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潘恩 常识



托马斯·潘恩  常识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9%98%E9%A9%AC%E6%96%AF%C2%B7%E6%BD%98%E6%81%A9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生于英国诺福克郡,曾继承父业做过裁缝,后来做过教师、税务官员,后来投身欧美革命运动。1792年他被选入法国国民公会。1802年在杰斐逊总统的邀请下,潘恩返回美国。1809年6月8日在纽约格林尼治村林苑路59号去世,享年72岁。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撰写了铿锵有力并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常识》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民众的独立情绪,也被广泛视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后来受到法国大革命影响,潘恩撰写了《人的权利》,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作品之一。
今日之美国是自由民主的代名词,而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论”的,便是这位“美国体制之父”,他将半生心血,都倾注在《常识》这本不到50页的政论小册子里。
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也出自潘恩。
英国囚犯、美国精神领袖、法国革命者,这三个词,足以概括潘恩的一生。 [1]
被历史辜负的人

潘恩的父亲是英格兰诺福克郡一名穷苦的胸衣匠人。潘恩幼年失学,成年后为了谋生,先后以店员、胸衣匠、教员、税吏等职业为生;两次结婚,均以失败收场。1774年4月,因为有不敬言论,潘恩被革去税吏之职。半年后为了避难,不得不以“契约奴”的低微身份远赴北美求生。
自由民主论的诞生更多
刚到北美时,那些独立先驱们还都沉浸在“北美英国人”的假想中,对宗主国英国奉行不彻底的反抗:一边四处征战,一边以英王马首是瞻,全无脱离英格兰独立之心。两年间,潘恩冷眼旁观如此乱局,空有壮志无处施展。1776年初,他以“一个英国人”的名义出版了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常识》。
孤独终死,无人送葬更多
1789年,他参与法国大革命,成为领袖之一,但因政见相左被投入监狱。数年后他返回美国却不被接受。1809年,这位美式政体的开创者孤独地死于纽约。
内容整理: 微信红包头条
中文名 托马斯·潘恩 外文名 Thomas Paine 别    名 潘恩 国    籍美国 民    族 日耳曼民族 出生地英国诺福克郡 出生日期 1737年1月29日 逝世日期 1809年6月8日 主要成就 出书《常识》 代表作品 《常识》《美国危机》《理性时代》《人权论》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主要作品
▪ 《常识》
▪ 《人权论》
3 人物思想
4 人物影响
5 人物轶事
人物生平编辑
托马斯·潘恩
托马斯·潘恩
1737年1月29日,潘恩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人家。父亲是英格兰诺福克郡一名穷苦的胸衣匠人。幼年时,潘恩就失学了,成年后为稻粱谋计,先后以店员、胸衣匠、教员、税吏等职业为生;两次结婚,却从未尝过幸福滋味,均以失败收场。在《常识》 [2]  发表之前,他一直把自己的姓写成“Pain(痛苦)”,以示对英国社会的抗议。 [1]
1765年潘恩在列易斯当税吏时就关心政治,受到当时在英做外交官的富兰克林赏识,1772年写了小册子《税吏事件》,描写英国税吏的苦恼。
