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者通吃经济学
赢者通吃经济学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81334
冷哲
2014-11-28 17:55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2010年美国发行了七万五千张音乐专辑。其中排名最后的六万张,全部销量加起来,大约为80万份,只占了所有专辑总销量的百分之零点七。而美国说唱歌手埃米纳姆的专辑《Recovery》,该年销量为三百四十二万份,排名全美第一,超过那六万张专辑总销量的四倍。音乐市场所呈现的,是一种“一将成名万骨枯”的局面。这又被称为“赢者通吃”(Winner-Takes-All)经济,或“超级明星”(Superstar)经济。
这种经济形态过去虽然不是不存在,但从未像现在这样流行。这正是互联网带来的一个重大的经济变革。上一篇讲到的杰瑞米·里夫金对互联网带来的效应顶礼膜拜,而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路易吉·辛加莱斯(Luigi Zingales)则因为“赢者通吃”经济而忧心忡忡。这种对于经济格局的忧虑也使得他的《民享的资本主义》(A Capitalism for the People)一书在诸多反思美国社会问题的书籍中显得独树一帜。
“赢者通吃经济学”
在电子图书、音乐、电影等行业中,没有人能遍历每年新生的产品。新书、新歌、新电影实在太多。在这样过饱和的市场中,大多数产品几乎没有收益。真正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总是极少数。是什么造成赢者通吃的市场现实呢?
我们消费这些文化产品,往往并不只是为了享受产品本身提供的愉悦。在朋友聚会或同事聊天时,没人希望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别人谈得兴高采烈,自己却完全插不上话,只能尴尬地陪笑。流行作品能够为我们提供谈资,避免我们因不了解流行文化而在社交中被冷落。因此,这些产品具有经济学家所说的“社交外部性”,也就是说,我们购买了这些商品以后还能获得额外的社交收益。一本书越流行,其额外的社交价值就越大。而社交价值越大,其性价比就越高,越容易有新顾客购买。
类似地,常常有一款软件能够占有压倒性的市场份额,比如文字处理领域的Word,图像编辑领域的Photoshop等等。这是因为,如果你选购了一款流行软件,出了疑难问题也很容易找到有经验的用户来请教,与别人交换文档也鲜有障碍。所以使用人数越多,一种软件的外部性收益(这被称为“网络外部性”)也就越大。社交网站、聊天工具都具有网络外部性。
因此在这些领域,就会呈现“马太效应”,越流行的产品就会越越多的新顾客购买。这就是赢者通吃经济。
赢者通吃并不仅限于这几个产业。如果一个产业,具有较高的固定成本(即无论生产多少都需要投入的成本),和近乎为零的边际成本(即每多生产一个产品的新增成本),那么这个产业也会呈现出赢者通吃的局面。
如果边际成本接近零,不同产品之间的生产成本差异就微乎其微。这时,产品定价主要考虑的是收回固定成本以及获得盈利。在这种情况下,优秀产品不必把价格定的比一般产品更高。即便假定优秀产品的固定成本(比如研发成本)比一般产品高,它也可以通过更大的销售量,而不是更高的价格来收回成本、实现盈利。
之所以在传统产业中没有赢者通吃,是因为商家可以同时降低产品质量和售价,从而回避与本行业最优秀产品激烈竞争。比如现在市场上有五千元以上的智能手机,也有七百元售价的智能手机。但是如果边际成本接近零,也就是说iPhone和山寨机的生产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定位策略就无从施展了。iPhone总可以把价格定得与山寨机类似,通过更大的销量而不是更高的价格来盈利。如此一来,大部分消费者显然更愿意选择iPhone而不是山寨机。这正如美国电影院中投资超过两亿美元的《变形金刚4》与投资不到两万美元的《鬼影实录》的票价完全一致。
此外,辛加莱斯所没有考察的是,互联网本身也带有强烈的马太效应。产品销量越大、评价越高,这种产品就更有可能出现在其他用户的视野中。这可能是通过搜索引擎,也可能是通过购物、评测网站的推荐。过去朋友之间的口碑行销,已被网络急剧扩大了。淘宝、亚马逊这些网站上,任何一类常见商品都至少有数百种可供选购,用户往往没有心情一一查看。一般用户只会看前三页,甚至只看系统推荐的第一页。这意味着几百种、几千种同类商品中,很可能只有几十种会受到大多数用户的关注。随着网上购物的流行,所有的传统产业都会向赢者通吃的方向靠拢。
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的社会》一书中预测,未来的社会中,绝大多数产品的边际成本都会接近于零。这种社会必然充斥着“赢者通吃经济”。各个行业都会达到近乎自然垄断或寡头统治的状态。整个经济版图的如此变迁,毫无疑问会触及整个社会的政治与文化。
反乌托邦
如果说里夫金是从一个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来描绘零边际成本所缔造的乌托邦,那么辛加莱斯则是从目前美国社会困局出发,描绘了零边际成本所产生的反乌托邦。
首先,赢者通吃的经济结构会让贫富差距大幅上升。
在赢者通吃的行业中,决定产品售价的,将不再是生产成本,而是研发、设计成本。不像生产中有生产速度、良品率可以监测,研发、设计的工作质量相对难以计量。在工作过程中,员工能力与领导水平对生产力产生的影响更难以区分。所以评估各级人员的合理工资水平就更困难。同时越是企业上级,对工资分布的影响力就越大。因此公司高管的收入很容易不成比例地提高,而员工收入停滞不前。
这无疑会让社会收入两极分化,导致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而不是现在成熟民主体系所依赖的橄榄型社会。社会贫富分化和流动性低下,将有可能引发阶层冲突和混乱。这很可能像一些拉美国家一样,整个社会向极左翼倾斜,保护主义和过分的福利开始成为民众的诉求。
其次,在政治上,赢者通吃经济中的角逐者会越来越多地寻求政治庇护。
