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权政治的经济效率

威权政治的经济效率 尚德塞 2016-10-07 威权主义威权政治威权体制威权统治,这些冠以“威权”的治国之道,成就几多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显示某种后发优势,究其所以然源自它可以推动经济发展的高效率,这种效率中威权政治高度集权相对市场经济竞争效率的矛盾结合,被多重剖析试图求解悖论真相。本文据这些多重剖析重释威权政治经济效率,并以经济效率的角度分析威权政治治国之道的终极所向。 威权政治具有后发优势的可能性,从发展经济学角度剖析,因为威权政治的统治效率可以与其经济体的发展效率实现阶段性高能贴合,从而表现出正高效率性。 在发展经济学理论中,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较好诠释了后发国家如何实现经济起飞,摆脱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状态,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在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第3阶段经济结构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工业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开始,是所有阶段中最关键的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称其为“起飞阶段”,因此罗斯托理论也被人们叫做起飞理论。这个阶段相关国家地区内投资明显增加、劳动力一二产业大量转移,产业结构从传统农业转向初级制造业,出现快速成长产业群的区域性增长极,经济发展呈现高速强劲势头,在较短时间内(20-30年),基本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工业化剧变,突破了不发达经济停滞状态,既实现了经济起飞。对于这样一个关键阶段,罗斯托揭示了经济起飞所需的基本条件既其临界水平。 按经济起飞理论分析,一个国家地区实现经济起飞是经济发展的质变过程,就是从传统经济缓慢发展状态向新兴经济快速发展状态的质变过程,传统经济状态与新兴经济状态间会中介一种质变性临界水平,这种临界水平就是经济发展状态质变所需的基本条件。经济学资本形成理论中的两点,构成罗斯托的经济起飞临界水平:纳克斯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纳尔逊/莱宾斯坦的“低水平均衡陷阱”。 纳克斯的“贫困的恶性循环”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下,形成两个恶性循环既供给恶性循环和需求恶性循环:供给端因为低收入导致低储蓄而资本匮乏,进而导致低生产率必然再造成收入低下;需求端因为低收入的购买力低和市场不旺,从而投资引诱不强投入生产资本短少,因而生产率低必然再造成低产出低收入。这两方面的恶性循环必然造成发展中国家供给上的不足和需求上持续低迷,并且低供给和低需求之间相互影响,从而使得贫穷造成贫穷,该国更加落后,“因为穷,所以穷”。 纳尔逊/莱宾斯坦的“低水平均衡陷阱”认为,即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所发展,但其发展程度不高,还是会无法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其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使得人均收入上升,但任何导致人均收入上升的刺激都必然促使人口增长,人口过快增长又使人均收入降低到糊口水平,即回到“低水平均衡”。 罗斯托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要越过“贫困的恶性循环”和“低水平均衡”的“临界水平”,一般发展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发展。而要有高水平的发展,就必须获得额外推动力量,这种力量就是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莱宾斯坦提出,低水平均衡陷阱的产生是因为贫弱国家,人口增长总是高于收入增长,所以其经济中“降低收入的力量”大于“提高收入的力量”使人均收入滑入陷阱;摆脱陷阱必须有一种初始规模投资,形成“提高收入的力量”大于“降低收入的力量”的最小临界努力,推动经济跳出陷阱。多数发展中国家正是缺少这种“最小临界努力” 而徘徊不前,所以冲破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临界水平的瓶颈,“最小临界努力”就是越过“临界水平”的必须条件。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进而提出经济起飞“最小临界努力”的3个条件。 罗斯托理论经济起飞条件—— 1、较高资本积累率。“增长必须以利润不断重新投资为条件”,一国经济要想获得充分的发展,实现经济起飞,必须不断地提高资本积累率和储蓄率,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使其在国民收入中占10%以上,为经济起飞作好必要的资本准备。哈罗德―多马模型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得出的结论,经济增长率与资本积累率成正比,一般而言,资本积累率高,其经济增长率就高。而发展中国家普遍人口增长率较高,其经济增长被较高人口增长率所抵消,为了消除这一影响,经济增长率必须超出人口增长,这就要求相应高的资本积累率。因此,拥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的重要条件之一。比较人口增长率,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所需的资本积累率至少要占国民收入的10%。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戴蒙德世代交叠理论也证明较高的资本积累是促进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起飞的重要条件。 2.必须要建立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部门。一国在经济起飞准备阶段,其资金数量十分有限,资金分散投到各个产业部门,其规模收益与边际收益稀薄化总体效益低。因此,必须选择发展重点,实行“部门不平衡发展战略”,适当集中投资建立效能扩散性强的主导产业部门,带动整个经济增长。这些产业部门不仅自身采用高新技术,发展很快,而且还能起到扩散技术,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作用。罗斯托因此强调经济起飞的部门变化,认为“现代经济的增长实质上是部门的增长过程“,这些部门包括相互联系、推动和影响的若干产业部门,形成“主导部门综合体系”,通过前向联系/后向联系2种途径的连带效应,带动整个国家的产业经济部门形成有效体系,从而推进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实现经济起飞。 3.必须进行社会、政治和经济等体制的变革。经济起飞表象是产业革命爆发形式,本质却是国家综合变革的启端。产业革命生产力爆发,非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法律体制、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等生产关系改革不足以成势;经济起飞必须的大量投资,非有切实的资本权利保障形成多元投资积极性不足以形成,所以资本权利保障首当其冲,形成个私资本集团资本到外来资本等的多元资本保护制度,本质上就是对最基本的私有制及其各种衍生形式以及建立一种代替私人资本进行公益投资的机构(国家资本主义)的法律保护。