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忧思:文明的陨落与战争的余烬
百年忧思:文明的陨落与战争的余烬
百年忧思
文明的陨落与战争的余烬
—
1914年,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匈帝国的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先生,正在太平洋岛屿的热带雨林中考察。他向当地的一名食人族描述:“欧洲正在发生战争,每天有几万人丧生。”
食人族土著惊奇地问道:“你们怎么吃得下这么多人肉?”
当他解释欧洲人不吃人肉时,食人族惊呆了:“不吃的话杀来干什么?你们那里也太野蛮了!”
——文明社会的价值观,遭遇了辛辣的讽刺。
同样遭受嘲讽的,还有人类的乐观情绪和理性能力。
1918年11月11日,面对盟国倒戈、军队哗变、国王流亡的窘境,内外交困的德国宣布投降。1/10的世界人口卷入战争,1500万人丧生——对于“从未见识过大规模坑杀”的欧洲人而言,这的确是“万万不可想象的惨烈场面”。
事实上,此前的人们根本不相信,(欧洲)会发生什么大战。
克里斯托弗·科克尔在《大国冲突的逻辑:中美之间如何避免战争》中曾写道:从1900年代开始,就连那些最博学的学者都认为,人类已经不可能再发生规模化的战争,因为“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空前紧密;军事平衡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保证获胜;对各方而言,战争都是得不偿失的非理性行为;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摒弃暴力的阶段……”
受一战影响,大量女性进入工厂,催生了女权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整整一百年了。然而,与这场战争对人类历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我们的反思还远远不够。在世界格局出现新的变数的今天,反思或许才刚刚开始。
20世纪的修昔底德陷阱
崛起的德国,挑战英国秩序
¯
2014年,《经济学人》发布专栏文章:当前这个时代,和“一战”前惊人地相似。
一战前世界文明的中心是英国,它以《大宪章》、个人主义和市场经济塑造了一套现代政治秩序,是海洋商业文明的象征。
在英国主导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下,世界进入了较为和平的几十年,经济蓬勃发展,电话,蒸汽船,火车等新技术应运而生。
然而在当时的世界,所有后发国家想要学习的,几乎都是“德国道路”:
· 德国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普法战争中打败了欧洲超级大国法国,成为落后民族崛起的榜样。
· 德国以普鲁士式的集体主义为基础,以民族复兴为使命,是欧洲大陆文明的象征。
· 独立之后的德国,想尽一切办法吸收全世界的先进技术,但却压制启蒙思想,试图用权力之手控制自由市场。
“德国道路”对弱国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日本和清朝,均以德国为师,伊藤博文和李鸿章,都曾被认为是本国的俾斯麦。
在欧洲,德国的迅速崛起,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了“英国秩序挑战者”的角色。
“修昔底德陷阱”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从雅典和斯巴达的历史中发现了一个秘密——当一个崛起的大国挑战既有的霸主时,最终几乎都会走向战争。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人、19世纪末的德国人,都是修昔底德陷阱的典型。
是韬光养晦、和平发展,还是挑战英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俾斯麦和威廉二世的态度大相径庭。
然而当年轻气盛的威廉二世登上皇位后,就走了回头路。威廉二世迷信自己的绝对权威和实力,并以强硬的国家形象示人,四处出击挑衅。德国的强势崛起引起了欧洲的警觉,一张针对德国的包围网形成了,最终使德国陷入孤立,并一步步走向战争。
杜兰特:在有史记载的3421年中,
只有268年没有发生战争!
历史学家、《世界文明史》作者威尔·杜兰特认为:人类文明的进退,在于两种传统的拉锯战,一种是以雅典为代表的商业个人主义传统,一种是以斯巴达为代表的农业集体主义传统。因此,一战不仅是国家间的对抗,也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两种传统之间的对抗。
国家,成了一台战争机器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民族主义的产物。
以赛亚·伯林说,民族主义是民族意识的一种“发炎红肿”的状态,它的起因往往是创伤感、集体的耻辱感。德国人是第一批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因为他们一直处在西欧伟大复兴的边缘,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而言,这都是一种最具伤害性的体验。
德国人提供了最佳的例证:民族主义就像“压弯的树枝”,自尊心越受挫,报复性的反弹也就越强烈。充满幻想的热血青年们迫切希望为国出征,甚至为开战而举杯欢庆。当德国投入战争时,群众聚集在街头,表现出如痴如狂的热情,向出征的军队投掷鲜花。征兵处排起了长队,在狂欢中走向战场。
