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
1.派别名 Bu'ershiweike 布尔什维克 Bolshevik
苏联共产党建党初期党内的一个派别。俄文-e的音译,意为多数派。1903年7、8月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在制定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人发生激烈争论。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得少数票,称孟什维克(ee,俄文意为少数派)1903年后两派在组织问题上分歧加深。1905年革命时期,两派提出两种不同的策略路线。1906~1907年该党第四次、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两派在土地纲领、对国家杜马的策略等问题上继续争论。1905年革命失败后,大部分孟什维克变为主张取消革命取消革命党的取消派。布尔什维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并把它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从此,布尔什维克成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名称仍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后面加括号标明“布尔什维克”。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各国共产党都以俄共为榜样,布尔什维克又成为真正的共产党人同义语。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俄文 Большевик
意为 多数派
目
录
1简介
2中共早期机关报名
3词条图册
1 简介 编辑
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3)
俄文Большевик的音译,意为多数派。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形成的拥护列宁的多数派政党组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于1898年成立后,尚未制订出党章和党纲,党的组织也不够成熟。列宁在“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和在国外出版《火星报》的活动为进一步建党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1903年7月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上就党纲、党章问题展开争论。由于列宁的坚持,党纲中写入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条文。讨论党章时,在入党条件问题上出现尖锐分歧。列宁主张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参加党内某一组织者,皆可成为党员。以马尔托夫为首的一些人反对把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作为入党条件。结果大会通过了马尔托夫的条文。但在选举党中央委员会和党机关报《火星报》编辑部时,拥护列宁的占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马尔托夫派占少数,被称为孟什维克。因而从1903年以来,布尔什维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和策略被称为布尔什维克主义。从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出现两个对立的政治派别。布尔什维克在列宁的领导下,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进行争取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1912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拉格代表会议(第六次全俄代表会议)上把坚持机会主义立场的孟什维克取消派开除出党。布尔什维克成为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1918年3月该党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根据列宁建议决定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年12月该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定易名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10月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取消双重名称,改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2 中共早期机关报名 编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向导》周刊被迫停刊。同年十月,中共中央常委决定在上海重新出版中央机关报《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创刊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四日,最后一期是一九三二年七月一日出版的。一九三三年初,中央机关迁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布尔什维克》也就正式停刊了。《布尔什维克》前后共出版了五十二期。
《布尔什维克》创刊时,中央常委决定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五人组成编委会,瞿秋白为主任。经常在《布尔什维克》上发表文章的,有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谢觉哉等。
《布尔什维克》为十六开本约三万字左右,内容比较广泛,有国内政治、国际状况、职工运动、农民暴动、中国革命问题、地方通讯等,还辟有寸铁、读者之声等专栏。《布尔什维克》转载了共产国际的许多重要决议与批示,刊登了党中央的许多重要文件,宣传了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暴动的总方针,发表了许多研究和探讨中国革命的理论性文章,批判了取消派等。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反映了党内三次“左”倾的错误理论与政策,而且它的基本倾向是“左”倾的,但它仍然是一份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革命刊物。
--------------------------------------------
布尔乔亚和布尔什维克之区别
俄语音译。布尔乔亚是俄语的“资产阶级”,布尔什维克就是俄语的“无产阶级”。
所以人们就说小布尔乔亚是小资了。
小资,也称小布尔乔亚。将money-grabbing错误写成money-grubbing而成为商人阶级代称的“布尔乔亚”,引伸出小布尔乔亚的概念。巴黎拉丁区的塞纳左岸在传统上为小布尔乔亚糜集之处,而如今,浪漫的巴黎已经无处不是“小布尔乔亚”了。
目前中国的小资没有准确的定义,因为构成繁杂。狭义解释即“小布尔乔亚”中间的具有小知识分子特征的人,宽泛解释指当前大城市流行生活着的年轻人,主要由出生于70年代的人群构成。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