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改革固然不爽,但死硬不改会更惨
被迫改革固然不爽,但死硬不改会更惨
https://mp.weixin.qq.com/s/rqn7wgHv5-u9MtO4a8qqIQ
原创: 陀飞轮1984 陀废论3 5天前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处在激荡之中,除去那些自相残杀自我折磨的瞎折腾,其他的“激荡”,大都可以称为“改革”。
这些改革,又大多都是“被迫改革”。
这个“被迫改革”,有二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说的是“大环境”,指在世界潮流冲击之下,“形势所迫,不改不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预备立宪,以及后来其他时期的重大变革,均是此类。
满清搞洋务运动,很明显,就是因为在和英国人的交锋中,发现人家的坚船利炮太厉害了,就算口头将其鄙夷为“奇技淫巧”,私下还是挺佩服的,不得不在“西用中体”的强行嘴硬里向人家学习。
这就是“形势所迫”。
洋务运动搞了一阵子,和从前的学生日本打了一场海战,即“甲午战争”,结果输得一塌糊涂,又是割地又是赔款,随后胶州湾又被德国人强占,只学器物不学制度看来是不灵的,于是搞“戊戌变法”,想“除旧布新”。
这个“变法”的力度,远无法与日本的“维新”相比,却触动了慈禧这个掌舵人的敏感神经,说不该改的就不能改,下令扼杀,于是谭嗣同们在菜市口百姓扔来的菜帮子中身首异处,变法夭折了。
变法,同样是“形势所迫”。
第二种情况,则是指在具体事项上,遭受到来自外国的指向十分明确的改革压力,何时改如何改由不得自己。
比如,满清政府的关税主权一直是被列强掌控,列强在中国境内也一直享有领事裁判权,在它倒台后依然如是,只能由继任者北洋政府来收拾烂摊子。
在1921年至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北洋政府的代表提出了恢复关税主权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要求,被列强拒绝,理由就是中国当时的厘金制度极不合理恢复关税自主权会导致重复课税,法律则十分落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后在华外国人无法得到公平对待。
这些拒绝理由,当然是“仗势欺人”,但当时中国的厘金制度的确与关税制度冲突,司法也严重落后于文明国家,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被欺负得“无话可说”。
华盛顿会议之后,列强同意就这两个问题与中方进行谈判,在谈判时就明确要求以废除厘金制度和改革司法制度作为前提。
这就是具体事项上的“明确施压”。
再比如二战之中,随着形势发展,美国政府开始以“行宪”为大方向,要求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改革,和平解决与其他党派的矛盾,建立一个民主的“联合政府”。
为此,它派出副总统华莱士访华,又指示驻华大使高思利用各种机会游说蒋介石,罗斯福还向蒋介石打电报明确美方意图。
二战结束后,1945年12月,杜鲁门发表声明,指出国民党政府必须召集各政治力量召开全国会议,建立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政府。
在美方的明确施压下,国民党政府终于在1948年“行宪”。
通观这两种“被迫改革”,其总体的发生机制,是因为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自进入近代以来大幅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发展,是典型的后发国家,只能是一边被欺负,一边向欺负者学习,不学也得学,有区别的只是是向英美学,还是向日俄学,“被迫”在所难免,被赶鸭子上架和被霸王硬上弓屡屡上演。
这个现象,其实是世界上所有后发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现象。
中国的特殊之处在于,是“时时被动,处处被迫”,与日本相比尤为明显:日本也是差不多同时被人强行打开国门,也是被迫进行改革,但它的主动性更强,而且是更彻底,不止是学器物,也学制度,所以其维新取得了成功,迅速实现“富国强兵”,从中国的学生变成老师,从跟随者变成欺凌者。
此中差别,就在于日本当时的社会结构,与西欧的“封建社会”相似,不像满清中国,是开个窗口都要血流成河的高度中央集权的“铁屋”。
同时,日本也没有“天朝上国”的历史包袱,从来都是向别人学习,以前向大唐学习,如今向欧美学习,“学习”已经成为习惯,因此学得十分自然,十分透彻。
战后被美军占领在枪口下施行改革,日本人虽然也不爽,主流却是欢迎的,至今也没有以此为耻,反倒是这边的某大报主编,前段时间别出心裁地说要帮日本把这段被占领史刨出来,添油加醋后离间“日美关系”以坐收渔利。
这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奇妙地映衬出两国在向先进学习上的截然不同心态。
当然,从根本上说,慈禧们贪恋富贵死守权位,视万民如草芥的无耻,才是中国在对外学习中一直扭扭捏捏、敷衍了事的原因。
这种“时时被动,处处被迫”的恶果,就是令中国一再错失机会窗口,现代化之路走得特别艰辛。
要不想那么艰辛,根本之道在于解决掉慈禧们的顽固,而要解决掉慈禧们的顽固,就得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改不改哪些该改哪些可不改,由民众说了算而不是由她说了算。
同时也要苦口婆心地算一笔账:中日两国的改革历史的差异表明,同样是“被迫”,化被动为主动,以拥抱文明的心态积极拥抱改革,是上下双赢的最佳选择。
你看今日的日本,天皇还不是一样的“万世一系”。
还要耐心地指出:虽然是被迫改革,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废除厘金制度修订法律,或者是“行宪”,却都是帮中国人而不是在害中国人。
最重要的,是还要指出这个事实:形势比人强,历史潮流是谁也无法阻挡的,是“不改也得改”。
最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因为“被迫改革”而不爽而死硬不改,可以,就是下场会更惨,满清的覆灭,国民党反动派的溃败,就是证明。
