出的软件——是不是让人哭笑不得? 对于过惯了“交通靠飞机,通讯靠手机,看病靠西医,讲话靠麦克,会议靠投影,文件靠电脑,破案靠探头,文凭靠4级,水平靠英语,呼吸靠空调,游戏靠网络,娱乐靠伟哥”的“全盘西化”甜日子的中国人,谁愿意重吃二遍苦,再受二茬罪地开历史倒车,去复辟柴禾灶煮饭,土炕上睡觉,豆油点灯,牲畜圈之类“旱厕”里拉屎,井中汲水,河里洗澡,背着成串的铜钱步行20里赶集或骑驴进城?谁愿意回到没有内衣内裤卫生纸,没有牙刷牙膏刮脸刀,没有纸币更没有银行卡的旧社会? 你不妨试试,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