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户籍改革,唯有个人自由地方自治

何以户籍改革,唯有个人自由地方自治

https://mp.weixin.qq.com/s/ZniwK3jZ4zfbhnzp21zQCQ

原创: 学者沈阳  慕义书院  5天前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总的精神是继续开放中小城市与户籍相关的迁徙自由。当然以直辖市为代表的大城市则仍旧实行计划经济时代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被舆论普遍肯定的则是这一规定: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

城乡二元制的形成有其历史性。首都与一般省会城市之间,省会城市与省会城市之间,省会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一般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同构局面的形成,国家整体的中央集权制架构,由此而形成的一系列固化治理模式,是任何一个政治理想主义者都不得不承认的基本国情。

应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拓展,在城乡二元制必须被终结这个问题上,社会各界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争议焦点,不再是要不要终结,而在如何终结,以何种方式终结这一限制、甚至剥夺公民迁徙自由的政策和制度。


(沉甸甸的户口本;
农转非,一代中国人的希望;非转农,如今却难上加难)
这恰恰是这次户籍政策变迁的令人遗憾之处:与过去的一系列户籍政策变迁带有巨大的同构性,也就是这次户籍政策变迁仍然具有强烈的当前地方财政困难的短期对策之嫌。具体说来,最近几年来,地方经济发展的确遇到不少难题。首先是,受制于全球经济困难,全国范围内,出口、消费和投资“三驾马车”对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日渐式微。

其次,国务院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以房价调控为目的的实体经济拯救运动。既要打击投机性的房地产发展,又要鼓励农民进城扩大消费,好维系过去的土地财政,客观也为“新农建”之中可能出现的土地兼并后的农民提前准备好出路。又举例而言,打压房价,本身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些危害,在大范围内也是拯救实体经济的必要之举。关键就看其中的利弊之权衡了。为此,有关部门经过深思熟虑,就采取了中小城市和大城市互相区分的分类政策。

显而易见,在乎的是财政,而不是公民自由与地方自治;这是方向性议题。


(没有地方自治,
如何求得教育平权?)
然而,将视野放到公民社会的实际变迁来考量,我们能发现实际上生活更加复杂。到了今天,对绝大多数中小城市来说,除了孩子就学这一特殊的功能来说(因为义务教育实行学区划分制,以及北京等地的限制外地人高考之外),城市户口已经完全失去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福利功能。

在东南沿海的一些郊区,那里的农村户口反而较之城市户口具有更大的福利功能。相比国务院的这个户籍新规,在这些地区,必然完全失去了对居民消费的激励功能。至于大城市对外来人口的限制,并不能改变北京等地的大量“蚁族”青年们的翻身做主的梦想,也就是人满为患的继续人满为患。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在大多数中小城市,如果孩子就学能够与户籍制度脱钩,对义务教育领域的现有布局的“冲击”将是难以想象的,也必然受到地方政府的强烈抵制。



(户籍是公安业务;
户籍制度改革也涉及公安部门权力结构的调整)

透过这个新规,对比当下中国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迁来看,我们发现当代中国的“改革”已经陷入了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境地。

因此,这次户籍政策变迁,人们普遍看好的几乎仅仅是户籍将与就学等政策措施脱钩这一点。即便如此,国务院规定也仅仅是“愿望”层面上的一种精神寄托,很难给各地的中国民众带来更多的发展选择空间。

今天的中国,区别于上世纪50年代,那种以中央统一的“宏观调控”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失去了它的生机与活力。对这个“微博议政”等生活方式逐步兴起的时代来说,公民的迁徙自由的落实已经是大势所趋。无论是户籍制度,还是体现在任何一个环节的单一“改革”来说,必须寻找相应的配套措施了。

由于现有的户籍制度变革,仅仅是以国务院的一纸通知方式而出台的,我们的信心并不充分。今天的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必须为任何单一层面的政策变迁提供制度化保证和法治化救济的时候了。

对比众多基于公民迁徙自由精神的城乡一元制国家的成功范例,我们希望中国的户籍改革重申这样一个关乎公民基本权利的精神:既要维护地方有效治理,又要实现迁徙自由。这就意味着,关乎户籍制度改革,未来出台的,不是国务院的通知,而是更高层面上的人大立法,甚至形成相应的宪法性文件。

更大更全方位的变革,由此理当呼之而出。具体来说,如果北京、上海等地愿意继续维系当前的如此严格的户籍准入限制,那么第一要将户籍是否放开的决定权交给通过代议制而产生的地方人大进行民主表决,一旦当地形成了这样的决定,必须在财政拨款等层面,完全切断中央财政对这些地方的特殊性照顾。



(户籍制度改革,也需要西学东渐)

以美国为例,美国没有户籍制度的。公民每迁徙到一个新的地方,就自动成为了当地居民,自动拥有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享受当地社会福利待遇。地方政府会主动找上门,邀请新居民行使权利,比如做选民登记、陪审团候选资格登记等。选举时,候选人团队会主动向居民寄送竞选资料,寻求支持。

美国的各级政府是从DMV(机动车辆处)那里获得公民信息的。根据法律,驾驶人员每到一个地方超过15天,就必须到DMV登记,否则会被视为持无效证件驾驶。搬家则意味着DMV登记变更住所信息。DMV就有了有驾照人员流入流出的详细信息。在美国,驾照就是身份证,乘坐国内飞机要出示驾照,住宾馆要出示驾照,凡是需要身份证明的地方都需要出示驾照。

对中国来说,走到美国这一步,不容易,也不一定非要走到那一步。

然而,任何改革,都不能讳疾忌医,必须以壮士断腕之精神大力推进。

人类全部的政治发展经验教训足以证明:唯有以个人自由和地方自治为内容为方向的改革,才能促使各地在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经济(包括地方性优势产业)等领域的发展困境迎刃而解,并且能够促成国家在更高层面的财政民主化和分权制衡结构的初步形成。这样的变革进路,是改革的方向,也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附:三大规划,五大愿景”,慕义书院的现状和未来
政治学者&财经作家沈阳文章全目录(2004.9~迄今)
沈阳:柜台大减员,智能化金融砸了谁的“铁饭碗”?
香港商报:集中「爆雷」 「崩塌」不断 P2P平台3年后或仅存一成
解决财务困难的方法有千万条,天国窄路却只有十字架一条
预警|为什么中国不仅要提防骗子,也要堤防小银行倒闭破产
改革?官倒?从双轨制视角揭开中国高房价之谜底


公民沈阳,财经作家,政治学者
邀请您参与慕义书院事业



如欲阅读更多文著,可微信18006518830联系作者
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登陆孔夫子旧书网购之

阅读原文阅读 60515
精选留言
写留言
 1
会东  置顶
 改革蓝图

根本前提:政治发展经验。

方向:个人自由(迁徙自由,户籍改革)和地方自制(对应中央集权)。

落脚点: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和经济(地方特色经济)

目标:财政民主化和分权制衡(结构变革)

请问:1. 户籍,涉及到医疗吗?

2. 政治发展经验有几种模式?或者政治发展有哪些代表性的学说?
 1 作者
感谢您的整理。至于政治发展的模式,政治发展的学说,如果是我整理的,可以看几本书《正义一元论》和《自由民主的十字架路标》。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为什么希特勒如此仇视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哈姆雷特》经典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