在赢者通吃经济中获胜的企业并不见得是最优秀的。由于网络外部性、社交外部性或其他特性的存在,一个次优的产品可能能够长时间占据胜者的宝座。而最优的产品从长远来说显然更具潜力,更有可能获胜。如果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竞争,当前的胜者未必能赢。
这种逻辑与传统行业是截然不同的。传统行业中,胜者所依靠的,往往是生产效率上的优越,也就是相对较低的边际成本。这样的企业无惧于在自由的市场上进行竞争。一旦丧失了生产效率上的优势,企业将无法长时间维持胜者地位。
所以,赢者通吃经济中的胜者,会比以往的优秀企业更倾向于寻求政治保护,而不是自由竞争。
即便赢者通吃经济中当前的胜者就是最有效率的企业,他们仍然会寻求政治庇护。这种经济形态下,研发、设计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实在太高,企业要盈利就需要受到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然而,“合理的产权保护”与“利用产权保护来打击竞争对手”或“利用知识产权来实现不合理的收益”之间往往没有严格的法律界限。
近年来知识产权的滥用,已经在美国产业界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一些IT公司频繁以专利来打击、压制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甚至为自己的“圆角矩形”设计申请专利。而美国现在也涌现了一批“专利流氓”(Patent Trolls)。这些公司自己不生产产品,也不提供服务,更不进行研发,只是收购或申请一些模棱两可的专利,然后利用专利诉讼来合法地敲诈其他公司。
这些要素都会使大企业大举投入游说资金,加强与政府的关系,使得权力寻租与裙带关系大行其道。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
辛加莱斯在这本书中的论述,无疑有些以偏概全。比如他在描述赢者通吃经济时,举了iPhone的例子,然而这个案例其实更贴近于传统行业:不但竞争者众多,而切边际成本十分显著。他大大高估了“赢者通吃”的普遍性以及破坏力。他总结的“赢者通吃社会”的一些问题,其实一直以来都存在,只是近年来被放大了。而这种放大,也并不完全是“赢者通吃经济”造成的。但是辛加莱斯所阐述的问题,与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的社会》一书中展示的社会发展前景相互印照,就会让我们发现,他的忧虑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辛加莱斯虽然深信资本主义、市场和竞争仍然是自由与富裕的必要条件。但他认为时代已经变了,现在(至少是相当一部分)资本家已经不是资本主义的支柱,而是资本主义的毁灭力量。这一点在他与同僚合著的《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Saving Capitalism from the Capitalists)一书中就已经有所体现。
对经济学略有了解的读者应该还记得,垄断总是能造成最高的利润,而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利润为零。企业要获得更多的利润,正道当然是提高效率,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但正道总是不好走的。所以企业经营者也会把自己所处的细分市场尽量向垄断方向扭曲。有时,这表示企业应该从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退出,加入竞争者寥寥的“蓝海市场”。而有的时候,这意味着企业要通过游说立法、收购相关企业、制定行业标准等等手段来构建市场壁垒,减少竞争者。这正是商学院教给学生的知识。
这些原因导致了,市场最强有力的直接参与者,其实并不想要维持市场的开放和自由。要维持自由市场,要持久地享受它带来的益处,其受益者——人民就必须行动起来,构建一个“民享的资本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恰好与波兰尼不谋而合:自由放任的市场只能是一个计划的结果。
为了这样一个目标,辛加莱斯提出了一个口号“支持市场,而不是企业”(Pro Market, Not Pro Business)。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自由市场的结构提供了最大的社会福利。市场的自由度、完整度永远优于企业的权益。如果企业侵害了自由市场,就需要政府出来进行监督、调整、规范。
为了保证政府能够照顾全民的利益而不是企业的利益,限制企业游说只是第一步。民众的监督能力远远比不上企业的忽悠能力。只要开了一个补贴的小口子,就会被企业利用,而且企业也会操纵立法者建立更多的法律“后门”。因此,与其在每个税务、补贴法案上较劲,不如采用极简主义,一刀切取消所有税务上的照顾以及政府补贴。如此就彻底堵住了这方面寻租的可能。更近一步地,政府应该采用税收限制某些方向的商业发展,这就像过去对烟草业收重税的做法,也就是福利经济学所提倡的庇古税。
另一方面,民众的反忽悠能力也需要增强。因此要让民众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商业数据,尤其是哪些企业曾经涉嫌不当得利。这相当于建立一个统一的“企业商誉记录”。也就是在现代的陌生人社会之中仿照古典熟人社会那样,构建一个“声誉约束体系”。
辛加莱斯警告,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处理,资本主义很可能会迎来末日。这种结局显然不是里夫金所预测的那种协作共同体的欢歌,而是民意与资本对决后的废墟。强大的财团分割市场,而民众则选择极端的政府干涉。市场经济将不复存在。因此辛加莱斯号召商学院的学生要建立忠于市场的职业道德,要为资本主义而战——毕竟他们的专业技能脱离了资本主义就毫无意义了。