英国学者霍华德也这样评价当时的思潮:国家不再被认为是王室的“财产”,而成为那些献身于“自由”、“民族”、“革命”等抽象概念的威力巨大的工具。因此,大多数民众把国家看作是某种绝对“好”的化身,为了把国家争取到手,任何代价也不为高,任何牺牲也不为大。
为封锁英国,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击沉多艘美国商船
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宗教已经让位于爱国主义宣传。在公立学校里,孩子们被灌输对“敌人”的仇恨,以及不惜一切打赢战争的渴望。为战争服役成为了公民的绝对义务,逃避兵役将受到万人唾骂,并送上法庭。
民族主义,是暴力的思想;战争,是暴力的工具。当两种暴力结合时,一个怪胎诞生了,这就是军国主义:国家的使命就是打赢战争,全社会都要为战争不惜一切的牺牲,男人都要上战场,妇女和孩子要去参加劳动,私人财产可以随时被征用,企业要去生产武器。
法国将军福煦说:“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这是一个民族主义战争的时代。这种战争是疯狂的,因为它注定会把国家的一切资源都耗尽……也就把每一个人的私人利益与财产都当成了赌注。”
“重回野蛮时代”
¯
当热血青年们怀着英雄幻梦,走上憧憬中的战场上时,他们被惊呆了。
在战争的第一次冲锋中,就有6万英国人在机枪扫射中倒下。消息传回英国,一所贵族女校的老师告诉学生们:“你们未来的丈夫都沤在弗莱芒的烂泥里了。”
一线作战的官兵很少有人能活着走出战场,索姆河会战的5个月中,130万人丧生。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100多万条生命被绞杀。
1918年,死在机枪前的英军士兵
更可怕的是,年轻人不仅要去死,还死得毫无意义。
“一战”绝非什么建功立业的英雄时代,士兵不过是炮灰和草芥。几十万人的战死,甚至都不会让战线向前推进一公里,而各国战争统帅的下一个反应则是发电报给国内,再征用几十万年轻人上来。
热血没有任何价值,激昂的爱国热情到了后期只剩下恐惧和麻木。英国学者富勒这样描述战场,“生命都被当成廉价之物……世界回到了部落时代的野蛮主义境地。”
民族主义的狂热幻梦,在走上战场的那一刻就崩溃了。
这场席卷人类的巨大浩劫,在战场上并没有决出胜负,却在观念的崩溃中结束。
对无数底层士兵来说,胜败的感受并不是那么深,因为“狗娘养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但是对于狂热的爱国者来说,战败的耻辱都是卖国贼造成的。
沙皇俄国没挨到战争结束就亡国了。后方的军队拒绝上战场,随后发生了兵变,沙皇被废黜,布尔什维克不承认选举失败,演变成乌托邦暴力革命——苏维埃在一战的夹缝中诞生了。
接下来,奥匈、奥斯曼帝国都垮台了。德国扛到了最后,基尔港的水兵起义演变全国的大动乱,威廉二世被迫流亡海外,德意志帝国变成了共和国,一个名为阿道夫·希特勒的下士痛哭流涕。
一战为世界带来了什么?
¯
▍文明的大毁灭
一战之前的150多年,欧洲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中,在哲学、科学、经济、艺术等领域,都达到了在人类文明的高峰。
而当战争结束时,这个当时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沦为一片废墟,四年战争造成三千多万人的死伤,毁灭了四个古老王朝。欧洲经济全面衰落,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蔓延,一百多年来欧洲全面支配全世界的时代结束了。
这就是民族主义的惨痛教训,欧洲要为他的愚蠢和残暴付出代价。
▍乐观主义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整个十九世纪,西方人活在对理性主义的乐观想象中,深信人性是善良的,认为科学、技术和工业会引领人类的前进,让人类走出贫穷和愚昧。
然而,这种幻觉伴随着一战被打碎了。一战证明:人性中的恶无穷无尽,当正确的观念无法普及时,科学和工业会成为杀人的工具,先进的生产力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恶。
毒气和机枪大幅提高了杀伤效率
▍贵族阶层的消亡
在欧洲,贵族有在战场上带头冲锋的传统。然而,一战中,贵族大规模死在战场上。伊顿公学的校园内,至今留有一块一战纪念碑,5650人参军服役,2624人伤亡。
一个充满文化教养和社会担当的阶层瓦解了,世界回到了大众的时代,民粹的时代。民粹的崛起,为更大的世界灾难埋下隐患。
▍乌托邦思潮的兴起
一战带来的贫困和动乱,导致了大量民众和知识分子接受左翼思想。乌托邦主义迅速兴起,并最终从欧洲蔓延到远东。
▍塑造了二十世纪的格局
在欧洲的衰落中,世界重新分为三大阵营。
第一阵营是自由主义的美国、英国。未受战火蹂躏的美国,迅速崛起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第二阵营是民族主义的德国,他们在二十多年后再次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并败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才宣告了民族主义在西方的彻底瓦解。
第三阵营是代表乌托邦主义的苏联。一战之后,苏联开始崛起,二战之后,成为和美国争霸的超级大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乌托邦主义遭受挫折,却至今并未终结。