经济起飞的产业革命毫无疑问要实现高效的经济效率,虽然后发国家地区常常需要适宜的主导产业民族产业和国内市场的保护性措施,然而竞争性市场经济依旧是最适宜的基础体制,而制定良性竞争效率和整体经济效率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相应的政治效率,各种其他制度同样要适配性确立。 从当代经济起飞各例的普遍性上,还有一个条件应当对罗斯托理论加以补充: 4. 开放性。开放性其实包含在第3点内,但其重要性值得另条分立。经济起飞本质是国家综合变革的启端,首先包括了从传统封闭性向外界的开放性变革,经济起飞首先源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强势影响,进而引起倾慕学习和赶超的强烈愿望,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形成学赶榜样和发展比照,进而吸收先进观念先进体制和资本人才科技等外部资源,积蓄快速发展潜力;居于另一端的是对内开放,对内开放既市场化民营化才能扩张自身资源增强发展合力,实质是封闭性威权政治的定向放权所以左派威权体制通常压制私营经济,威权政治悖论却有时效。 经济开放性成为经济起飞各例的基本条件。 罗斯特理论,不能完全解决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实际问题而表现了局限性,但是威权政治在统制后发经济发展中,却只有贴合上述4个条件,才能具备推动经济起飞实现后发优势。实际上,剖析经济起飞条件,其中都包括了政府效率的因素,威权体制压制自由民主消解社会涣散的强制效率,更能突出集中资源主导经济发展的统制效率。这大约就是罗斯特理论缺少的重要转化条件体制效率吧。这种效率在不同国家条件的威权政治实际运行中,本质相同。 人类世界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文明进程后,所有融入这个进程的国家无一例外,都必须首先实现资本积累启动新兴工业产业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先后成功之例,唯资本之功而非资本性质的公私之利,即使资社双方相互攻讦对方原始资本积累的残酷非人道。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启程,资本是首要基本要素,资本形成是工业经济之本。迄今为止,世界工业化资本形成不出3类之分,其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然方式,其2苏式极权主义计划经济的强制方式,其3介乎前1-2间的威权政治兼秉方式。 后发国家要实现赶超式高速发展,高效率资本形成首当其冲,正是这种高效资本形成的重要性,被罗斯特理论列为经济起飞第一条件。国际经济学界对各国资本形成的效率分析,特殊条件下totalitarian and authoritarian体制资本形成更强劲有效。相比先发式现代化的自然进程对资本的需求逐步增强,后发式现代化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启动,对资本的需求必然迅猛增加,因此后发国需要强劲的资本积累形式。而实现这种资本积累,相比不发达市场经济资本缓慢积累,强劲政府的权力介入不仅可以额外提供大量资本,而且还可以对特定资本提供导向优惠政策以利其额外扩张,威权政治因此具备高效资本形成的潜质效能。 事实上,当代世界成功的后发国家经济飞跃,都威权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高效资本形成之例。 后发国家的资本形成,首先面临传统体制和传统产业对土地人员等资源专有,打破旧体制和旧产业的资源专有,才可以汲取新工商产业发展资源,这既经济起飞必需社会改革的本质,首先要实现资源转换资本的社会条件。这种社会条件,是对生产力要素的重置。威权体制的产生,多是旧体制无法提供满意的经济发展而被新强权性威权体制更替,社会改革首先触及生产力要素重置。这种威权体制社会改革,东亚地区表现的更突出。东亚传统农业经济,土地改革成为多数国民获得经济自由以及消除传统财富级差的基本社会改革,不仅为威权政府提供政治合法性,也为地主阶级出售土地权益转型新资产阶级提示逼迫性,也保证了转型期农业农民以致整个社会的稳定,韩国台湾工业化的社会阶层转换和产业转换都有土改背景做底。不能不特别比较,中国大陆同期土改却毁于苏式社会主义集体化,南美双雄巴西阿根廷无论民选军人政府都没有解决大地主土地高度集中历史问题的发展障碍,非洲富国津巴布韦愚蠢土改摧残整个国家经济,土改之于传统农业国家现代转型的基础意义,绝非Totalitarian威权民主政治的形式而解决,然而包括领先发达日本的东亚土改的成功,却必定是威权政治成功的基础,不仅推动经济起飞初级工业化,更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现代社会奠定稳固基础。这种土改,对生产力要素的重置,强制性必须加以合理性从而转化为经济效率,是包括威权政治的政治权力的成功效率,经济意义上形同政治权力转换社会资本。 国家工业化资本积累,内部积累前期最重要源头无疑唯有来自传统经济基础的农业,工业化资本内部初始积累就是新兴工业产业对农业经济的母体价值汲取。这种社会价值输血式单向转移,是经济转型规律必然与人类公正伦理自然的沉重矛盾,原始资本主义城市兴起农业衰落农村凋零农民游移的悲惨,苏式社会主义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国家暴敛的冷酷,工业化文明深深带着从母体社会脱胎出世的历史痛苦。在这痛苦的历程中,东亚威权体制表现了少有的“温和”效率。 韩台土改旨在改革产权推进土地产出效率和土地资源流转,朝战之乱沉落了韩国农业产出效率,大大降低了土改对地主赎买补偿性,地主们失去利用土地补偿票券转换实业投资的机会亦因此失去变身新资产阶级的机会,土改的温和性合理性却因为外部突变因素,失去了推进国家产业转型初始动力。然而朝战南方没有出现金体制期望的民众造反迎接北军解放的开局,反而南方民众主要是农民在战争中成为韩国军队源源不断兵源,抗击北方保卫南方且战斗力越战越强,背后深层道理反映了南方土改足以抗衡北方土改的权利制衡,李承晚系体制的战争胜利并非仅仅源自高压统治。土改后农村社会结构也成为后来的新村运动走向农村社区自治的有利基础。大约同期的台湾,和平土改改变地权,通过采取土地资本入股公营企业、购买实物土地债券等土改政策,把地主的土地资本直接转化成了工业资本,另一方面通过土地税、米换肥、剪刀差等非公正经济手段将农民生产的农业剩余集中到政府手中,1953-1969年间农业向工业支出占农业所得80%另有农业储蓄53%总约3600亿元投向工业发展;而台湾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米糖经济”农产出口50-60年代成为外汇资本重要来源;农业积累投入的支持此期工业产值出口值超出农业,初步实现传统农业经济向初始工业经济转变,进入1970年代经济起飞。台湾资本形成对农业资源的汲取也导致过暂时性农业萎缩,却在资源紧缺条件下实现农业结构升级,成功跨越工业化进程中这种发展陷阱,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形态,成为工业化工农协进成功实例。韩台都是亚洲传统小农户农业,经历各自曲折发展,实现了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和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也实现了城乡工农均衡发展国民权利平等的社会现代化。