1774年4月,他因有“反政府”思想被免职。同年10月,潘恩被作为契约奴来到美洲,凭富兰克林的推荐信在费城担任《宾夕法尼亚》杂志的编辑。当时,正值北美人民反英斗争风起云涌,但是,人们的君主制观念还根深蒂固,连华盛顿、富兰克林、亚当斯这些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都不明确提出美国独立,更别提革命了。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潘恩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激进小册子《常识》,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革命的问题,并竭力强调革命之后建立共和政体才是
托马斯·潘恩
托马斯·潘恩(15张)
 该书的宗旨所在。
《常识》一出,立时席卷北美大陆,改变了每一个人,成了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战争中美军屡败,士气低落,战局危急,前线作战的潘恩于膝上写下数篇战斗檄文,取名《美洲的危机》,华盛顿命人于军前朗读,士气大振,于1776年圣诞夜特仑屯战役中大获全胜。
1787年潘恩回到英国作短期旅行,1789年,受到法国大革命鼓舞,他写了歌颂法国大革命的与埃德蒙·伯克论战的小册子《人权》,引起海峡两岸轰动,历史证明该书促成了法国大革命的转向。这本小册子在英国遭到查禁,潘恩被英国政府追捕,被迫旅居法国,受到英雄般的欢迎。他参加了法国大革命,但他后来深谋远虑地反对处决路易十六,
托马斯·潘恩的签名
托马斯·潘恩的签名
暴君罗伯斯庇尔的雅各宾派搞恐怖专政时,潘恩说:“共和国死了”。因此,公安委员会以“图谋反抗共和国”的罪名逮捕了他。在狱中,他写下了他的第三部名著——《理性的时代》。后在美国驻法大使门罗的干预下获释。
1802年,潘恩应杰斐逊之邀回到他的精神故乡美国,却因《理性的时代》强硬的反宗教立场,不幸被这个国家遗弃,受尽奚落、侮辱和攻击,还被人开了一枪,于1809年死去,由好心的法国房东太太将其埋葬,葬礼仅六人参加。
主要作品编辑
《常识》
潘恩最广为人知的一本书。
1776年1月10日,潘恩在罗什等人的鼓动下,匿名发表他那篇惊骇世俗的小册子。
《常识》只是一本小册子。不过,页码之轻掩盖不住思想之重,书中承载的思想内涵着实惊人,丝毫不逊色于动辄洋洋万言的民主宣言。且不说里面“人人平等”的理念如何具有前瞻性(他首次提出“解放黑奴”的观点,直到87年后林肯的《废奴宣言》才将之落到了实处),单单是他对专制王权的深入剖析,就一次次地敲打着陶醉在“英国梦”里沾沾自喜的北美英国人。
潘恩从政府的起源说起,条分缕析地解构英式政体。他评论英式政体是君主暴政和贵族暴政的肮脏残余,是两者利益的终极代表,其存在的唯一目的无非是为君王、贵族谋求福利。因此,它不仅是达官贵人们用以剥削本国人民的利器,更是宗主国借以盘剥殖民地的工具。他再三质疑,难道殖民地人民甘心被人奴役、任人宰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1]
在这本不过50页的小册子中,他宣称这些真理如常识一样自然可信:
1.“乔治三世只不过是大不列颠皇家畜生”,他是北美事件的首恶之源。英国王室并不神圣,因为据英伦三岛征服史记载,英王的“始祖是某一伙不逞之徒中的作恶多端的魁首”。
2.“和解与毁灭密切相关,独立才是唯一的出路。”“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
3.独立之后,实行共和政体。“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只要我们能够把一个国家的专权形式,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的政体留给后代,花任何代价来换取都是便宜的”。
《常识》不出三个月,发行12万册。总销售量达50万册以。当时200万北美居民中几乎每一个成年男子都读过或者听过别人谈这本小册子。当时在许多乡村茅舍,如有幸拥有一本藏书,那自然是《圣经》,可是如果拥有第二本,那就是《常识》。在许多大陆军士兵的背囊中,都有一本读得皱巴巴的《常识》。
一家英国报纸惊叹:“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改变了态度,哪怕是一小时之前,他还是一个强烈反对独立思想的人。”华盛顿曾承认这本书在“很多人心里,包括他自己在内,引起了一种巨大的变化”;《常识》一书还为《独立宣言》及其在国内铺平了道路。历史学家们发现,在《独立宣言》中强调的那些民主原则早已被《常识》以更酣畅淋漓的语调阐述过。《独立宣言》的那位作者也曾坦率承认,他引用过《常识》,并对此“引以为荣”。 [3]
