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恶性循环论

贫困恶性循环论 美国的经济学家拉格纳·纳克斯提出了一个“贫困恶性循环论”。 拉格纳·纳克斯认为,“穷国之所以穷,就是因为它们穷”。这种同义反复的理论就是所谓“贫困的恶性循环”。 中文名 贫困恶性循环论 提出者拉格纳·纳克斯 提出时间 1953年 出 自 《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 目录 1 简介 2 理论 3 不足之处 简介编辑 “……当然暗含着一系列循环作用的力量,它们趋向于以这样一种方式相互作用并反复作用致使一个贫困的国家处于一种贫困状态。这种循环力量的特定事例并不难于想象。比如,一个贫困的人可能没有足够的食物;由于营养不足,他的健康状态可能会比较虚弱;由于体力较差,他的工作能力可能比较低,这意味着他是贫穷的,而反过来这又意味着他将没有足够的食物;以此类推。适用于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的这样一种情形可以用如下一个古老的命题来加以概括:”一个国家是贫困的,因为他是贫困的。” 理论编辑 1953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罗格纳·纳克斯(Ragnar Nurkse)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投资的资金供给(储蓄)和产品需求(消费)都不足,这就限制了资本形成,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于贫困之中。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在供给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低下,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生活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小;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稀缺,从而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恶性循环。 在需求方面,资本形成也有一个恶性循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下,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供给,“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需求,“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纳克斯总结成一句话:“一国穷是因为它穷”( “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或者翻译为“穷就是因为它穷”。 要打破这种贫困恶性循环,必须进行大规模、全面的投资,实施全面增长的投资计划。通过同时在许多工业部门之间相互提供投资引诱,使各部门的投资有利可图,资本形成就能实现,恶性循环就能摆脱。 不足之处编辑 1、它混同了储蓄水平和储蓄率,经济增长的启动力量来自储蓄比率而非储蓄水平。 2、认为穷国缺乏储蓄能力的观点不符合事实。 3、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率不高,不能只归咎于收入水平,还应当考虑到社会、政治以及其它制度方面的因素妨碍了对储蓄的刺激。 4、市场容量不足的说法有片面性。 5、该理论无视利用外资的可能性。 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启示 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的扭曲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使贫困地区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中,形成了“金融资源配置扭曲-贫困-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的“恶性循环圈”。我国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表现在金融人才匾乏、金融机构服务缺位、金融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和低效率状态等方面,打破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制定各种金融优惠政策,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建立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为什么希特勒如此仇视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哈姆雷特》经典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