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是对中东好学生的奖赏
诺贝尔和平奖是对中东好学生的奖赏
昨日,2015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获得了殊荣。很多人可能都会纳闷,这个几乎从没听说过的组织,凭什么能击败在叙利亚难民问题上表现积极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仔细考察就会发现,突尼斯这个组织获得和平奖是实至名归,对于许多处于乱局之中的中东国家来说,突尼斯是一个榜样,是一个希望。 …[详细]
“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的四个主要领导
“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在内战边缘拯救突尼斯
原先的独裁者本•阿里下台,突尼斯却陷入了内战边缘
2010年席卷阿拉伯的革命浪潮,是从突尼斯开始的,不过,多数世人对此的了解,仅限于突尼斯民众赶跑了独裁执政多年的前总统本•阿里,后来发生了什么并不太清楚。其实突尼斯的情况颇类似于埃及,一个伊斯兰政党掌握了政权,但由于反对者要求更多权利、更多自由,政局陷入了僵持。
在两名反对党领袖相继被暗杀之时,紧张情绪达到了高峰,反对党组织了要求新政府下台的大规模游行,多名反对党成员从议会退出,议会失去运行的能力。国际上普遍担心埃及发生的流血事件会在突尼斯重演。
关键时刻,“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站了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突尼斯总工会首先站了出来,然后与突尼斯雇主联盟、突尼斯人权联盟、突尼斯律师协会共同结成了“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共同号召突尼斯各党派和力量冷静下来,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这一呼吁受到了各方响应。
2013年9月,“全国对话大会”起草了一份通向全国和解的路线图,内容包括四点:1、伊斯兰政党领导的政府辞职,建立看守政府;2、商定何时进行新的议会和总统选举;3、要求达成一个全国认可的新宪法;4、对民主化进程的各个需要的步骤进行谈判。绝大部分的突尼斯政治力量都认可了这个路线图并签订了协定,让全国性对话真正成为了可能。
突尼斯人权联盟主席本•穆萨的口误化解了对话中紧张的气氛
突尼斯迈向全国性的和解,“全国对话大会”起作用是决定性的,在首次全国性对话会议上,一个小插曲象征性地说明了这一点:当时“全国对话大会”中的突尼斯人权联盟主席本•穆萨在台上发言,一个口误把“对话”说成了“猴子”,结果引发哄堂大笑,有力化解了会谈中的紧张气氛。这个视频随后在突尼斯广泛流传。
经过多方不懈努力,突尼斯各方达成和解与共识,制定了有广泛代表性的宪法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突尼斯的全国性和解迎来了巨大的成就。
首先是先前执政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党与两个中间偏右的世俗派政党达成妥协,起草出一部具有广泛基础的宪法,这个宪法虽然承认伊斯兰教是国教,但并不过分倾向于伊斯兰教法。宪法序言中的一个条款写道,“突尼斯是一个自由、独立的主权国家,伊斯兰教是她的宗教,阿拉伯语是她的语言,共和是她的政权。”宪法还提到,“突尼斯是一个文官制的国家。它以公民权、人民的意愿和至高无上的法律为基础。”这为突尼斯维持分权制的文官统治国家 、兑现自由和权利承诺提供了保障。在外界评价看来,这是阿拉伯世界最自由、最包容的宪法之一。
随后在2014年下半年,相继举行了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原先执政的伊斯兰复兴党败选,但复兴党承认了选举结果,并祝福了当选的“呼声联盟”,认为这是突尼斯民主的胜利。这种做法毫无疑问巩固了和解的成果。
在诺贝尔奖委员会看来,突尼斯建立多元民主的过程非常值得表彰,而“全国对话大会”对此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在突尼斯一度由于社会大规模动乱和政治暗杀活动而濒临崩盘的时候,该组织扭转了混乱局面,在国家濒临陷入内战的漩涡时有效推动了和平进程。
看看四周,突尼斯的成果得来不易
多数发生革命的阿拉伯国家陷入动乱漩涡
诺贝尔委员会选择在今年颁发和平奖给“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不光是为了表彰突尼斯人的成就,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考虑到其他发生革命的阿拉伯国家的现状:利比亚、叙利亚和也门由于不停歇的战乱正处于崩溃之中;埃及则是回归为军事强人统治;更可怕的是“伊斯兰国(ISIS)”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之间的崛起,该组织已经犯下极为残暴的恶行。相比之下,突尼斯的情况可谓是仅存的民主革命成果,颁和平奖给突尼斯,是希望其他国家能以突尼斯作为榜样,也希望世人能对此多一些关注,多贡献些力量。
阿拉伯革命之所以失败,种子在革命以前已经埋下了,在过去50年中,腐败的威权统治让这些国家缓慢发生灾难,导致自由和知识的严重缺乏以及女性赋权的不足,这给阿拉伯民众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同时中东地区的人口翻了一倍,极大数量知识匮乏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他们想实现自由,想获得工作,但路径却并不是像西方人想象的那样,建立一个真正代表公民的政府。相反,一些与此竞争的“抱负”释放出来,力量更为强大,犹如潘多拉的盒子——例如更伊斯兰化、更宗派化、甚至是恢复原来的统治秩序。这些“抱负”让阿拉伯世界陷入了灾难——教派战争、部落战争、民族争端、威权统治,革命的愿望几乎全数落空,除了突尼斯。
埃及总统塞西,重新变为军人执政表明埃及革命的失败
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没有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多元主义共存
革命想取得成功自然不容易,主要是在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呢?在国际著名学者莫伊塞斯•纳伊姆看来,问题在游行之后会发生什么。在大规模的街头抗议活动的背后,很少有着一个运转良好的、更加长期的组织,能够跟进抗议者的诉求,承担复杂的、面对面的、枯燥的政治工作,而这些工作才会为政府带来真正的改变。换言之,革命者能够一起协作推翻先前的统治者,但在建立新秩序时,无法协调回应所有各方的需求,自行其是之下,陷入矛盾重重的境地,新的政权无法实现多元主义共存,更不要提实现民主了。
而且,这也没有办法交给外国人来处理。中东学者马阿谢尔指出,既然美国在伊拉克派驻了50万名士兵、消耗了1万亿美元,都没能在这里的文化土壤中培植出持久的多元主义,也就没有哪个外来者能做到。所以,必须让阿拉伯人自己为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未来进行奋斗。然而,为什么有1.5万名阿拉伯人涌向叙利亚,为了圣战思想而参加ISIS,而愿意为构建多元主义参战牺牲的却几乎一个都没有?