《人权论》
【即上文所说的《人的权利》】当柏克起而攻击法国革命时,1791年3月,他在伦敦出版《人权论》,激烈抨击柏克的《法国革命感言录》,引起英吉利海峡两岸舆论界的轰动。在书中,他在一个比柏克视野远为广阔的背景上,突出勾勒法国革命的划时代意义。它冲破了当时笼罩于整个西方先进思想界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迷信,深刻地批判了这一政体,给当时还处于摸索状态的法国革命指明了共和主义的崭新方向。 [3]
人物思想编辑
潘恩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和自然神论者,他的“世界公民”理念宣传建立“世界共和国”,他也是公共教育、最低工资限额的提出者之一。在潘恩思想体系中,国王与贵族不存在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他对教会持极为严厉的批评态度。他说:“宗教里的基督教体系是对常识的一个侮辱。”
“至于称为《圣经》的书,说成是上帝的话,是一个亵渎。那是一本充满谎言和自相矛盾的书,记录很坏的时代和很坏的人的一段历史。” [4]
潘恩以他的《常识》吹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号角,从而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对潘恩还曾以《人权论》在英国鼓动了一场民主运动之功,很多人却不甚了解,或者未给予充分的评价。 [5]
人物影响编辑
“1776年《常识》一书把国王和议会的权威撕成了碎片,……从那以来,除《汤姆叔叔的小屋》外,在美国,再也没有一个出版物曾发生那样巨大的反响。”
拿破仑极为推崇潘恩,告诉潘恩他枕下总放着一本《人权》,称潘恩为“共和国的火炬,一切传奇中最伟大的人物”,后拿破仑背弃共和,实行独裁,潘恩毫不留情地讥之为“前所未有的江湖骗子”。
罗伯斯庇尔在他自己创办的专政刊物《宪章捍卫者》1792年6月号摘要转载了《人权论》,热情称赞潘恩“是一个人类权力最雄辩的辩护者”。
一位西方学者认为:“发生在柏克和潘恩之间的这场大辩论,可能是英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意识形态论战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场论战。”
罗曼·罗兰为潘恩的悲剧打抱不平,曾预告要给“勇敢的空想主义者托马斯·潘恩”作传,把潘恩列入他的英雄长廊,与贝多芬、托尔斯泰等人做伴。至于与潘恩同时代的那些大革命家、大专政家,他却一个也没放在眼里。 [6]
迪安事件之后,美国上层社会说:“他升起像一支火箭,坠落如一根拐杖。”
美国公使莫里斯写信给国务卿杰弗逊说:“他在狱中以著书反对耶稣自娱。我倾向于认为,他在狱中如果安分守己,或许能有幸被人遗忘。他若引入过多注意,那把早就悬在他头上的利斧就会落下来了。”
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一个人即使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也需要有些世故,才能得到赞扬。”
人物轶事编辑
潘恩曾发明、设计过一连串东西,从刨床、轻型起重机到车厢轮子、无烟蜡烛。
在《常识》发表之前,他一直把自己的姓写成“Pain”(“痛苦”),以示对英国社会的抗议。
《常识》出版后,潘恩投笔从戎,加入格林将军的志愿部队,曾在军队士气败落之际推出《美国危机》鼓舞人心。但北美战争结束后,他却受到排挤。后来不得不避居英、法。
1789年,他参与法国大革命,成为领袖之一,但因为政见相左(潘恩反对处死路易十六),被罗伯斯庇尔投入监狱。数年后,他几经周折返回美国,也是应者寥寥。
1809年,这位美式政体的开创者孤独地死于纽约,身后竟乏人送葬。不能不说,这是历史和潘恩开的残酷玩笑。 [1]
1809年,潘恩在贫困潦倒、屈辱愤懑中于纽约逝世。据他的房东太太回忆:
下葬的场面让人揪心:“当棺木落地时,墓土撒上时,我站在墓穴的东端,让我的小儿子站在西端。环顾周围寥寥的旁观者,我说:‘啊,潘恩先生:我的儿子站在那儿,代表美国向您致谢。而我,则代表全体法兰西人民!’”