土改改变社会结构引向工业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是现代政治革命基本课题之一,是突破传统农业社会极限效率的基础性改革,而韩台威权体制土改和平型合理性的后续效应,远优于当代totalitarian和其他威权体制的土地(改革)革命,威权政治首先从社会基本改革的土改效率就表现了实施者素质优劣差异,导致后发国家传统土地价值转换的正负效率差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效率)。这里不能不特别批判当今一种土地资源怪论,所谓毛时代土地集体化国家占有奠定了改革开放最大自然资源的发展资本,而事实是至今依然无法顺利解决的三农困境,正是毛时代土地国有制对三农资源的榨取剥夺实行资本积累的残酷结果,而改开将土改无偿占有的土地资源通过拨付制和挂拍制转化资本要素市场价值,实质等于无本高价倒卖囤货,失去土地私有权的三农价值,无法维护三农主体应在正常市场交易中所得收益而成为随官意流失的低廉资本成本,依仗剥削土地要素三农价值的低成本,工业及城市大发展背衬着三农悲剧,正是中国大陆世界老二经济体至今未现城乡工农均衡发展的畸形毕露的土体国有制原生态。 工业化原始资本积累,内部汲取农业的自然形式和对外掠夺的强化形式,20世纪终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时代,资本国际化输送成为后发国家工业化资本形成重要来源。当代后发国家的赶超式发展,无一不是借助外资快速进行资本形成完成初级工业化经济起飞的持续高速发展。这里不能不首先提到外援的资本形式。 威权政府对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形态的选择,强制整个国家跟随政府选边站队获得优惠外援,是威权政治获得额外资本的极重要途径。美国对韩国的援助从1945年始至1970年结束总计为37.8亿美元,以联合国为首的对韩多边援助,从1950年至1969年结束总计6.26亿美元,是韩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初始工业发展的底本,没有这笔钱,韩国快速启动工业化不可想象;1970年代初朴韩经济起步正逢越战高潮,朴韩政府不顾国内反对追随美国国际战略加入越战换取大量军需订货,越战军需收入曾占韩GNP2.1%出口24.3%外汇收入29.7%贸易收入30.6%, 极大补充了朴韩政府初期贫弱经济出口创汇能力。台湾发展历史中,1951年美国正式向台提供经援到1965年美援宣告结束,15年间美国共向台湾提供各类经济援助14.82亿美元,在整个美援期间,由美援所派生的相对基金共计新台币329亿元(如果加上美援结束后由相对基金延续下来的“中美经济社会发展基金”289亿新台币,则数额更为巨大),历年投入工业领域的美援,计有美金2.32亿元,台币基金55.48亿元。大量的美援注入及其派生基金,弥补了台湾因储蓄不足而形成的岛内资本短缺。据统计,在美援期间,美援资本占台湾总资本形成额的1/3,在50年代更占到40%以上。美援弥补岛内投资不足,也是台湾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大部分外汇来源。美援使台湾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率提高1倍以上,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提高3倍。若是没有美援,GNP增长率将仅为3.5%(实际为7.6%),1964年的GNP将仅为实际数的58%,1964年实际的GNP要到1980年才能达到;而1964年实际的人均国民收入在1995年前都将无法达到,美援使台湾达到1964年时的生活水平提前了30年时间。顺便提一下形同类比的是,几乎同期苏援使对岸凭空而起跨越资本主义发展上百年,奠定初始现代工业经济和科研开发基础。 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获得两次极重要的外部援助,1950年代的苏援和改革开放的日援。日本官方对华援助(ODA)1979年始,包括低偿援助、无偿援助和技术援助三部分,2008年中国ODA毕业,日本政府终止对华低偿援助仅继续未完成项目,保留无偿援助和技术援助项目。日援的意义,首先打开世界眼界接受了封闭另类的中国加入世界大家庭。1970年代末,文革后惊魂未定新旧交混的中国何去何从,各国都无法明了它的态势,日本却首开对华援助之举并得到中方极大热情回应,中国需要世界的明确意愿很快成为国际援助投资热点,89政治事件后还是日本首先破除戒律恢复对华援助,再次为中国打开世界大门。其次,日援的丰厚利惠极大支持了中国经济起飞。其一,日元贷款数额巨大,2009年底,援助总额约达36412亿日元(相当于350亿美元),占中国接受外国政府贷款总额的40%左右。其中,约90%为低息贷款。其二,日元贷款极其优惠,二战后兴起的ODA援助方式,除了无偿赠款,另包括赠与成分不低于25%的优惠贷款,本身体现了利惠原则,而日本援华贷款更以最低至0.75%利率、最长至30年首10年免息可延10年的40年期限的极优惠性,超低息超长期,商贷和常规援助无法想象。1979-1984年第一批日元贷款期,日方提供了年率3%首10年单付息后20年还本付息总额3309日元约15亿美元贷款,“综合考虑通胀等因素,日元贷款实际赠与成分约为57%”,中方经办官员此次评价,可作日援惠好超ODA的普遍评估。虽然其后日元币值和世界通胀率变化影响了部分日元贷款实值,但日援整体依旧保持了巨大利惠性。其三,最重要的是,日援高度的及时和适用性。1979年中日第一份贷款协议,中国接受日本政府500亿日元贷款(按当时汇率约合3.3亿人民币2.2亿美元),而197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中国时值刚刚从文革濒临崩溃经济危机缓解,社会生产和供给严重不足,资本财富极其匮乏,国家经济状况仅仅勉强维持极贫生活的“吃饭财政”,而改变现状急需发展生产却极其缺少大量资金更别说大量外汇资金,大批日援资金源源而来恰逢其时救急解难奉之谓“及时雨”“雪中炭”恰如其分;30几年间,日援涉及中国沿海内地东西南北中广大地域,以及中国各个领域——从早期到后续的能源开发海港机场铁公运输电讯城建等基础设施,日元贷款大大支援了金额大周期长回本慢的大型设施的投资建设,以及农业医疗教育环保建设到各类人才培养,等等,总计2百多个项目,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一起跳动,高度适用于中国发展进程。 苏援助推中国大陆经济跨越原生发展的时间迟滞直接进入初始工业化,日援则强力助推中国大陆经济起飞进入中高级工业化,然而对两次价值非凡援助的评价却随着对苏日关系起伏而起伏,从“牢不可破的友谊”到互贱互辱兵戎相见、从“世世代代永远友好”到“抵制日货核平日本”,由极热而极冷由褒扬而贬低,然而外援对于中国资本形成的重大意义无法否定。 观察当代发展中国家,从东亚到中国大陆,从南美到非洲,无论民选威权左右派系,以政治选择变现外援资本是其本能自然的势利功能。威权体制追求经济效率转换政治合法性的急迫性追求外援更甚。中国大陆中共体制,先以社会主义对苏一面倒联苏抗美,再以意识形态纯正正统否定苏共国家社会修正主义改良,又以国家民族主义超出意识形态而联美抗苏,苏联崩溃又与俄罗斯抱团取暖联手抗美,从一个极端到另个极端极限式全幅摇摆,风云变幻从强强相争另者得利到韬光养晦蓄势而发,毛totalitarian到邓后威权, 中共挟大国资质以自重则处处逢机化缘。 外援资本对于威权体制维持经济运行和工业化发展,大多集中在发展陷阱或停滞期,或发展初始阶段的资本匮乏时期。相比外援的利惠性,来自国际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一般外资输入,其投资风险性对资本出入双方都是经管效率的考验。相比发达国家规范市场和长期经验积累,后发国家对外资获利避险则不论威权或民主效率而首由体制智能决定。韩台南美威权体制的经济发展差异,其中之一就是外资经管效率差异。 台湾内部储蓄为主引进外资为辅,内部储蓄在1969年甚至占到岛内资本积累总额的95%,经济起飞期间1973-76年六四计划期间内部资本积累由三四计划期间60%升至91%,外资比重同期由40%降至9%,当局对举借外债始终保持>10%偿债率为举债上限。