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需要的就是宪政

贺卫方:中国最需要的就是宪政
BBC中文网522日报道,中共党刊《红旗文稿》和官媒《环球时报》先后刊文指中国不宜实行宪政,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说,改善现状,中国最需要的就是宪政,并指中国实行宪政最大的障碍权贵资本主义现象
《红旗文稿》刊载的是人民大学法学教授杨晓青的文章《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杨教授在文中指宪政是属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不适合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度。
贺卫方解释说,长期以来就有这种社会主义制度是否不宜实行宪政的争论。这种理论适合的是马克思理论基本教义派的想法,但是现在中国出现了他所称的权贵资本主义现象,正显示政府需要监督和节制权力。他认为,这也显示了中国实行宪政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22
日《环球时报》刊载了题为《宪政是兜圈子否定中国发展之路》的社评,指呼吁实行宪政是实际上是绕了个弯,用新说法提出中国接受西方政治制度的老要求。该篇社评表示,宪政说误导知识分子,但是没有实践基础,并形容宪政说已经沦为空洞的口号
贺卫方说,这种论点就是基于党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一切的矛盾和冲突也都是经由党来
中国学者驳党刊:宪政理念适合各国
贺卫方:中国梦是一个怎样的梦
贺卫方:中国通过人权公约前景不乐观
两会前学者联署再吁人大批准国际人权公约
解决。他否定中国现在没有经济基础或者人民知识不足以建设宪政的论点,指出现在的中国经济远好过英国在1718世纪实行宪政的时候。
贺卫方也不同意孙文学说的军政、训政、宪政阶段论,他表示,不论是经济、民智的条件论还是孙文的阶段说都是为了继续执政而想出来的借口。贺卫方说,就像学游泳一样,不能指望一个人不用下水就能学会游泳,而民主就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民主的向往也是与生俱来的。他说,他怀疑建设宪政的意愿和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是相互矛盾的。

张汝儁(俊)(1713865084)  16:38:14林毅夫:经济改革必须依附政治改革                                                          过去30多年改革取得的成就,从经济增长速度来讲,是人类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我们走的是渐进的双轨道路。一方面继续给没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以必要的保护,同时放开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的禁锢。这是符合国情的改革,但带来的是改革的不完整,把市场中不能存活的大型产业保留住了,要素市场常常被扭曲,包括金融受到抑制,金融以为大企业服务的大银行为主,多数中型、小型、微型的企业得不到金融服务。

30
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有了它的实力,但是不能进入公平竞争。如果我们真正能够走完像吴敬琏老师强调的,一定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的话,我相信我们还是有很多快速发展的潜力,而且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各方面的资源等会跟着改善,收入分配也会跟着改善。
经济学家周其仁:既得利益总被大词汇包围
读这本书的当中有很多感受,很多感慨。中国体制改革怎么这么难,32年了还要推进?
我想是因为我们的既得利益总有一些东西包着它,就是大词汇,动不动就是主义,其实是非常具体的经济问题,可一跟主义扯上,讲不清了。他说他代表社会主义,那么说改革国有经济岂不成了反动?多数人不能讲话,只好你想咋办就咋办。
推进改革要把这些东西切开,举个例子,中国移动早就搞过飞信,搞不起来,人家搞出一个微信,几亿人在用,马上就说收费,这是什么主义?跟社会主义没有关系,纯粹是市场经济当中进步动力不足的部门压进步动力足的部门。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经济改革必须依附政治改革
吴敬琏教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着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不断对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他自己的一些观点,不管官方怎么认为,他认为是正确的就坚持。另外,吴教授作为经济学家,他是首先提出来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观点,他是最早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是不可能深化也不可能再进一步发展的著名学者。
经济学家吴敬琏:处在新的十字路口
1954年从复旦大学毕业时,满脑子就一句话,就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有很多变化,应该说重新学习经济学那是在耶鲁大学。后来跟江平教授结识后,看了100来本书,对普通法、大陆法、宪政有一点初步的认识。
中国模式的特点优点在于有一个强势政府。作者说中国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叫高铁奇迹,一个叫重庆奇迹。然而,这个药方能解决问题,还是进一步加深问题,怀疑的人越来越多了。
中国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这个以前得到过共识,而且在九五规划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都表现了这个共识,但实际呢?十二五时候国台办请了几位美国经济学家,他们听了报告后特别满意,临走时,问我一个问题:为何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中国改革还走在半路上,中间还会有很多反复,今后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由于意识形态等各种影响,始终存在双重体制消长的问题。
现在中央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责任参与,这个实际上是决定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大的事业。思想上的分歧也会很多,利益上的纠结更加严重。怎么来做?我们可以沟通,温故而知新,我们改革30多年来一直不断出现新的十字路口,现在既是机会又是挑战,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经济改革能够继续向前推进。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为什么希特勒如此仇视马克思主义?

《哈姆雷特》经典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