他被葬于1802年重归美国后的居住地,位于今天的新罗谢尔,也就是后来的潘恩小舍。然而他的遗体却被一位名叫威廉·克伯特的仰慕者掘出,这位仰慕者期望将其骸骨重归英国故里荣誉下葬,但后来却不知所终。潘恩最后下葬地也因此成为了未解之谜。


===================================

常识 (托马斯潘恩著图书) 编辑
《常识》是1776年1月初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托马斯·潘恩。本书主要介绍了一些当时社会上的常识,揭露和批判了英国的黑暗与压迫本质,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战争的胜利。
书    名 常识 作    者 [美]托马斯·潘恩 ISBN 9787508032900 页    数 139
目录
1 编辑推荐
2 内容简介
3 图书目录
4 作者简介
5 作品影响
6 相关作品
7 作品评价
编辑推荐编辑
《常识》是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1776年1月以“一个英国人”的署名而发表的,内容确实如书名所言,全是常识,但这些常识是就今天而言的,在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之后的1776年1月,这本书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作用是今人所不可想象的,可以说就是促使美国从不列颠帝国中独立出来的出版物,本书的出版深刻揭露了英国的黑暗与压迫本质,使得很多人最终下定决心与英国决裂,极大地鼓舞了美国独立士气,建立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同时它也是一本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
潘恩出版的《常识》的英文版是一部宣传小册子,当时英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北美人民反英斗争风起云涌。潘恩很快就投身政治斗争中。但是,人们的君主制观念还根深蒂固,连华盛顿、富兰克林、亚当斯这些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都不明确提出独立。
1775年4 月19日的莱克星敦和康柯德的战斗之后,潘恩得出结论,这次起义的目的不仅要反对不公正的税制,而且要支持全面独立。
1776年1月10日,他发表了一本50页的小册子《常识》,书中对他的论点做了详细解释,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问题。这本小册子立即引起轰动,三个月内售出十多万册。在一个人口仅二百五十万的殖民地里,可能总共售出了五十万册。潘恩的《常识》比任何一个出版物都更能说服当时的公众舆论支持北美从不列颠独立出来。它还被誉为是《独立宣言》的精髓。
而这本书是由小册子的内容再加上附录中关于小册子产生的影响和相关信息而组成的。由此可见《常识》的重大意义。它告诉人们,要独立才有民主!
内容简介编辑
第一章主要讨论的是政权的起源及其目的,由于个人能力的不足,需要政府提供安全和自由的保障,因此安全是政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所在,同时,这种政府必须保障公民的自由,可惜的是英国的政体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英国政体表现为带有共和性质的君主制,对北美大陆而言,君主制的危害表现地更强烈和明显一些,潘恩通过带有宗教色彩的讲述说明君主并非天然正义的,甚至是有害的,世袭制更是限制了后代的选择权利,在他看来,君主制及世袭制只会带来暴政和压迫。
而在第三章中,潘恩仔细分析了北美的形势,指出现存的两种观点,即与英国分离和和解两者。他指出,指望和英国和解只会使北美继续受到压迫,因为英国不会真正维护北美的利益,而是出于自我私利的考虑来实施统治,这样的话,北美就不会有真正能够保护自己的政权,也不会有可以自由发展的贸易。并且,现在对英国的反抗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如果仅仅是为了推翻某个法案甚至是议会,那样未免显得代价过高,潘恩认为这些代价已经足以让他们获得完全的独立,显然独立会使北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接下来,潘恩又分析了北美大陆实现独立所具有的条件,在军事方面,北美具备足够的物质条件装备一支强大的陆军和海军,而英国要具备同等能力则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因为后者需要进口,因此成本高昂。并且,英国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驻扎军队,并且处于侵略方的地位,这就使得英国处于劣势,而北美只需装备很少的军队即可应付英国的攻击。另一个优势则在于北美正处于国家的早期,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能够先建立政体,再选出统治者,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专制,保护公众的权利。