台湾经济开发的低外债,得益于前期美援垫底以及中小企业群“小本经营”模式,良好农业产出的内部积累和高社会储蓄率,优质资本结构使台湾经济发展及其效益曾居东亚4小龙之首 韩国中国大陆则是典型的由外债和援助为主转型为FDI为主的模式。 1962-1992年间,韩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801.8亿美元。据韩国开发研究院综合测算,1962-1982年期间韩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8.2%,其中利用外资实现的增长率为3.3%,大约占到40%。而中国大陆利用外资的规模则更大,1979-2011年间,引进外资的规模高达9545.65亿美元,连续多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地区吸引外资流入最多的经济体,2004年超过美国首列世界第一外资输入国,1980-1999年20年间,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9.7%,其中有2.7%来自外资的贡献。而两国外资构成都是90年代FDI利用额超过外债额。 后发国家经济起飞期争取外援和吸引外资,本质是替代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外资的进入必须吸引内资的对应集聚才能实现这种效果并扩大投资效应,如对台美援的“引致效应”系数为2,带动台民间资本效果明显。中国大陆外资引进除了拉动国内配套内资集聚,外资对国内储蓄挤入效应,2009年有关论文引述协整检验的短期测评,FDI每增加1美元,国内储蓄额相应提高0.894元,从长期协整关系来看,FDI每增加1美元,国内总储蓄水平提高2.31元,通胀条件下并未影响储蓄率提高,FDI与储蓄率正相关转化为大陆日益扩大的投资规模,表明外资-总投资正相关,从资本匮乏到资本充盈,今日大陆财大气粗资本家底不乏外资带动的堆积效应。东亚经济起飞依赖外援外资的启动和加速,高速发展中快速减少外资依赖和积累本国资本变成资本输出地,拉美非地区的管理不善的外债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左派民族主义威权政府国有制排斥外资压制私人资本而缺乏经济活力,中国大陆毛时代“既无外债又无内债”双重资本空虚勉强维持大国中经济体的经济效率,为政治自负贴金夸耀却一副土老财迂腐相,几乎搞垮大陆经济,后发国家地区重要资本来源的外资观念及其管理效率差异导致的发展差异,反映经济起飞条件之一的体制效率,威权体制经济效率亦如此。东亚如包括对发达日本的分析(从经济起飞至70 年代初高速增长结束, 日本引进的外资总额不到国内总积累额的1%,出乎多数人想象呵呵),日台经美援稳定战乱经济后,经济良好发展的资本自我积累对外资低依赖性,韩中经济发展适逢国际资本过剩低息输出有利较高外资启动—韩国资本密集重化工业高外债发展、贫弱的中国大陆几乎靠着港台海外华资和外资大量输入才转向增长型发展,都是在不同经济水平下,处置国际资本与民族资本关系、外资对内资的资本溢出与挤出效应,基于维护发展国家民族利益的政治经济考量后的国情选择。国籍资本国际流动资本无国界唯资本效率顺势利导合理引用的普遍规律,中国大陆特色社会主义并轨资本主义成熟的资本意识,方能承续东亚奇迹。 东亚威权体制经济体通过两个良性循环,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适当提高消费水平—继续高储蓄投资的循环,外资的引进—使用管理—偿还—再引进的循环,是其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经验。而相比于其他发展中地区,如拉美和非洲,低储蓄或低效储蓄-资本形成,民族主义国有化压制外资私资经营,低效外资管理或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外债高垒,导致资本虚弱阻碍经济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信号和市场信号将各种资源导向高效资本积累,转化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后发国家的东亚资本管理经验,亟待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应当学而行之,通过威权政治的政策和市场中介转换资本效率。 威权体制经济起飞的经济效率,不仅是集聚资本的效率,还是运行资本的效率,后者需要控制资本形成的产业结构,即变现罗斯托理论第2条件。 日本战后经济大发展,是着眼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下顺势而为调控产业结构的结果。战后欧美资本主义转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亟需腾空大量低盈利劳动力密集轻纺日用品等产业的生产位置以集中资本人力厂地投新生产,日本作为已经具备良好工业化基础和经验的欧美域外资本主义后列国家,其丰富工业经验/劳动力以及后列产业基础,正是欧美急于腾空产业的最适宜承接体。这种有利的内外条件,在战后恢复战毁经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卓有成效,形成最初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下,日本政府破格实施非资本主义惯例的 经济发展计划,通过1955-1960年度的“经济自立5年计划”、1958-1962年度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1-1970年度“国民所得倍增计划,启动完成了整个经济起飞过程,赶超式发展超越所有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位列美苏两超之后再超苏成为世界2强经济体,开创战后经济高速发展首例的“富士山奇迹”震惊整个世界。 日本政府主导经济发展,设计和实施年/中期5年/长期10年这样的时段指导计划,建立在适应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所具备的国际外部经济效应,创制后发经济体有效汲取方式的产业结构基础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就提出著名的“雁形形态”产业发展途径。后发国家在世界经济中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从进口、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和再进口4阶段的产业“雁形形态”,依据技术差距和产业梯度,从进口优质商品形成观摩效应开始,引进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工业化,再复合低廉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初加工品出口,在出口获利和赚取外汇基础上再进口工业设备和技术提升高加工产业化及构建本国完整产业体系,进口-国内生产-出口-再进口的循环,外部经济效益和外部技术效益的便捷,逐步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升级缩短工业化进程实现赶超式发展。日本政府依据雁形形态理论,通过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对企业引导扶持,形成适应外向经济需求蓄积本国资本不断升级产业架构的经济发展有效路径,完成了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目标。 二战后的后发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之例,毫无例外是外向型经济和“雁形形态”产业理论的成功,东亚各国出口加工区保税港中国大陆经济特区的出口体制创新,提倡国货发展民族产业以台湾科技园工业园韩国身土不二最表征的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创业,是这种产业理论和资本集聚运作的成功典范。 