辛加莱斯对“赢者通吃经济”的广度的负面效应未免有些高估。他提出的极简主义税务和补贴政策,也几乎没有实施的可能——尽管美国那七万四千页的税典未来多半会减肥。然而,他对“赢者通吃经济”的批评,无疑能让读者更冷静地看待互联网大潮,让读者对“零边际成本”带来的危险有所认识。
===============================
赢者通吃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A2%E8%80%85%E9%80%9A%E5%90%83/204277?fr=aladdin
本词来源于美国总统大选制度,其中包含三个基本规则,第二条就是赢者通吃。根据规定,美国国会参议院由每个州选举出的2名议员组成,而众议院议员人数则根据各州人口比例来确定。因此,人口多的州产生的众议院议员人数就多,同时在总统选举时拥有的选举人票也多。如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等州只有3张选举人票。鉴于这种情况,在历届总统竞选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
中文名 赢者通吃 外文名 winner-take-all 源 于 美国总统大选制度 包 含 三个基本规则
目录
1 概述
2 规则之1 选举人团制度
3 规则之2 胜者通吃
4 规则之3 第36号修正案
概述编辑
又称:胜者全胜制
英文原文:
winner-take-all
本词来源于美国总统大选制度,其中包含三个最基本规则,第二条就是赢者通吃。
规则之1 选举人团制度编辑
美国宪法规定,大选采用“选举人团制”,即首先由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然后由选举人投票,总统候选人获得全国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总共538张选举人票的一半以上(270张以上)即可当选。
美国各个州拥有的选举人票数目同该州在国会拥有的参众议员人数相等。根据规定,美国国会参议院由每个州选举出的2名议员组成,而众议院议员人数则根据各州人口比例来确定。因此,人口多的州产生的众议院议员人数就多,同时在总统选举时拥有的选举人票也多。如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等州只有3张选举人票。鉴于这种情况,在历届总统竞选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
规则之2 胜者通吃编辑
选举人团制度还规定,除了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是按普选票得票比例分配选举人票外,其余48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胜者通吃”制度,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
由于各州选举人票的数量相差较多,这样就可能出现在全国普选中累计得票多的总统候选人不能赢得总统选举的情况。
美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上述情况,一些总统候选人虽然在大选中获得的普选票少于竞争对手,但却因得到的选举人票多而当选。
美国宪法还规定,如果所有候选人都未能获得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则由国会众议院从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候选人中选出总统。1824年,约翰·昆西·亚当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最后由众议院投票表决后被指定为总统的。
规则之3 第36号修正案编辑
科罗拉多州正考虑通过第36号修正案,旨在改变选举人票的分配方式。按照目前科罗拉多州的总统选举规定,如果一名候选人在该州赢得多数直接选举投票,他将获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如果36号修正案得到通过,那么候选人将根据在该州所得直接选票的比例分享选举人票。
根据民意调查,A与B在罗拉多州的支持率非常接近,但A占优。如果基于这种情况模拟投票,按现规定,A可以获得9张选举人票,但按照36号修正案,A就只能获得5张选票,另外4张为B所有。
科罗拉多州10月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该州选民对36号修正案存在很大意见分歧,支持与反对者人数大致相当。
2004年11月2日,美国科罗拉多州未能通过宪法第36条修正案,就选举团制度进行改革。[1]
其实,在美国全境,并非所有的州都奉行“胜者通吃”的原则,例如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就是按普选票得票比例分配选举人票的。假如科罗拉多州通过第36号修正案,那么它将成为第三个实行按比例分配选举人票的州。假如这成为一种趋势,那么美国大选距离直选也不远了。
美国各州的“选举人”票数分布情况(总计538票):
=====================================
赢者通吃 互联网金融“马太效应”初现
http://tech.163.com/15/0617/16/ASB01RJ7000915BF.html
互联网的特点之一是,马太效应,大者恒大,赢者通吃。
传统产业中,万达与银泰相安无事,各守其土,家乐福、沃尔玛之外,各地区也有自己的区域连锁与商超。除了零售,银行业亦是如此,工农中建之外,还有招商、光大等等,即便各个地区也有自己的城市银行。它们有明显的地域限制,物理空间是硬性天花板。
赢者通吃 互联网金融“马太效应”初现
互联网上却是不一样的世界,百度在搜索一家独大,阿里在电商所向披靡,腾讯则是社交霸王。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跨界,它的产业格局是否将遵循互联网的逻辑,大者恒大?