因此,潘恩论证说现在是实现独立的大好时机,当然,他更主张通过民主议会的方式实现独立,而反对暴动或者人民起义,但现实状况也说明,这三种方式是需要结合在一起的,通过集会可以确立独立的地位以及指导原则,而通过军事斗争则是应对英国的压迫,使这些原则能变成现实。
这本书被北美人民广泛传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使得潘恩成为美国的重要人物。
图书目录编辑
一 政权的起源和目的,兼论英国政体
二 论君主政体和世袭制
三 我看北美目前的形势
四 北美目前的能力,附带谈一些杂感
五 附记
附录:
“世界公民”潘恩
潘恩与三大革命
北美的危机
自由之树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作者简介编辑
潘恩
潘恩
托马斯.潘恩,生于英格兰诺福克郡一个裁缝,上过几年学,先后做过学徒、鞋匠、英语教师、收税官,在富兰克林帮助下到达北美大陆,投身于争取北美独立事业,1776年以“一个英国人”名义发表《常识》,成为了北美人民明确的战斗纲领,并随后被吸收为《独立宣言》的精华。除了《常识》,潘恩还应邀参加起草了《人权宣言》,出版过极具启蒙意义的《人的权利》、《土地正义论》、《理性时代》等著作,晚年回到美国,潘恩一生都在跟独夫民贼以及君主制等强大的“传统”作战,并终身宣扬激进的民主共和思想——这些思想至今还闪耀着穿透历史迷雾的耀眼的光芒。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物候、水土、秉性、形势使然,对人的社会实践来说,人权就是这样一个橘子,放在哪里究竟如何生长,是不能凭空想象的。那些希望在人权问题上求一根本解决的想法,虽然崇高悲壮,却是难以行得通的。只有那些随时保持思想之敏锐活力的人,才有希望在人权问题的探索中走得更远更深更根本。
潘恩无疑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所有著作都是极具针对性的,他的时文色彩,虽然成为他思想的某种局限,但是在关于人权的探讨方面,却成为他得天独厚的资源,使他能够随时站在政治活动的具体形势面前,考量自己的思想。潘恩一生征尘遮面,喋血襟袍,他著作中每一个字都是战斗的箭簇与号角,与象牙塔中的思想不同,潘恩本就是在现实中展开思想,在现实中推动思想,再转而用思想来改造现实。潘恩可能有空想色彩,但是却非一个空谈家。潘恩对政治的见解,成为美国独立后的立国根本,潘恩对革命的认识,在二百年后成为那场革命的历史界说。潘恩就像安泰俄斯一样,大地给了他不断再生的力量。
作品影响编辑
《常识》的英文版只是一个50多页的宣传小册子,它的出版的意义主要有三点: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以及对美国精神的塑造;对于法国、英国的民主事业的促进;对于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自由思想的基础的奠定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第一,美国独立战争最起初并不是目标明确的一场战争,华盛顿等人都对正常战争的合法性感到犹豫。潘恩的《常识》首先喊出了美国独立的声音。据美国学者伯纳德-施瓦茨著《美国法律史》,美国独立战争前,“伦敦愿意通过放弃强行征税的做法,如取消印花税法,对这些殖民地做出让步,但它对于殖民地立法权,这一宪法权利,却不愿放弃。”因此,单单看到北美独立战争是为争取经济权利而战显然是片面的,可能更符合历史的是,北美人民当时渴求全面的民主,潘恩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勇敢地首先喊出了独立的声音。这也是常识成为畅销书的原因。其次,正是《常识》呼唤出的独立的声音,为美国精神日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正是在潘恩一再灌输的美利坚建国“没有先例”的思想刺激下,“五月花号”的后人才赤脚的不怕穿鞋的,表现得比欧洲哪个民族都果敢。潘恩的文字不单服务于独立战争,更要紧的是它们“塑造了美国公民”。