正是成功汲取国际资本和商品市场的外部经济效应,成全了日本和东亚威权体制高效集聚资本运作资本的经济效率。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发达国家资本外输产业外包的经济扩张推动了全球化时代到来。世界市场经济由超级大国美国引领发展势头下,各区域经济也由地区大国引领发展,日本在美国助推下高速发展完成了战后现代化,继而在周边区域开始全球化背景下新一轮地区性经济扩张,日本经济界提出资本输出产业转移带动东亚经济发展“雁行模式”,东亚各国经济发展所需大量以日本为主场的国际资本、先进技术和国际市场正逢其时应运而生。全球化时代背景是威权政治经济效率最基本的外部条件。日本>4小龙→中国大陆→4小虎→南亚以及其他,模仿和接续战后日本产业“雁形形态”逐级传承的产业发展链接,还是区域经济跟随领头雁日本发展的“雁行模式”,当今世界经济体老二中国更是全球化和东亚“雁行模式”最大最得利搭便车者。 后发国家工业化鲜明特点是产业突变性,以及不同于先发国家逐渐连续形成工业化部门之间前后关联的“不连续性”。克服这种突变性和不连续性,后发国家工业化建立前后关联的各工业部门,却首先要集中有限资本人力等要素建立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部门,突出重点产业率先发展扩散效益带动整体经济的不均衡发展战略。其实这种不均衡发展战略,不止体现在产业发展顺序上如苏联式韩国巴西式的突出建立重化工业,以及重点扶持进口替代或出口导向产业的产业间落差,还有工业化城市化中的工农城乡落差、便利地域与偏远地域的落差,以及社会正义的发展落差。不均衡状态,其实是所有国家的发展常态,然而,对于后发国家却更突出表现了不均衡发展中“次要牺牲”的巨大代价和社会痛苦,比如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采、对环境毁坏式开发,更比如对低劳权劳酬劳保的低human rights人力开发,等等,威权体制的强制性比市场经济资本强制性,更赤裸裸暴露了不均衡发展如何透过经济增长效率挟持经济发展效率,本质上等于以资本理性替代价值理性。所以,不均衡发展态必须不断缩小不均衡落差进入相对平衡稳态的各体公平均衡发展,在新的发展创机牵动新的不均衡动态里再入新均衡态,不均衡-均衡态的交替,除非趋向更高效更公平发展,而不是维持原水平甚至退化旧水平,才是进步性发展。 威权体制的强制性,是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合理性而非经济发展的合理性上,经济增长仅仅奠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经济发展的目标,本质则是尽量满足马斯洛层次论多重人性需求概括的物质和精神追求,实现现代社会文明。当经济增长在威权政治下付出必要的次要牺牲而取得成功,仅仅完成了作为经济发展满足人性低层次需求的物质文明基础目标,经济发展满足人性高层次需求主要是心理精神需求的其他条件诸如政治文化等开放文明,应当提升到与经济增长同列并逐渐超出的地位,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文明进化包括威权解体民主成型,这绝非对威权政治次要牺牲性的补偿,而是符合人类行为研究的科学,诸如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学以及人本主义所论证的人类行为导致人类自身进化途径。 当然,必须警示性提示,马斯洛人性需求层次论,仅仅是人类行为动机的科学剖析而非兑现工具,它依附人本主义别与其它学派最大不同,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人性本善才合乎道德文明,这种价值依附性使马斯洛层次论潜伏着极大危险。有学者指出,人性中性善恶皆由环境影响决定,人本主义人性本善意识存在误导性。各种价值观决定了人类行为的善恶。Fascist激发的人类群体和个人反人类的罪恶疯狂,正是通过服务世界国家民族人民阶级党团等伟大事业的鼓动荣誉赏识奖励训诫惩罚整肃等等洗脑驯化,将dictator意志变成世界国家民族人民阶级党团最高等最优秀杰出独一不二的人性选择,效忠领袖宏大仪式万众拜礼、消灭人民异类阶级敌人打砸烧杀、对外战争冲锋陷阵举国体制种族精英,从“水晶之夜”“革命审判”到“大破四旧”掀起世纪动荡,领袖们完成了解放人类的神一般的伟大意愿,而人民则用血火杀戮身证领袖神一般正义事业必须付出的牺牲代价,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创造大时代,最高领袖和最低层民众都实现了自我实现的最高等心理满足,Fascist因而创造了人类行为最残暴的集体自我实现的最宏大历史场景,然而绝非马斯洛人性需求论的文明结果。 马斯洛在1969年发表的《Z理论》,借鉴管理学X理论与Y理论概念,以Z理论对人性需求层次论做了补充归纳为三个次理论,即「X理论」「Y理论」及「Z理论」,构成新的体系:  Z理论 6.最高需求(超越性灵性需求) Y理论 5.自我实现的需求 4.受人尊重的需求 3.爱与隶属的需求 X理论 2.安全的需求 1.生理的需求 管理学X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仅为获得报酬不具责任心,适宜的激励办法,就是以劳务报酬来激励生产,所以这种理论重视满足职工基本生存安全的物质需要,同时也很重视惩罚,认为惩罚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强制性或强权向的管理效率。X理论对应马斯洛层次论的低等需求,适应不发达国家初级发展目标,同时不发达国家缺乏民主传统也利于威权政治的实施,所以威权政治的体制效率是可以推动后发展国家初期经济增长效率而成功。然而,经济起飞后进入高度工业化和社会现代化,Y理论所概括的精神需求,必然超出基本生存安全需求,成为大量伴随经济增长而壮大成熟自信自重自尊的各类社会群体的更多更高需求,自由平等民主普遍富裕等现代文明将成为Y理论需求层次的配称,并因此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转向人的活力创新,威权体制将面临全民分享权力民主转型的发展需求。 如果不认同经济增长的次要牺牲的必要,威权政治不会获得合理强制性或合法性;如果不认同经济增长必须伴随经济发展全面目标实现而获得合理性,威权政治只能在暴力维稳中甚至转向Centralization求统治效率,这正是必须警惕和戒备并尽力斗争抵制的威权政治的危险倾向。自由平等价值观+马斯洛人性需求层次论,是抵制威权政治Totalitarianism以及导向威权民主化的合理条件。 中国大陆改开后的经济大发展,是超大国家威权体制的统治结果,从政治体制到文化经济统制,基于特大地域和超多人口的时空人群天然疏远性涣散性,而更突出中央集权和层级严厉管制的泛控制力,更标榜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排斥个性解放的自由主义,更强调经济增长次要牺牲的合理性而付出更大更多human rights牺牲成本,而所有这一切都集成于One-party monopoly威权体制的强制性上。One-party monopoly严厉的国家和社会管制下,不计高度集权决策力和行动力潜移负效率及其更危险毁灭性后果的管理成本,无视党国威权体制官权独大无效制约全层级严重腐败的体制成本,大量转嫁工业化的环境地产等资源成本,低廉的人力劳动成本和劳动维权成本,优惠的超国民待遇招商引资的投资成本,盘剥全民福利的社会成本,等等,中共党国制除了这些威权体制常规效率外,中国本身人类最长久现代前专制政治历史遗传,位居世界前列超大国家地理幅员和世界第一人口数量,这种文化自然资源,加上长期革命和执政,对马列原教旨主义与实用功利主义随机结合的适应性,世界超大第一政党全面渗透控制国家社会的管制力,严格驯化的科层级体制对核心权力的高效忠传导力,这才是中共党国威权体制超出一般威权政治效率的独特要素。