答案是很明显的,互联网金融同样遵循互联网的产业特点,马太效应,赢者通吃。
我们将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战,称之为站位。这一战,有许多玩家,如支付宝从支付切入,推出余额宝、招财宝、花呗、借呗,又如微信社交切入,推微信支付,再推理财通。这是互联网企业的玩法,它们的核心优势,是入口,用户数庞大,规模制胜。
另一类玩家,如陆金所,平安集团旗下的理财平台,它不比支付宝有用户资源,也没有微信的便利入口,站位之赛,依靠的是丰富而稳定的产品来竞争。毕竟再多的用户来到平台,没有足够数量的产品也是无法转化成有效用户的。
站位之赛,讲究的是规模制胜,单点强压,集中优势兵力突围。因为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可能进入到下一阶段的竞赛中。下一阶段的竞赛,便是平台角逐。
平台型互联网金融,多少用户,算是门槛?我个人的判断是,1000万。
科技蟹在去年关于MIUI的分析中指出,小米要真正成为入口级互联网公司,1亿用户规模是道门槛。互联网金融用户不必通用场景,在用户规模方面有一定门槛,所以我们认为,1000万是一道门槛。
1000万这个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门槛,究竟哪些公司跨过了呢?除了支付宝手机钱包、微信理财通,另外一个便是平安集团的陆金所——截至2015年6月16日,陆金所用户达到了998.8万,突破1000万门槛,指日可待。
陆金所之外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呢?我们看一组数据吧,截至到今年6月中旬,拍拍贷注册人数593万,红岭创投53万人,有利网322万人。
6月16日上午,微信理财通负责人公布的数据显示,它的数据也不过1000万+,资金规模也不过1000亿出头。且不说QQ的资源,腾讯仅微信就有超过8亿用户,陆金所在用户方面与微信平起平坐,这一战,目前是平局,这个成绩十分不易。
与支付宝、微信的天然优势相比较,陆金所在产品创新、用户服务、引流方面还是很努力的。其实这1000万的注册用户,比较起支付宝、微信,也是毫不逊色的,即便有支付宝这样的优势,它的招财宝用户也不过在499万左右。陆金所成立于2011年9月,2014年年底用户人数500万。作为一家纯粹的网络理财平台,用户从0到500万花了陆金所3年多时间,而从500万跨过1000万门槛,陆金所只用了6个月。
从陆金所的注册用户发展规模来看,其实也印证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互联网金融是“赢者通吃,大者恒大”的逻辑。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平台遵循的是“赢者通吃,大者恒大”的逻辑呢?答案很简单,这个产业玩法最核心三个元素:“收益”、“安全性”、“流动性”,资金回报规模制胜,规模越大收益越高,而流动性方面,规模越大,意味着二次交易越容易达成。
余额宝为何能够在一众货币基金中胜出?答案很简单,它比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高,又比普通的货币基金流动性好,随时存取,自然所向披靡。
陆金所为何在一众理财平台中胜出?它的理财产品比其他众多货币基金与银行理财都高,之外更重要的是,用户购买的理财产品在陆金所平台内都可以交易,随时变现。
说到这里,你大概也就明白了,理财平台为何是“大者恒大,赢者通吃”了——用户规模,形成入口,决定了资金规模提高收益率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这是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也正因为如此,陆金所用了3年时间,用户从0到500万,但只用了半年时间,却能够从500万一下子扩张到1000万用户数。
理财平台,无论是陆金所,抑或是支付宝钱包,都是链接资金的供需双方,即投资者与好项目之间的匹配。
其实,陆金所与支付宝钱包的竞赛中,分别代表了两种竞争入口——支付宝钱包与微信理财通,是从用户规模优势出发,是投资者(用户)优势,往资产(好的项目)扩展;陆金所的优势与支付宝钱包正好相反,它的优势在于资产端,有足够多的需求资金的好项目,是从后端向用户端拓展。
支付宝钱包在项目一端优势不如陆金所,所以,它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做“花呗”、“借呗”这些面向个人的消费信贷;陆金所在用户方面比起支付宝钱包也的确有些欠缺,所以,1000万的注册用户对于陆金所而言,显得有另外一层的意义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竞争,其实遵循的是木桶原理,陆金所有项目优势,现在用户方面也初具规模,它已经进入了资金供需双方匹配,两种优势相互促进的正循环。
从这点来说,它其实还是遵循着大者恒大的产业逻辑。
互联网金融从去年的硝烟弥漫,到今年,其实也是到了一个决战之际。用户数规模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水岭最重要指标,超越它,意味着一切。这场速度竞赛后,未来格局其实是越发清晰的了。
平台,无非就是几家.