而在突尼斯,多元主义得到了胜利
然而在突尼斯,多元主义共存的民主实现了。把中东地区比作为一个班级,与其他中东国家相比,同属广义中东地区的突尼斯,为什么可以成为了一个好学生?
答案首先在于,相比起其他国家,突尼斯主要的宗教和世俗势力的领导人要更为智慧,他们看到了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和穆尔西政权是怎么被赶下台的,因此愿意达成妥协,拒绝“成王败寇”,所有的核心参与者都接受分享权力和轮流执政的原则,这是走向崇尚共识的政体的先决条件。
在突尼斯,和解、多元共存成为了主流价值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宗教和世俗政党势力之外,突尼斯还存在着“强大的民间社团组织”——就是组成“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的那四个组织。这些组织“能在不同的政治党派之间,扮演无党派的节制角色”。他们之所以能够孕育出来并变得强大,与之前的本•阿里统治要相对温和有关。这些组织同样谋求革命和民主化,但表现得更理性、更温和、更包容,接纳了“工作、福利、法治、人权”的价值观,这是突尼斯多元主义取得胜利的关键。
突尼斯获诺贝尔和平奖,代表着希望与鼓励
“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全国上下的支持
这次和平奖颁发给了“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这么一个组织,但实际上相当于颁给了突尼斯全国所有民众,因为所有人都是和解与民主化进程的参与者,受到诺贝尔奖的认可,这让全国上下都受到了鼓舞。在任总统通过脸书立刻向“全国对话大会”表示了祝贺,并强调“突尼斯没有对话以外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野的伊斯兰复兴党领袖也发来了祝贺,认为这是整个突尼斯的荣耀。
突尼斯现任总统(右)和在野党伊斯兰复兴党的领袖
这一奖项也必将鼓舞其他中东国家的民众
在中东这个大班级里,除了那些目前比较失败、倒霉、陷入困境的学生,突尼斯这样走向民主化的好学生,还有一些“相对好”和“相对坏”的学生。“相对好”是指约旦、黎巴嫩、库尔德等相对温和的地区,虽然没完全实现和解和民主化的进程,但也可以说是“礼乐尚存”,他们也会被突尼斯的现状鼓舞。
还有一些“相对坏”的学生,指的是沙特等宗教权威比较强的海湾国家,这些地方向来被认为比较保守,对民众思想有所禁锢。然而如今现状也有所改变,很多沙特人在社交网站上开始批评反应迟钝、腐败丛生政府官僚机构,例如创建这样的阿拉伯语的主题标签:“#如果我遇到国王,我会告诉他”,“#从民众到国王:教育岌岌可危”以及在医疗事故频发之后出现的“#你想对卫生部长说什么?”
这都是有利于走向多元主义的信号。
走向多元主义,是中东国家摆脱困境的道路所在
引用一段中东学者马阿谢尔的话吧,他写道:“阿拉伯世界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混乱,专横的力量会试图用绝对的真理和新的独裁统治主导这片土地。”但是“这些力量也会消逝,因为到最后,专横的、威权主义的政治理念并不能满足人们对更高质量的生活的需求……历史已经以极强的说服力表明,哪里尊重多样性,哪里就有繁荣。数十年来,阿拉伯国家的政府一直在向阿拉伯社会灌输,宽容、对不同观点的接纳,以及批判性思维会破坏国家统一和经济增长。但与这种观点恰好相反,历史经验证明,社会要想不断更新,进而蓬勃兴旺,除了保证多样性之外别无他法。”
诺贝尔和平奖颁给突尼斯,有鼓励其他中东国家摆脱困境的意味结语走向全国和解的突尼斯还面临很多问题,例如经济依然糟糕,面临恐怖主义威胁等等,但如今,所有突尼斯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话而不是武器,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祝贺“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祝贺突尼斯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