超大党国权力严厉的强制性,超大规模化效益推动经济起飞,依靠数量扩张优势完成工业化和国力积累,进入具备主导型潜质大国的优势,中国大陆比较东亚威权体制的文明进化性和经济发展效率并非据先却以经济总量远远领先,反应了中国大陆综合实力来自大国规模优势而非体制优势。这里以经济起飞阶段为同态时间背景,对两者经济效率和社会文明比较差异(请注意,东亚威权体制此后进入发达经济民主体制,与中国大陆不再具同等比较性) 经济效率比较(土改农业生产效率,资本产出效率,工业核心科技,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产业升级换代周期,等等) 首先,是东亚社会变革最基础的土改效率。二战后,东亚地区从日本韩朝台湾到大陆,几乎同期开始了传统经济生产要素土地的权属改革,其中最成功的日本台湾、暂时成功的朝鲜、曲折发展也成功的韩国,在50-70年代经济起飞期间,农业生产效率都远超同期深陷一大二公农业集体化僵死体制的中国大陆:土改后除朝战影响的韩国,包括中国大陆的各国地区农业生产都恢复超出了战前最好水平,稳定了国民经济大发展基础;其后至60年代中期,台湾农业的高产出成为出口换汇资本积累的主要地产商品,60年代朴正熙新政府开始正视农业农村的发展扶持,韩国农业进入长足发展,朝鲜源自苏中援助的农业机械化体系也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唯独农业大国中国大陆,却惨遭大跃进经济大崩溃农业生产巨跌陷入特大饥荒。毛政府农业政策倒行逆施极大毁坏农业生产力,惨痛现实教训逼迫中共改革开放首先解除人民公社大而公农业体制,开启实行经济自由的威权政治第一步。然而,威权体制的市场化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农产品极大丰富和雄厚农产商品供给力,背景却是中国大陆农村凋敝农业退落农民贫穷的困境,严重制约了中国大陆整体发展。当今有从规模效益角度提出,中国大陆低效率小农生产应大规模土地集中美式集约化大生产,毛左分子则提出复辟历史混账的毛式集体化生产,然而,同样困窘于小农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日本台湾韩国等东亚农业,却保证了国家最基本的米粮供给安全,利于经营地块细分多种种植精耕细作收益颇丰的菜果经济,土地私有农民爱惜土地顾忌化肥农药污染利于环保和食品安全,小规模经营恰恰有利于费时费工的有机化种植,(在此推荐富兰克林·金《四千年农夫》百年前对东亚与西方农业生产方式和效率比较,他对东亚小农生产方式出乎现代常识的称许,在现代化深入东亚农业生产条件极大改变的今天,依旧有相当合理的考量价值)。对于小农生产的高成本,东亚威权体制的强制性,则以有限封闭农产进口限制国外优势重要农产竞争的国内市场定价供给,保障了本国农业成本的农民收益(其实就是本国农产隐形高价售卖权),另外在促成自由市场化效益上,通过政府公益引导其中比如台湾推行土地流转并购集约化,行业协会农民协会等产供销集体合作行会,尽力实现产业流程节省化降低成本,虽然土地流转并购集约化被认为最有效的农业转型措施,但如同所有农民保守的土地观念一样恋地惜售,或囤地投机待价高沽,土地集中效果很不顺利小农经营依旧。然而,东亚各政府源自土改延续至今的农业政策护佑,“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中外比较有感而发的中国大陆习李首脑言说的治国理想已经东亚落地成真,而在最大农业国家最大农民群体里却依旧远在“中国梦”里,全世界最感动人心的勤苦节俭人力品质无法改变体制安排的底层宿命。 罗伯特·索洛提出索洛模型以来,经济增长理论大多认为,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只能来自生产率的提高,而依靠要素投入的驱动方式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不同国家收入和增长的差异主要差异来自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全要素生产率),而不是要素投入或者其他。基于此认识,许多经济学家测度了不同国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以此判断经济增长的绩效。例如,Young 1990年代中期年采用超越对数的生产函数测算了东亚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发现其数值很低,据此推断东亚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依靠要素大量投入得来的。Young的结论大大影响了世界对东亚奇迹的评价,诺奖学者保罗·克鲁格曼在评价“亚洲四小龙”经济时指出,“东亚非凡的增长纪录只不过是由投入的迅速增长而创造的,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亚洲经济增长再也不是一个神话”。对东亚经济奇迹的典型新加坡分析,任何一项研究都表明,新加坡经济之所以能达到亚洲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其人均GDP之所以能超过美国,首先靠的是巨额资本的累积,其次是劳动力,而生产力增长的影响可以说微不足道。发达经济体中57%的经济增长来自资本投入——新加坡则达到了59%,发达经济体中32%的经济增长来自劳动力投入——新加坡则达到了34%,发达经济体中11%的经济增长来自全要素生产力增长——而新加坡只有8%。通过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李光耀展示了这样一种经济观念:为了在人均GDP上超过美国,数量远比质量来得重要。东亚奇迹依靠大量资本投入,符合罗斯托理论对所有后发国家地区经济起飞首要条件的定论,然而,创造了经济起飞其后又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发达经济体的,却只有东亚经济体,显然,东亚威权体制独具较高持续的投资效率,体制间比较投资效率就是比较体制经济效率。 投资效率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工业化阶段投资效率比较:相关专业报道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仅采用投资效果系数作为投资效率的测度,进行投资效率的国际比较。在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13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五年时间的平均投资效率,有12个高于同等世界平均水平以及所属(发达/发展)级别国家平均水平,其中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和阿根廷4国(地区)远高于两者水平,泰国、菲律宾、中国香港、墨西哥和马来西亚显著高于两者水平,印度尼西亚略高于两者水平,只有新加坡低于两者水平。在1998-2003年报导期间中国大陆100元投资能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3元,虽然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0.77倍,但仍相当于日本和韩国同样发展阶段时的62%-64%。数据表明中国大陆经济增长更依赖低于东亚各经济体投资效率的资本超量投入,体制效率显然低于各东亚体制,虽然都创造了经济起飞奇迹。 如果进一步分析,从日本传导下来各有自体适宜的外向经济经营模式,宏观管理措施高相仿性其效率不会差别太大,大的效率差别应在企业层面。日韩台新各经济体,官方主导经济起飞启动期间,由于后发国家地区传统经济的资本稀缺性,启动工业化作为汲取性最大体系的威权政府,其集中的国家资本相对较充裕,政府投资组建基础性引导性国营企业,奠定新产业发展基础并带动民间资本系的启动和投资,成为经济起飞的一般合理形式。然而,当经济完成起飞进入深度发展期,民系资本壮大成为主流源且市场化自由竞争成为主流式,曾经发挥骨干作用的国企,日渐显示管理松散人浮于事敷衍了事僵化低效等国有制企业通病,国企改革成为必然要求。