第二,自由思想的倡导,独立精神的追求与广泛传播,给人思想的启迪,唤醒人们心底对民主的追求,再加上后来潘恩又到法国,热情赞颂大革命,并参与人权宣言和宪法的制定,后来在英国也曾从事过革命活动等,都对法国和英国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在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时刻,在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一步步推进的时候,自由的思想已经开始了它扩张的步伐,新闻传播业也随着小册子的发型日益壮大,自由思想也渐渐的新闻传播领域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常识》作为第一步著作,当然是功不可没。
1776年8月潘恩应征入伍,在紧张的军旅生涯中他又写了一系列战斗性很强的文章,特别是在华盛顿败走长岛时,潘恩《危机》,鼓舞了军队士气。法国大革命时他撰写了《人权论》引起轰动。次年又发表《人权论》续篇。1802年潘恩因反对私有制,遭到美国当局冷遇,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余生。1809年6月8日病逝于纽约。
相关作品编辑
《常识》和《林中居民的信札》作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启蒙著作,集中批判了英国君主制的专横腐败,提出北美殖民地应当脱离宗主国,获得独立自由,是北美革命的思想武器。《论人权》批判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攻击,集中阐述了《人权宣言》中的天赋人权思想:批判封建等级制和君主政体,提倡、赞扬代议制和共和政体,强调理性在政体中的作用。《理性时代》是阐述宗教思想的著作。作者主张信教自由,废除国教,并且揭露了《圣经》内容的自相矛盾与荒诞。
用朱学勤的话是对的:“他(潘恩)有《常识》,反抗那时的政治传统;他有《人权论》,反抗社会传统;他有《土地正义论》,反抗的是经济传统;最后有《理性时代》,反抗的是宗教传统。“
作品评价编辑
1.本书对英国政体批判有道理,但给人感觉过于偏激,言过其实,革命与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由于英国在潘恩那个时代还没有进行后世见到的议会改革,潘恩的批判在今天看来就显得对英国政府的偏颇。
2.对于社会与政府关系这一点的论述说的特别好,在今天读起来都觉得太对了。读后心里可能都会有落差,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反差总是巨大的沟壑。
3.潘恩为了宣传英国改革政体的不合理以及绝对的自由,用的是比较激进的话语来煽动民众。
4.潘恩的文字通俗,这是能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共鸣的一个重要因素。潘恩的思想应该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法、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继承与延伸。
5.《常识》告诉北美殖民地人民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北美应该独立于英国之外。潘恩在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自己。
6.《常识》所主张的北美独立,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实。但在潘恩的年代,却不啻是一次振聋发聩的呐喊。
7.常识,在所有的识见中,最珍贵;常识,是大多数人不敢说的怯懦时刻说出真相;常识,是在大多数人不明白的困惑时刻说出真相。人类在许多时刻,囿于种种偏见,已经将认识对像意识形态化了。欺骗性质的言说,教科书给定的认知模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来如此”,成为人们判断是非真伪的潜在依据,而且成为难于逾越的智障。常识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告诉世人:皇帝并没有穿着衣服。潘恩的《常识》之所以成为影响美国人的优秀读本,就是因为他所言说的常识令人蓦然惊醒:啊,原来是这样的啊。

==============================

常识 (小册子)[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Antistub.svg
本条目需要扩充。(2017年5月28日)
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或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扩充条目后将此模板移除。
