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王朝的反腐力度

朱明王朝的反腐力度 2016-12-02 09:01:07栏目:默认栏目 796 1 20 0 朱元璋夺取天下,决心“重绳贪吏,置之严典”,革除元朝“吏治纵弛,民生凋敝”的弊端,认为 “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告诫府州县官说:“天下新定,百姓财力俱困,如鸟初飞,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然唯廉者能约己而爱人。贪者必朘人以肥己,尔等戒之。”对各级官吏的行为约束极严,绝对不允许贪腐,甚至对官员的正当开销也十分吝啬,他曾向前来“陛辞”、即将奔赴各地的官员反复申明,政府只给报销路费,添置官服都是要自掏腰包的。朱元璋惩治贪官,酷刑之严苛残忍,到了剥皮裝草制作人体标本以警示贪腐的地步,但是并没有因此改变官员贪腐的局面。同时,朱皇帝不要官员贪腐,不过是要这些奴才少拿钱多干事,把更多的民脂民膏搜刮上来养育他的后代。我们看看明朝对官僚阶层和对王室成员的待遇就可以明白其中的秘密。 明朝给官员的俸禄并不优厚但从账面看也不算少,但是官员们实际拿的俸禄会大打折扣,因此如果不贪那日子并不好过。明代的俸禄标准在开国初年经历过几次调整,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具体规定为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而止,自后为永制。明朝官员的明面俸禄微薄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实行的折色上。所谓折色,是指俸禄的支给由禄米改折为其他实物。此过程中官员的实际俸禄极大降低:在永乐年间出现俸禄折钞,而宝钞不断贬值,最后形同废纸;在宣德年间出现折绢布,有时甚至出现将布以高出市价近十倍卖给官员的情况;之后还出现过以苏木、胡椒、等奢侈品这些更为可笑的折俸情况,直到隆庆年间俸禄折银的制度大致完善官员的俸禄才算相对稳定下来,《明史》记载为“官员俸给凡二:曰本色,曰折色。其本色有三:曰月米、曰折绢米,曰折银米。月米,不问官大小,皆一石。”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一系列折色计算,最后发出米、银、钞三样进行官员的俸禄结算。而这种方式同样不合理,其折色比价与市场比价仍存在巨大差异,严重时可使官员的实际收入减少一半以上。而且朝廷还不时拖欠,因此明朝的官员如果真要做到不贪污受贿,生活的清贫是可想而知的。据明史记载,南包公海瑞平时连肉都不吃,有一次给母亲做寿,到街上买了两斤肉,竟然成了当时的一个大新闻。 皇家一方面对官员实行低薪制度,同时通过严酷的刑法来警示他们不得贪污。对自己的家人则是唯恐待遇不周,俸禄不厚。 朱元璋的冷酷载入历史,他无论是对待自己的高官功臣还是普通百姓、甚至故交妻妾,都冷血无情,但是对待自己的子孙,却满怀柔情,体贴入微。为了确保朱家江山万年红,让世世代代的子孙们享受荣华富贵,朱元璋制定了许多确保王室成员享受特权的制度。   开国不久,还没来得及大封功臣,他便急不可待地把所有儿子都封为亲王,虽然他最小的儿子那一年刚刚一岁。他规定皇族子孙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诸王的府第、服饰和军骑,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   朱元璋给大明王朝的官员们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低的工资标准,给自己儿孙们制定的俸禄标准却唯恐不厚:皇子封为亲王后年俸万石,是最高官员的近七倍,还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种赏赐。为了让后代们充分享受幸福,他规定皇族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每一个皇族后代,所有消费需要都由国家承担:10岁起开始领工资享受俸禄,结婚时国家发放房屋、冠服、婚礼费用。死时还有一笔厚厚的丧葬费。这种无微不至的“爱护”,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以至于明人不禁感慨,“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明代宗室经济收入甚为优渥,宗室之俸禄优厚与百官俸禄微博形成鲜明的对比。明制规定,宗室禄给标准,亲王禄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公主及驸马2000石,郡主以下逐级递减。这样,明王朝的皇族宗室成员,成为一种特权阶层和寄生阶层。这些龙子皇孙们,大都不劳而获,过着纵情声色犬马的生活。除个别优秀者对国家民族和世界文化的进步作出过特殊贡献外,大都是一些只吃喝玩乐和没有出息的人。而庞大的宗室,耗费了不知多少国家财富、民脂民膏,特别是明中后期,巨额的宗禄开支使人人的赋役负担日益繁重,也造成明王朝严重的财政危机。