不仅发达日本著名的国铁和邮政这种高公益性企业改革,东亚威权各体韩国1973年经济起飞期间就开始制定国企改革规范,随着经济发展国企改革从管理体制改革和私有化交织进行,至1990年代私有化的产权改革成为主流,国企管理体制改革退居其次;台湾1989年确定公营事业民营化政策,出售国有股份与国有资产,2003年以4千亿新台币售出包括银行石化钢铁运输等31家公营事业国有股权;新加坡则严厉法治建立外部完善的监控体制和内部良好管理机制,对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多元化降低国资股份比例,引入国际化治理规范和基准。降低国企资本份额改进了经济结构,国企改革普遍提高了相关企业效率,各类企业更自由平等竞争进入市场经济推高整体经济效率,相比特色主义国企通病公有制主体的中国大陆经济,无疑是更高体制改革效率竞争效率而非体制特许效率垄断效率。在受制狭小国内市场更依赖外部需求的不利条件下,韩新建立的大而强的企业集团,台湾曾遍布小而强的个私企业,无疑是通过比较优势+效率优势而争得了发展和声誉,后起中国大陆那些小而强的行业国际隐形冠军都是台企式后继者,而韩新式大企业集团不会在中国大陆出现,国进民退企业产权优势无法降以中国大陆企业就永远无法大而强。 东亚各体从经济起飞高速工业化到经济发达完成工业化都用了30年,中国大陆高速发展至今接近40年尚处中期工业化,许多产业比发达经济体具备更大生产力,更有大量落后产业群,全要素生产率低下,全球产业链中低端和产品中低端,大规模中低端供给严重过剩、高端供给和消费严重不足,消费品质不足导致大量社会购买力资金转向生利投资,投机炒作眼花缭乱,兰花藏獒普洱茶红木奇石和田玉,姜你军蒜你狠,炒股炒房股市房市大泡沫,一而再再而三多重限购压不住房价高涨,10年开厂不如倒卖产房一套,房地产暴利投机,汲取了大量资金抽空正常资本市场拐偏产业结构绑架整体经济扭曲供求关系,“瑞士信贷”2015年分析:1.房地产市场规模占GDP比重超常。中国房地产市场规模占GDP的比高于美国峰值时期,与西班牙和爱尔兰的峰值相当。中国直接和间接房地产市场规模占GDP的23%。2.供求失衡。房地产开工数量比销售高12%,空置率15%-23%。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房屋库存相当于5年的需求量,空置率为18%。世界最大规模中低端房产需求却远远无法满足。整体经济依靠规模扩张优势大大大而不发达,圆桶低板效应拉低了中国大陆经济水平,对于大国规模,中国大陆威权体制仅能取其利而不能去其弊,规模优势不能对消规模劣势,不能不说是体制低效率。 中国大陆规模优势,从世界最大劳动力资源分摊“世界制造厂”的劳务成本,到世界最大中低收入群扩张的消费市场,规模效益极大化,推动了传统生产消费方式到最新网络产业开发消费的经济高速增长。快速扩张成为世界最大体量中国大陆电商,优势并非网络平台通用性能的信息快捷流传和大数据云计算优势,而是b2c最后一公里的实物商品投送优势,应b2c需求扩张的快递业才能实现电商虚拟转化实体商业价值,实质就是通过接单接货分拣搭运携送唤门签发的程序服务,以精准信息派发人体定向快速多能运动承运商品的生产方式,以拼体力拼速度拼劳酬的低门槛高体质劳动力生产要素竞争,唯有数千万世界最大快递员工群体,才能摊薄这种产业的规模成本成就世界最大电商市场,发达国家高薪酬高福利劳动成本,大多后发展国家不具良好网络基础也不具极端勤苦耐劳品质大量劳动力,无法像中国大陆大规模行业竞争式发展快递和电商。中国大陆app开发应用动辄吸引百万级网民,不过13亿人口中区区小数,在百万级千万级人口中小国家却不可想象之大数,轻易达到最低经济规模运行。而传统制造业支柱汽车产业,2015年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型载客汽车(私家车)达到1.24亿辆。按照13亿总人口计算,大致相当于每100人中近10人拥有私家车,人口汽车普及率近10%,仅为美国1/10及其上世纪初水平,然而即便这种低比率,大分母效应却使中国大陆2009年产销破千万辆2013年再破两千万辆,连续超美据世界首位。改革开放之初,极端贫穷的中国人还无法体验还会质疑,蜂拥而入的外资,为何一面大肆赚取廉价劳力价值,一面大喧只要满足10亿中国人1%需求就赚大钱的市场梦猴年马月才能实现,短短30年中国后发优势,已经从劳动力比较优势转向消费规模优势,大国规模经济效益优势远远超出中国大陆体制效率(经济起飞期gdp增长率与东亚各体趋平/政府清廉度却低于各体)和人均同等富裕程度的世界其他各体(中收入中国大陆海外游阔绰消费力惊爆高收入发达国家)。 另一方面,近日杨改兰一家六口自戕而亡,反映了最底层对贫困生活的极端绝望,这不过是上千万贫困国民艰难生活的真实悲剧的极端事例,却极其生动深刻惨烈揭露了经济高速增长下的国家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均衡和不公平,世界第2的约30万亿元政府财政收支和世界第2的1千亿/年美元外援资金,居然无法实现“全面小康”的许诺,反而那些大多人均gdp超出中国大陆的中援国家却享受优惠福利,中国大陆财富明明没有全民共享却要分食更大外籍人口,显然,财富分配的动机和方式而不是人口规模造成了中国大陆的极端贫困的非常存在。这种体制效率就是低效率负效率表现之一。 社会文明比较【贫富差距,政治自由,公共秩序与公民道德,城乡工农官民阶层差距,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环境与资源保护等】 政府清廉度。1995年始,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透明国际”发布年度“国际透明性机构腐败认识指数”,以0-10分评估各国廉腐,4分下为腐败7分上为廉洁,中国大陆2.2分、排名40/41,形成对比的东亚威权政体,新加坡香港处于8-10清廉分段、韩国除1999 年3.8 分属于中等程度腐败与台湾处4+-8轻微腐败分段。2012年改为百分制,80-100分为廉洁、50-80分为轻微腐败、25-50分较重腐败而25-0分为严重腐败,2015年中国大陆37分低于43分世界平均分、排名83/168,更无法比廉东亚民主政体,新加坡85分排名8/168、香港75 18/168、台湾62 30/168、韩国59- 37/168。 基尼系数。从经济起飞高速发展到经济发达完成工业化的东亚各威权体制,韩台基尼系数一直徘徊0.35上下,在经济高速增长财富快速积累社会关系巨变的大变革时代,保持了基本社会公平,汉江和台岛的经济奇迹之外再令世界感叹;富裕的香港居高不下的基尼系数,却维系了港人对香港自由活力社会的高度认同,新加坡2007年基尼系数破0.4危线,国民却一直获得维持家庭体面生活最大财富的居屋保障,以及国民权利公平起点的教育保障的补偿。同等阶段期中国大陆,1980-90年代从0.28升至0.40后持续高升21世纪初曾破0.5再未落0.45下,北大社科调查中心2014年报告,2012年中国大陆家庭净财产基尼系数达0.73,顶端1%家庭占有1/3比底端25%家庭拥有1%的全国财产,无论收入差距还是财富差距,基尼系数都远远超出0.4贫富差距警戒线,在亚洲和发展中国家中据前,与特色主义优越自信感反差巨大。 体制创新。比较中国大陆与东亚威权体制的效率,可以看到在权威政府和市场经济间构建高效共振体,东亚创制威权政治经济效率的领先性,中国大陆在苏式社会主义totalitarian politics长期封闭自大的愚昧中,得自这种领先性的启示而从无知谬解批判否定到认同效仿,并以特色主义“中国模式”掩蔽背后大国优势才是真正国力之源,创制了威权政治新的经济增长奇迹。然而,东亚威权体制在强权政治与民主政治间,构建和平转型进入现代文明体制的政治效率领先性,中国大陆却大喧特色“决不”主义止步不前隔绝当代主流文明价值,自慰经济增长财大气粗那种爆发户数点钱财时的满足感高人一等的狂傲,无缘东亚威权政治的现代文明进化性。这就是备受非议的中国大陆特色主义威权政治的基本角色。 公共秩序和公民道德。“好山好水好寂寞,好脏好乱好热闹”,非国民习俗脏乱差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公共秩序和公民道德,借用世界与中国对比的一句戏说生动形象,经济增长后的富裕反比着“大老粗”光荣时代后,并不雅致文明的众多中国人的粗劣。