===================================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81334
冷哲
2014-11-28 17:55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2010年美国发行了七万五千张音乐专辑。其中排名最后的六万张,全部销量加起来,大约为80万份,只占了所有专辑总销量的百分之零点七。而美国说唱歌手埃米纳姆的专辑《Recovery》,该年销量为三百四十二万份,排名全美第一,超过那六万张专辑总销量的四倍。音乐市场所呈现的,是一种“一将成名万骨枯”的局面。这又被称为“赢者通吃”(Winner-Takes-All)经济,或“超级明星”(Superstar)经济。
这种经济形态过去虽然不是不存在,但从未像现在这样流行。这正是互联网带来的一个重大的经济变革。上一篇讲到的杰瑞米·里夫金对互联网带来的效应顶礼膜拜,而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路易吉·辛加莱斯(Luigi Zingales)则因为“赢者通吃”经济而忧心忡忡。这种对于经济格局的忧虑也使得他的《民享的资本主义》(A Capitalism for the People)一书在诸多反思美国社会问题的书籍中显得独树一帜。
“赢者通吃经济学”
在电子图书、音乐、电影等行业中,没有人能遍历每年新生的产品。新书、新歌、新电影实在太多。在这样过饱和的市场中,大多数产品几乎没有收益。真正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总是极少数。是什么造成赢者通吃的市场现实呢?
我们消费这些文化产品,往往并不只是为了享受产品本身提供的愉悦。在朋友聚会或同事聊天时,没人希望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别人谈得兴高采烈,自己却完全插不上话,只能尴尬地陪笑。流行作品能够为我们提供谈资,避免我们因不了解流行文化而在社交中被冷落。因此,这些产品具有经济学家所说的“社交外部性”,也就是说,我们购买了这些商品以后还能获得额外的社交收益。一本书越流行,其额外的社交价值就越大。而社交价值越大,其性价比就越高,越容易有新顾客购买。
类似地,常常有一款软件能够占有压倒性的市场份额,比如文字处理领域的Word,图像编辑领域的Photoshop等等。这是因为,如果你选购了一款流行软件,出了疑难问题也很容易找到有经验的用户来请教,与别人交换文档也鲜有障碍。所以使用人数越多,一种软件的外部性收益(这被称为“网络外部性”)也就越大。社交网站、聊天工具都具有网络外部性。
因此在这些领域,就会呈现“马太效应”,越流行的产品就会越越多的新顾客购买。这就是赢者通吃经济。
赢者通吃并不仅限于这几个产业。如果一个产业,具有较高的固定成本(即无论生产多少都需要投入的成本),和近乎为零的边际成本(即每多生产一个产品的新增成本),那么这个产业也会呈现出赢者通吃的局面。
如果边际成本接近零,不同产品之间的生产成本差异就微乎其微。这时,产品定价主要考虑的是收回固定成本以及获得盈利。在这种情况下,优秀产品不必把价格定的比一般产品更高。即便假定优秀产品的固定成本(比如研发成本)比一般产品高,它也可以通过更大的销售量,而不是更高的价格来收回成本、实现盈利。
之所以在传统产业中没有赢者通吃,是因为商家可以同时降低产品质量和售价,从而回避与本行业最优秀产品激烈竞争。比如现在市场上有五千元以上的智能手机,也有七百元售价的智能手机。但是如果边际成本接近零,也就是说iPhone和山寨机的生产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定位策略就无从施展了。iPhone总可以把价格定得与山寨机类似,通过更大的销量而不是更高的价格来盈利。如此一来,大部分消费者显然更愿意选择iPhone而不是山寨机。这正如美国电影院中投资超过两亿美元的《变形金刚4》与投资不到两万美元的《鬼影实录》的票价完全一致。
此外,辛加莱斯所没有考察的是,互联网本身也带有强烈的马太效应。产品销量越大、评价越高,这种产品就更有可能出现在其他用户的视野中。这可能是通过搜索引擎,也可能是通过购物、评测网站的推荐。过去朋友之间的口碑行销,已被网络急剧扩大了。淘宝、亚马逊这些网站上,任何一类常见商品都至少有数百种可供选购,用户往往没有心情一一查看。一般用户只会看前三页,甚至只看系统推荐的第一页。这意味着几百种、几千种同类商品中,很可能只有几十种会受到大多数用户的关注。随着网上购物的流行,所有的传统产业都会向赢者通吃的方向靠拢。
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的社会》一书中预测,未来的社会中,绝大多数产品的边际成本都会接近于零。这种社会必然充斥着“赢者通吃经济”。各个行业都会达到近乎自然垄断或寡头统治的状态。整个经济版图的如此变迁,毫无疑问会触及整个社会的政治与文化。
反乌托邦
如果说里夫金是从一个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来描绘零边际成本所缔造的乌托邦,那么辛加莱斯则是从目前美国社会困局出发,描绘了零边际成本所产生的反乌托邦。
首先,赢者通吃的经济结构会让贫富差距大幅上升。
在赢者通吃的行业中,决定产品售价的,将不再是生产成本,而是研发、设计成本。不像生产中有生产速度、良品率可以监测,研发、设计的工作质量相对难以计量。在工作过程中,员工能力与领导水平对生产力产生的影响更难以区分。所以评估各级人员的合理工资水平就更困难。同时越是企业上级,对工资分布的影响力就越大。因此公司高管的收入很容易不成比例地提高,而员工收入停滞不前。
这无疑会让社会收入两极分化,导致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而不是现在成熟民主体系所依赖的橄榄型社会。社会贫富分化和流动性低下,将有可能引发阶层冲突和混乱。这很可能像一些拉美国家一样,整个社会向极左翼倾斜,保护主义和过分的福利开始成为民众的诉求。
其次,在政治上,赢者通吃经济中的角逐者会越来越多地寻求政治庇护。