如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全国税粮总收入为2285万石,而各王府的岁禄开支就达853万石,占全国税粮总收入的37%,成为国家经费中的最大开支整个明王朝一代,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先后登基继位做皇帝的共有17人(不包括南明各帝),封为亲王的83人,封为人公主的80余人,封为郡王至奉国中尉的,则多得不可胜数。据史籍记载,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明宗室人口才58人。到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30年左右增加1倍,达到127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玉牒所载宗室人口达8203人,100年间增加6倍。至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又增加约1.5倍,达17661人。嘉靖期间,仅河南地区便有亲王5人,郡王80人,将军、中尉、郡主、县主、县君等共1890人,为天下之最。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宗室人口过18492人。再过26年,到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已达157000余人。估计到明朝末年,宗室人口至少已超过20万人,这大概是世界上繁衍发展最快的宗族,正如当时人王世贞所说,这也是“千古所未有也”。 据《明史》所载,第一代庆成王朱济炫生子70人(王世贞《皇明盛事述》记载为百人),每次聚会,同父兄弟竟然互相都不认识。而第三代庆成王朱钟镒显然继承了爷爷出众的生育能力——弘治五年(1474年),这位王爷迎来了自己的第94个子女。而在这一年,庆成王朱济炫的直系子孙已经超过760人。山西一省,洪武年间只有一位晋王,到了嘉靖年间,有封爵的皇室后代已经增长到1851位。洪武年间河南本来也只有一位周王,到了万历年间,已经有了5000多个皇族后代。这还仅仅是玉牒上列名的高级皇族数目,不包括数量更多的底层皇族。 据明末徐光启的粗略推算,明宗室人数每三十年左右即增加一倍。而当代人口史学者推算的结果是,明代皇族人口增长率是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的十倍。据安介生等人口史专家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经繁衍到近一百万人之多。 这些龙子龙孙不事生产,全部要依靠老百姓的税收养活,养尊处优,生下来一个就有供养,10岁就有俸禄,于是努力生育,最后靠税收供养的人口越来越多,终于把大明朝彻底吃垮。万历皇帝后期,明朝中央财政就彻底玩完,大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全供养朱元璋的后代都不够。其实当时也就亲王、郡王还可以过着体面的生活,下一级的辅国将军和一般的富户没有什么区别。像奉国将军这样的低级宗室已经没有任何的俸禄,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当时根据朱元璋的规定,宗室子弟不准外出工作,这甚至造成了一些所谓的贵族活活饿死。明朝中央眼看这不是办法,才同意那些低级宗室可以外出工作。在明朝末期,看到什么将军头衔的宗室在大街上做生意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因此,中国人历来把老百姓生活困苦的原因归结于奸臣贪官,认为官员的腐败加重了百姓负担,皇上是英明的,是奸臣蒙蔽圣上,朝廷的政策是好的,是下面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这是因为民众接触到的只能是官员,而皇帝高高在上,他们不知道官员只是皇帝老儿的雇佣人员,是皇家的奴才。他们之所以横征暴敛的权力来源就是皇帝从上而下的授予,是 “打江山坐江山”这个法理依据。既然这块土地是老子打下来,所有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的人们就是老子在养活你们,是在皇帝的家里面“刨食吃”,老子高兴你多拿一点,“让百姓休养生息”,老子不高兴,把你的全拿来,颗粒归仓也理所当然。在“打江山坐江山”的专制帝国,所谓的腐败,不过是官僚集团从皇帝哪里偷来的,如果你和皇帝关系铁一点,你偷拿的哪一点他就睁只眼闭只眼,如果皇帝看你不顺眼,就把你拿下。你的荣华富贵都是皇帝一人说了算,高兴了可以提拔你,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皇帝要是不高兴了,就是一品大员也可以立刻让你成为黔首庶人,甚至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在专制制度下的反腐败的实质不过是皇帝和官员之间的博弈,皇家与管家之间的利益纠葛,实在找不出普通百姓在其中的地位和博弈成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为什么希特勒如此仇视马克思主义?

《哈姆雷特》经典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