当今中国大陆最令人痛心的已是一个诚信丧失近乎溃败的社会,从党国最高级大员到最低级村官,言不由衷言行不一全层级大面积失信缺德,evil的公民榜样成为乌色染料整个社会就是大染缸。 医疗的非普惠非公益,教育的僵化刻板,对比东亚威权体制经济起飞时期社会改革对医教的投入效率,中国大陆的低效率被众口一词抨击不断。 环境与资源保护。人类世界工业化的起始,既环境污染与资源掠夺的开发方式的开始,发达国家先生产后治污以及资源节约式发展的发展过程,也是后发展国家重复的过程。中国大陆特色主义丝毫不能表现清洁节约先进开发式的特色自信,而是亦步亦趋甚至更严重重蹈经济初期增长的生产污染和高耗资源的野蛮进程,对于备受指责的经济起飞的环境资源代价,只能与西方工业化原始历史状况(普遍规律)比烂而自辩,污色效率无法维护特色自信,却可以普遍规律抗拒普世价值。 威权政治的统治体制,其必然的政府主导方式即官方阶层以整个社会的少数作出的导向行为,不可能完全自觉真实深刻理解体会并反应市场化社会环境的所有需求,这就决定面对多重导向行为,威权体制必然取其中最高性价比之一为首要选择(效率交换权力),而经济增长的物质财富产出的显性效绩及其提高国力民众生活水平的效绩形象,最善表现对马斯洛层次基本需求的满足性,因此最具效绩感化效应亦为最值得投入产出的政治效率,成为威权政治优先选择目标效率,并施以集中资源大力发展置其他目标为次要牺牲的强制性体制,唯此对威权政治作合理性解释。 什么不均衡发展的次要牺牲却相关自由民主更高human rights权利,事实上相比大量有形资本促成的经济增长,实现自由平等民主无形价值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明进化,是既要经济增长又要思想文化进化的双变数互动无定量比例确定的政治效率,威权政治选择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效率,即是对马斯洛低层次需求的价值确定,也是寄望以经济增长量为体制效率定量确定,这种效率定量不仅置换威权政治合理性满足威权强人成就感权力欲荣誉观,且可维持民主转型后威权遗族系的竞争权。威权政治的民主和平转型,其实包括轻暴力对抗逼迫谈判妥协和解的斗争,然而政治变革社会分享权力后,必须赋予前威权阶层无歧视全部公民权利,包括合理政治遗产资源可能优势,给予改革红利。民主和平转型,是民主价值观竞胜效益,是民主分享权利效益超出威权政治效率的效率竞胜,还是普惠民主转型红利的功利关顾,后一点对威权阶层更重要。唯此,民主改革的高压和民主后的平等权利,才会成为所有阶层和平民主化的动力,对于威权阶层既是无奈更是明智。 自由平等民主富裕的现代文明体制,对应着必须的公民社会/宪政/普选的定量形式。世界最自由美国的民主,产自荒莽之地绝非自然野生,而是欧洲文化的human rights价值的显世,是human rights意识转化公民意识的国家社会建设,是原始孤立的地缘滋养卫护着叛离教权最纯洁清教徒理想奋斗的历史偶然,偶然就是非必然唯一,而美国的超级崛起证明着美国的杰出优秀,尽显上帝优待美国的偶然唯一。当代后发国家的民主进程,不会具备上帝优待美国的天然优势,从totalitarian到民主间威权政治,具备低微自由和平演化扩张导向民主的可能性而具备实用合理性,当代中国政治家,提出军政训政宪政之变革之路,变通了从传统totalitarian到民主宪政的合理顺序,如果不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外来干扰,极有实现可能。继毛体制Totalitarian复辟的再次中断,邓威权一直在类军政徘徊不前,民主转型在所谓民主价值西方论国民低素质论变乱成本论边际低效论的阻挠下陷入困境,威权政治非呈自由平等民主向度而是totalitarian向度的蜕化,近期30多年经济高增长效率就是最实用耐用藉口。 自由民主转型对马斯洛高层次需求的正当确定,推证了高需资本的经济增长反而属于低等基础政治效率;管理学理论XYZ,论证了国家治理效率的科学进化;威权政治推动经济增长的效率,如果不能有效转化为社会发展性,就不会实现社会均衡发展的常态,不均衡矛盾永远无法消除,强力维稳的社会对抗潜质就痼疾不愈。威权政治的实用合理性,在于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制效率和转向自由民主的质变效率,是两个同向关联的向度和正相关效率,异向关联和负相关效率,导致结果之一的强盛totalitarian或贫弱民主,威权政治就失去实用合理性而坠落为非合理政治。 非常值得警惕和抗争的是,威权政治追求极致经济效率置换政治效率的危险本能。威权政治必然置反体制强制性的自由民主向度为次要牺牲,这是威权政治容忍低微自由度却更偏重实行totalitarian politics强制效率,这种效率是蜕化totalitarian的强烈诱因。对这种危险本能只有通过坚韧不屈坚持不懈的抗争,才可能推动威权体制向民主转型寻求更合理效率。 参考及摘选资料 经济成长阶段论_360百科 独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亚洲国家例子_百度知道 匿名 民主与独裁的分野:政治的经济学分析 - 硕士论文 白红义 威权政治与经济成长的关系—以威权体制时期的台湾为例 - 社会学 - 道客巴巴 孙代尧 后新自由主义、后东亚模式与新东亚模式比较 - 豆丁网 王文龙 《资本主义与自由》第一章 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之间的关系 米尔顿·弗里德曼 中国发展秘诀:政治与发展分割 马云根: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回归中国经济的困境 - 笔会 - 共识网 公共选择理论的新方向——独裁政治的经济学理论述评-论文-考试吧 中国经济起飞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光明日报-我有话说 我国投资效率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工业化阶段投资 罗庆朗:以全要素生产率引领经济新常态--理论-人民网 超常观察:我国投资效率有明显改善_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主办 施发启 外资对我国资本形成、技术扩散及产业带动效应分析 - 豆丁网 - 江绮萍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储蓄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黄瑞芬-夏芬 中日韩台的资本积累-历史-知乎-小飞侠 美援与台湾经济发展 | 求索阁 引自(论文)美援在台湾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 期刊论文 - 道客巴巴 张健 台湾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结构的升级及其动因 - 期刊论文 - 道客巴巴 梨元生 瑞信:当前中国三大“泡沫”|GDP|房地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罗思义:比美国还富,新加坡是怎么做到的?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DEA的方法 陈培钦-豆丁网 中韩经济增长因素研究 - 经济学论文 - 公务员网 清廉指数_阅美_新浪博客 韩国腐败文化与廉政建设_学习资料共享网 马斯洛的Z理论_百度文库 X理论和Y理论 - MBA智库百科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为什么希特勒如此仇视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哈姆雷特》经典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