在赢者通吃经济中获胜的企业并不见得是最优秀的。由于网络外部性、社交外部性或其他特性的存在,一个次优的产品可能能够长时间占据胜者的宝座。而最优的产品从长远来说显然更具潜力,更有可能获胜。如果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竞争,当前的胜者未必能赢。
这种逻辑与传统行业是截然不同的。传统行业中,胜者所依靠的,往往是生产效率上的优越,也就是相对较低的边际成本。这样的企业无惧于在自由的市场上进行竞争。一旦丧失了生产效率上的优势,企业将无法长时间维持胜者地位。
所以,赢者通吃经济中的胜者,会比以往的优秀企业更倾向于寻求政治保护,而不是自由竞争。
即便赢者通吃经济中当前的胜者就是最有效率的企业,他们仍然会寻求政治庇护。这种经济形态下,研发、设计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实在太高,企业要盈利就需要受到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然而,“合理的产权保护”与“利用产权保护来打击竞争对手”或“利用知识产权来实现不合理的收益”之间往往没有严格的法律界限。
近年来知识产权的滥用,已经在美国产业界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一些IT公司频繁以专利来打击、压制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甚至为自己的“圆角矩形”设计申请专利。而美国现在也涌现了一批“专利流氓”(Patent Trolls)。这些公司自己不生产产品,也不提供服务,更不进行研发,只是收购或申请一些模棱两可的专利,然后利用专利诉讼来合法地敲诈其他公司。
这些要素都会使大企业大举投入游说资金,加强与政府的关系,使得权力寻租与裙带关系大行其道。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
辛加莱斯在这本书中的论述,无疑有些以偏概全。比如他在描述赢者通吃经济时,举了iPhone的例子,然而这个案例其实更贴近于传统行业:不但竞争者众多,而切边际成本十分显著。他大大高估了“赢者通吃”的普遍性以及破坏力。他总结的“赢者通吃社会”的一些问题,其实一直以来都存在,只是近年来被放大了。而这种放大,也并不完全是“赢者通吃经济”造成的。但是辛加莱斯所阐述的问题,与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的社会》一书中展示的社会发展前景相互印照,就会让我们发现,他的忧虑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辛加莱斯虽然深信资本主义、市场和竞争仍然是自由与富裕的必要条件。但他认为时代已经变了,现在(至少是相当一部分)资本家已经不是资本主义的支柱,而是资本主义的毁灭力量。这一点在他与同僚合著的《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Saving Capitalism from the Capitalists)一书中就已经有所体现。
对经济学略有了解的读者应该还记得,垄断总是能造成最高的利润,而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利润为零。企业要获得更多的利润,正道当然是提高效率,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但正道总是不好走的。所以企业经营者也会把自己所处的细分市场尽量向垄断方向扭曲。有时,这表示企业应该从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退出,加入竞争者寥寥的“蓝海市场”。而有的时候,这意味着企业要通过游说立法、收购相关企业、制定行业标准等等手段来构建市场壁垒,减少竞争者。这正是商学院教给学生的知识。
这些原因导致了,市场最强有力的直接参与者,其实并不想要维持市场的开放和自由。要维持自由市场,要持久地享受它带来的益处,其受益者——人民就必须行动起来,构建一个“民享的资本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恰好与波兰尼不谋而合:自由放任的市场只能是一个计划的结果。
为了这样一个目标,辛加莱斯提出了一个口号“支持市场,而不是企业”(Pro Market, Not Pro Business)。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自由市场的结构提供了最大的社会福利。市场的自由度、完整度永远优于企业的权益。如果企业侵害了自由市场,就需要政府出来进行监督、调整、规范。
为了保证政府能够照顾全民的利益而不是企业的利益,限制企业游说只是第一步。民众的监督能力远远比不上企业的忽悠能力。只要开了一个补贴的小口子,就会被企业利用,而且企业也会操纵立法者建立更多的法律“后门”。因此,与其在每个税务、补贴法案上较劲,不如采用极简主义,一刀切取消所有税务上的照顾以及政府补贴。如此就彻底堵住了这方面寻租的可能。更近一步地,政府应该采用税收限制某些方向的商业发展,这就像过去对烟草业收重税的做法,也就是福利经济学所提倡的庇古税。
另一方面,民众的反忽悠能力也需要增强。因此要让民众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商业数据,尤其是哪些企业曾经涉嫌不当得利。这相当于建立一个统一的“企业商誉记录”。也就是在现代的陌生人社会之中仿照古典熟人社会那样,构建一个“声誉约束体系”。
辛加莱斯警告,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处理,资本主义很可能会迎来末日。这种结局显然不是里夫金所预测的那种协作共同体的欢歌,而是民意与资本对决后的废墟。强大的财团分割市场,而民众则选择极端的政府干涉。市场经济将不复存在。因此辛加莱斯号召商学院的学生要建立忠于市场的职业道德,要为资本主义而战——毕竟他们的专业技能脱离了资本主义就毫无意义了。