https://mp.weixin.qq.com/s/rqn7wgHv5-u9MtO4a8qqIQ
原创: 陀飞轮1984 陀废论3 5天前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处在激荡之中,除去那些自相残杀自我折磨的瞎折腾,其他的“激荡”,大都可以称为“改革”。
这些改革,又大多都是“被迫改革”。
这个“被迫改革”,有二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说的是“大环境”,指在世界潮流冲击之下,“形势所迫,不改不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预备立宪,以及后来其他时期的重大变革,均是此类。
满清搞洋务运动,很明显,就是因为在和英国人的交锋中,发现人家的坚船利炮太厉害了,就算口头将其鄙夷为“奇技淫巧”,私下还是挺佩服的,不得不在“西用中体”的强行嘴硬里向人家学习。
这就是“形势所迫”。
洋务运动搞了一阵子,和从前的学生日本打了一场海战,即“甲午战争”,结果输得一塌糊涂,又是割地又是赔款,随后胶州湾又被德国人强占,只学器物不学制度看来是不灵的,于是搞“戊戌变法”,想“除旧布新”。
这个“变法”的力度,远无法与日本的“维新”相比,却触动了慈禧这个掌舵人的敏感神经,说不该改的就不能改,下令扼杀,于是谭嗣同们在菜市口百姓扔来的菜帮子中身首异处,变法夭折了。
变法,同样是“形势所迫”。
第二种情况,则是指在具体事项上,遭受到来自外国的指向十分明确的改革压力,何时改如何改由不得自己。
比如,满清政府的关税主权一直是被列强掌控,列强在中国境内也一直享有领事裁判权,在它倒台后依然如是,只能由继任者北洋政府来收拾烂摊子。
在1921年至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北洋政府的代表提出了恢复关税主权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要求,被列强拒绝,理由就是中国当时的厘金制度极不合理恢复关税自主权会导致重复课税,法律则十分落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后在华外国人无法得到公平对待。
这些拒绝理由,当然是“仗势欺人”,但当时中国的厘金制度的确与关税制度冲突,司法也严重落后于文明国家,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被欺负得“无话可说”。
华盛顿会议之后,列强同意就这两个问题与中方进行谈判,在谈判时就明确要求以废除厘金制度和改革司法制度作为前提。
这就是具体事项上的“明确施压”。
再比如二战之中,随着形势发展,美国政府开始以“行宪”为大方向,要求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改革,和平解决与其他党派的矛盾,建立一个民主的“联合政府”。
为此,它派出副总统华莱士访华,又指示驻华大使高思利用各种机会游说蒋介石,罗斯福还向蒋介石打电报明确美方意图。
二战结束后,1945年12月,杜鲁门发表声明,指出国民党政府必须召集各政治力量召开全国会议,建立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政府。
在美方的明确施压下,国民党政府终于在1948年“行宪”。
通观这两种“被迫改革”,其总体的发生机制,是因为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自进入近代以来大幅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发展,是典型的后发国家,只能是一边被欺负,一边向欺负者学习,不学也得学,有区别的只是是向英美学,还是向日俄学,“被迫”在所难免,被赶鸭子上架和被霸王硬上弓屡屡上演。
这个现象,其实是世界上所有后发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现象。
中国的特殊之处在于,是“时时被动,处处被迫”,与日本相比尤为明显:日本也是差不多同时被人强行打开国门,也是被迫进行改革,但它的主动性更强,而且是更彻底,不止是学器物,也学制度,所以其维新取得了成功,迅速实现“富国强兵”,从中国的学生变成老师,从跟随者变成欺凌者。
此中差别,就在于日本当时的社会结构,与西欧的“封建社会”相似,不像满清中国,是开个窗口都要血流成河的高度中央集权的“铁屋”。
同时,日本也没有“天朝上国”的历史包袱,从来都是向别人学习,以前向大唐学习,如今向欧美学习,“学习”已经成为习惯,因此学得十分自然,十分透彻。
战后被美军占领在枪口下施行改革,日本人虽然也不爽,主流却是欢迎的,至今也没有以此为耻,反倒是这边的某大报主编,前段时间别出心裁地说要帮日本把这段被占领史刨出来,添油加醋后离间“日美关系”以坐收渔利。
这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奇妙地映衬出两国在向先进学习上的截然不同心态。
当然,从根本上说,慈禧们贪恋富贵死守权位,视万民如草芥的无耻,才是中国在对外学习中一直扭扭捏捏、敷衍了事的原因。
这种“时时被动,处处被迫”的恶果,就是令中国一再错失机会窗口,现代化之路走得特别艰辛。
要不想那么艰辛,根本之道在于解决掉慈禧们的顽固,而要解决掉慈禧们的顽固,就得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改不改哪些该改哪些可不改,由民众说了算而不是由她说了算。
同时也要苦口婆心地算一笔账:中日两国的改革历史的差异表明,同样是“被迫”,化被动为主动,以拥抱文明的心态积极拥抱改革,是上下双赢的最佳选择。
你看今日的日本,天皇还不是一样的“万世一系”。
还要耐心地指出:虽然是被迫改革,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废除厘金制度修订法律,或者是“行宪”,却都是帮中国人而不是在害中国人。
最重要的,是还要指出这个事实:形势比人强,历史潮流是谁也无法阻挡的,是“不改也得改”。
最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因为“被迫改革”而不爽而死硬不改,可以,就是下场会更惨,满清的覆灭,国民党反动派的溃败,就是证明。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