常识
Commonsense.jpg
作者 托马斯·潘恩
语言 英文
《常识》是美国人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1月出版的一本五十页小册子,其中系统论证了北美洲十三个英国殖民地独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003年美国邦诺书店统计,《常识》位居影响美国历史的二十本书的榜首。在问世二百年之后,《常识》才有了中译本。[1]
美国20世纪哲学家悉尼·胡克为《常识》再版的序文中曾言:“潘恩之所以全身心地投入这场美国革命,并不是作为一个美国人、局限在为美国的利益;而是作为一个自由人、一个世界公民,他坚信,他为美国所做的努力,就在为英国、法国以及所有被奴役的地方争自由的努力。”[1]

目录
1 内容
1.1 (1)列举英王和英国议会的罪恶
1.2 (2)列举了独立带来的好处
1.3 (3)提出殖民地独立基于自然权利
1.4 (4)激励殖民地人民独立
2 评价
3 影响
4 注释
5 参见
内容[编辑]
(1)列举英王和英国议会的罪恶[编辑]
在《常识》中,潘恩首先列举英王和英国议会的罪恶,论证英国并非殖民地居民的祖国,以此打消殖民地人民对母国英国的忠诚。潘恩指出英国对殖民地的动机“是利益而不是情谊。”英国并非北美的母国,“欧洲,而不是英国,才是北美的父母之邦。”潘恩又说如果英国是父母,就连豺狼和野蛮人都不如,因为“豺狼尚不食其子,野蛮人也不同亲属作战。”
(2)列举了独立带来的好处[编辑]
其次,《常识》列举了独立带来的种种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好处。潘恩说:“我们由于同英国保持联系而遭到的危害和损失是不胜枚举的。”潘恩表示:“北美的真正利益在于避开欧洲的各种纷争,如果因为它依附于英国而变成英国政治天平上小小的砝码,它就永远不能置身于纷争之外。”他认为在英国统治底下,只会被英国拉进混乱的欧洲事务之中,对发展中的殖民地的利益和安全皆构成不利影响。并且他认为殖民地独立后将可以自由发展贸易,对经济有好处,因为“一旦英国和任何外国之间爆发战争,北美由于她同不列颠的联系,在贸易上一定会遭到毁灭。”
(3)提出殖民地独立基于自然权利[编辑]
紧接着,《常识》阐述了自然权利与人民主权思想,提出殖民地独立基于自然权利。潘恩认为人显然有某些根本权利,这些权利先于政府而在,故政府不得违犯。他表示即使最佳状态下的政府也只是必要之恶,最糟的政府则表现令人无法容忍的恶。潘恩所谓“最好”,指最有效率、最低廉而言。此外他认为:“社会产生于我们的需求,政府产生于我们的恶行。”他指出君主制是[[罪恶] ]之源:“一个普通的城市人要比从古到今所有假面的坏蛋更有价值。”反之他支持共和制,认为选民与被选者之间这种频繁互换,自然而然能建立整个共同体利害与共的意识,治者与被治者也自然而然会彼此支持;一个政府的力量,基础就在这种相互支持,而不在毫无意义的国王名义。
(4)激励殖民地人民独立[编辑]
最后,《常识》以美洲人为人类承担捍卫自由的神圣使命来激励殖民地人民独立和建立自己的国家,给独立行为赋予崇高感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潘恩以明确的语气声称殖民地人民只有通过武装斗争宣布独立,才能得到他们的权利。他以激动人心的句子说:“啊!你们这些热爱人类的人!你们这些不但敢反对暴政而且敢反对暴君的人,请站到前面来!旧世界遍地盛行着压迫、自由到处遭到驱逐。亚洲和非洲早就已经把她逐出,欧洲把她当做异己分子,而英国已经对她下了逐客令。啊!接待这个逃亡者,及时地为人类准备一个避难所吧!”
评价[编辑]
《常识》的论证可谓情理的结合,达到动之以情,说之以理的境界。一方面以逻辑思维论证英国的罪恶和独立的好处、权利,一方面有用激昂的词句振奋美洲殖民地人民的独立决心。史学家就曾评论《常识》说:“《常识》把国王与议会的权威撕成了碎片。从那以来,除《汤姆叔叔的小屋》之外,在美国再也没有一个出版物曾发生那样巨大的影响。”
影响[编辑]
《常识》出版三个月内就发行了十多万册[2],彻底改变了当时美国保守派的态度,为美国独立打下了理论依据。英国报纸记载:“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彻底改变了态度,哪怕在一小时之前他还是一个强烈反对独立思想的人。”潘恩的《常识》比任何一个出版物都更能说服当时的公众舆论支持北美从不列颠独立出来。《常识》对独立的论证是极有说服性的,《常识》的出版对推进美国独立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为什么希特勒如此仇视马克思主义?

《哈姆雷特》经典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