辛加莱斯对“赢者通吃经济”的广度的负面效应未免有些高估。他提出的极简主义税务和补贴政策,也几乎没有实施的可能——尽管美国那七万四千页的税典未来多半会减肥。然而,他对“赢者通吃经济”的批评,无疑能让读者更冷静地看待互联网大潮,让读者对“零边际成本”带来的危险有所认识。
===============================
赢者通吃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A2%E8%80%85%E9%80%9A%E5%90%83/204277?fr=aladdin
本词来源于美国总统大选制度,其中包含三个基本规则,第二条就是赢者通吃。根据规定,美国国会参议院由每个州选举出的2名议员组成,而众议院议员人数则根据各州人口比例来确定。因此,人口多的州产生的众议院议员人数就多,同时在总统选举时拥有的选举人票也多。如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等州只有3张选举人票。鉴于这种情况,在历届总统竞选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
中文名 赢者通吃 外文名 winner-take-all 源 于 美国总统大选制度 包 含 三个基本规则
目录
1 概述
2 规则之1 选举人团制度
3 规则之2 胜者通吃
4 规则之3 第36号修正案
概述编辑
又称:胜者全胜制
英文原文:
winner-take-all
本词来源于美国总统大选制度,其中包含三个最基本规则,第二条就是赢者通吃。
规则之1 选举人团制度编辑
美国宪法规定,大选采用“选举人团制”,即首先由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然后由选举人投票,总统候选人获得全国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总共538张选举人票的一半以上(270张以上)即可当选。
美国各个州拥有的选举人票数目同该州在国会拥有的参众议员人数相等。根据规定,美国国会参议院由每个州选举出的2名议员组成,而众议院议员人数则根据各州人口比例来确定。因此,人口多的州产生的众议院议员人数就多,同时在总统选举时拥有的选举人票也多。如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等州只有3张选举人票。鉴于这种情况,在历届总统竞选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
规则之2 胜者通吃编辑
选举人团制度还规定,除了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是按普选票得票比例分配选举人票外,其余48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胜者通吃”制度,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
由于各州选举人票的数量相差较多,这样就可能出现在全国普选中累计得票多的总统候选人不能赢得总统选举的情况。
美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上述情况,一些总统候选人虽然在大选中获得的普选票少于竞争对手,但却因得到的选举人票多而当选。
美国宪法还规定,如果所有候选人都未能获得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则由国会众议院从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候选人中选出总统。1824年,约翰·昆西·亚当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最后由众议院投票表决后被指定为总统的。
规则之3 第36号修正案编辑
科罗拉多州正考虑通过第36号修正案,旨在改变选举人票的分配方式。按照目前科罗拉多州的总统选举规定,如果一名候选人在该州赢得多数直接选举投票,他将获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如果36号修正案得到通过,那么候选人将根据在该州所得直接选票的比例分享选举人票。
根据民意调查,A与B在罗拉多州的支持率非常接近,但A占优。如果基于这种情况模拟投票,按现规定,A可以获得9张选举人票,但按照36号修正案,A就只能获得5张选票,另外4张为B所有。
科罗拉多州10月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该州选民对36号修正案存在很大意见分歧,支持与反对者人数大致相当。
2004年11月2日,美国科罗拉多州未能通过宪法第36条修正案,就选举团制度进行改革。[1]
其实,在美国全境,并非所有的州都奉行“胜者通吃”的原则,例如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就是按普选票得票比例分配选举人票的。假如科罗拉多州通过第36号修正案,那么它将成为第三个实行按比例分配选举人票的州。假如这成为一种趋势,那么美国大选距离直选也不远了。
美国各州的“选举人”票数分布情况(总计538票):
=====================================
赢者通吃 互联网金融“马太效应”初现
http://tech.163.com/15/0617/16/ASB01RJ7000915BF.html
互联网的特点之一是,马太效应,大者恒大,赢者通吃。
传统产业中,万达与银泰相安无事,各守其土,家乐福、沃尔玛之外,各地区也有自己的区域连锁与商超。除了零售,银行业亦是如此,工农中建之外,还有招商、光大等等,即便各个地区也有自己的城市银行。它们有明显的地域限制,物理空间是硬性天花板。
赢者通吃 互联网金融“马太效应”初现
互联网上却是不一样的世界,百度在搜索一家独大,阿里在电商所向披靡,腾讯则是社交霸王。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跨界,它的产业格局是否将遵循互联网的逻辑,大者恒大?
答案是很明显的,互联网金融同样遵循互联网的产业特点,马太效应,赢者通吃。
我们将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战,称之为站位。这一战,有许多玩家,如支付宝从支付切入,推出余额宝、招财宝、花呗、借呗,又如微信社交切入,推微信支付,再推理财通。这是互联网企业的玩法,它们的核心优势,是入口,用户数庞大,规模制胜。
另一类玩家,如陆金所,平安集团旗下的理财平台,它不比支付宝有用户资源,也没有微信的便利入口,站位之赛,依靠的是丰富而稳定的产品来竞争。毕竟再多的用户来到平台,没有足够数量的产品也是无法转化成有效用户的。
站位之赛,讲究的是规模制胜,单点强压,集中优势兵力突围。因为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可能进入到下一阶段的竞赛中。下一阶段的竞赛,便是平台角逐。
平台型互联网金融,多少用户,算是门槛?我个人的判断是,1000万。
科技蟹在去年关于MIUI的分析中指出,小米要真正成为入口级互联网公司,1亿用户规模是道门槛。互联网金融用户不必通用场景,在用户规模方面有一定门槛,所以我们认为,1000万是一道门槛。
1000万这个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门槛,究竟哪些公司跨过了呢?除了支付宝手机钱包、微信理财通,另外一个便是平安集团的陆金所——截至2015年6月16日,陆金所用户达到了998.8万,突破1000万门槛,指日可待。
陆金所之外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呢?我们看一组数据吧,截至到今年6月中旬,拍拍贷注册人数593万,红岭创投53万人,有利网322万人。
6月16日上午,微信理财通负责人公布的数据显示,它的数据也不过1000万+,资金规模也不过1000亿出头。且不说QQ的资源,腾讯仅微信就有超过8亿用户,陆金所在用户方面与微信平起平坐,这一战,目前是平局,这个成绩十分不易。
与支付宝、微信的天然优势相比较,陆金所在产品创新、用户服务、引流方面还是很努力的。其实这1000万的注册用户,比较起支付宝、微信,也是毫不逊色的,即便有支付宝这样的优势,它的招财宝用户也不过在499万左右。陆金所成立于2011年9月,2014年年底用户人数500万。作为一家纯粹的网络理财平台,用户从0到500万花了陆金所3年多时间,而从500万跨过1000万门槛,陆金所只用了6个月。
从陆金所的注册用户发展规模来看,其实也印证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互联网金融是“赢者通吃,大者恒大”的逻辑。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平台遵循的是“赢者通吃,大者恒大”的逻辑呢?答案很简单,这个产业玩法最核心三个元素:“收益”、“安全性”、“流动性”,资金回报规模制胜,规模越大收益越高,而流动性方面,规模越大,意味着二次交易越容易达成。
余额宝为何能够在一众货币基金中胜出?答案很简单,它比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高,又比普通的货币基金流动性好,随时存取,自然所向披靡。
陆金所为何在一众理财平台中胜出?它的理财产品比其他众多货币基金与银行理财都高,之外更重要的是,用户购买的理财产品在陆金所平台内都可以交易,随时变现。
说到这里,你大概也就明白了,理财平台为何是“大者恒大,赢者通吃”了——用户规模,形成入口,决定了资金规模提高收益率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这是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也正因为如此,陆金所用了3年时间,用户从0到500万,但只用了半年时间,却能够从500万一下子扩张到1000万用户数。
理财平台,无论是陆金所,抑或是支付宝钱包,都是链接资金的供需双方,即投资者与好项目之间的匹配。
其实,陆金所与支付宝钱包的竞赛中,分别代表了两种竞争入口——支付宝钱包与微信理财通,是从用户规模优势出发,是投资者(用户)优势,往资产(好的项目)扩展;陆金所的优势与支付宝钱包正好相反,它的优势在于资产端,有足够多的需求资金的好项目,是从后端向用户端拓展。
支付宝钱包在项目一端优势不如陆金所,所以,它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做“花呗”、“借呗”这些面向个人的消费信贷;陆金所在用户方面比起支付宝钱包也的确有些欠缺,所以,1000万的注册用户对于陆金所而言,显得有另外一层的意义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竞争,其实遵循的是木桶原理,陆金所有项目优势,现在用户方面也初具规模,它已经进入了资金供需双方匹配,两种优势相互促进的正循环。
从这点来说,它其实还是遵循着大者恒大的产业逻辑。
互联网金融从去年的硝烟弥漫,到今年,其实也是到了一个决战之际。用户数规模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水岭最重要指标,超越它,意味着一切。这场速度竞赛后,未来格局其实是越发清晰的了。
平台,无非就是几家.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