中国学习西方的时机非常不幸
¯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一个惊人的巧合:
大战爆发一年后的1915年,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高举“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大战结束一年后的1919年,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北洋政府在凡尔赛所受的屈辱,引爆了国内的“五四运动”,从此救亡压倒启蒙,中国堕入了暴力革命的深渊。
对此,著名学者冯克利先生认为:1911年清王朝覆灭,中国第一次彻底打开国门,而此时的西方文明恰好陷入混乱:民族主义猖獗,乌托邦主义盛行,就连艺术审美都非常劣质。因此,我们学习西方的时机非常不幸。
也就是说,中国真正“开眼看世界”时,能接触的,几乎都是令西方文明陷入危机的两样东西:民族主义和乌托邦主义。这两种观念的影响极其深远,甚至可以说,整个20世纪的中国政治,都受这两种观念支配。
一直推崇欧美的梁启超,写下了《欧游心影录》。他的观点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左转:一战标志着欧洲自由主义的死亡,从此整个世界就要走上乌托邦主义之路。
第一本深度解读五四思潮的专著
所谓“救亡压倒启蒙”,如前所述,其实指的是启蒙的学习对象由学欧美变成了学苏俄……“救亡压倒启蒙”实际上指的是民族主义压倒自由主义,并帮助了乌托邦暴力革命的崛起。”
放宽历史的视野,才能突破认知的盲区;理清历史的脉络,有助看清未来的走向。
“一战”结束已经一百年了,一战的三大产物——自由主义的美国、乌托邦主义的苏联、民族主义的纳粹德国,奠定了20世纪的历史基调,并影响至今。
一百年过去了,历史见证了纳粹的覆灭,见证了苏东的巨变。作为战争的余烬,各种形式的极权主义陆续灰飞烟灭。世界秩序似乎形成了一个以英美为中心,向外围辐射的大趋势。一百年后的今天,遭遇新的挑战的世界秩序,又将何去何从?
一百年前,中国人觉醒图变,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与文明。然而,不幸的是,中国没有拥抱到文明之花,却俘获了西方文明废墟上的残砖断瓦,并长期陷入激进主义的泥潭。
从晚清大变局到现代中国,中国遭遇了诸多不幸。历史学家袁伟时先生曾追问:“大灾难为何没有带来大觉醒?文明为何总是迟到?”这一追问,应成为我们百年忧思的起点!
注:本文由先知书店原创,转载需授权并注明出处,侵权必究。更多好文好书,请关注备用号:千字文华、杨小凯的思想世界。其他交流,请添加微信:13321173510.
文章已于2019-01-14修改
阅读 10万+
在看140
精选留言
·
76
·
先知书店 主编 置顶
·
有朋友问到冯克利、袁伟时两位老师言论的出处,推荐阅读“千字文华”的历史文章:《我们学习西方的时机非常不幸|冯克利》、《大灾难为何没有带来大觉醒?|袁伟时》。其中,后一篇就是本文末尾所推书籍《迟到的文明》的序言。另外,也可以点击文中的任意图片,直接进入书店搜索两位老师的作品集。 如有书单定制等需求,请加编辑微信:sixiangkua
·
·
272
·
木槿 Coco Li 置顶
·
这样的深度 注定在当下的环境下 不会有太大的阅读量了吧
·
337
·
作者
·
不是还有你嘛
·
·
328
·
bindy
·
一百年前,中国人觉醒图变,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与文明。然而,不幸的是,中国没有拥抱到文明之花,却俘获了西方文明废墟上的残砖断瓦,并长期陷入激进主义的泥潭
·
·
57
·
呼晓娟
·
有一个西方的历史学家说,世界的未来在东方……
·
207
·
作者
·
他还说东方需要找到新的信仰填补空白
·
·
161
·
我是一棵树
·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吸纳民族主义和乌托邦主义,也许只是个表象,中国自身已经在那潭混沌的腐水中腌泡了数千年,在机遇面前做出这样的选择应该不是偶然。
·
·
157
·
云之上
·
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民粹与乌托邦,野蛮与文明,理性的光芒与人性的无尽的恶——一战百年来的反思。 又一篇穿越时光的好文,学习了!
·
·
132
·
心源派广告公司 壹号影视 张先生
·
邪教各种zz运动爆发,几十年发起了55次各种名义的运动。一位科学家正在太平洋岛屿的热带雨林中考察。他向当地的一名食人族描述:“z国正在发生各种运动,总计大约一亿人丧生。” 食人族土著惊奇地问道:“你们怎么吃得下这么多人肉?” 当他解释z国人不吃人肉时,食人族惊呆了:“不吃的话杀来干什么?你们那里也太野蛮了!”
·
·
121
·
假行僧
·
2018.11.11不光是剁手节,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的纪念日,二战的书籍汗牛充栋,一战却似乎已被忘记,但一战才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百年来的各种事件大到战争小到恐袭几乎它的延续。都说百年是个轮回,时至如今,当年一战的各种幽灵仍在飘荡,甚至死灰复燃借尸还魂。历史巨轮非我等盛世屁民所能阻挡,只能借用篡改一句名言来自我安慰一下:“多一个读史的人,和平便多一份保障。”
·
·
119
·
王小明
·
乌托邦和法西斯一样可怕,在那里没有思想的自由和独立的人格!
·
·
93
·
黄伟
·
真知灼见,观点独具,西方文明的精华与瓦砾,有
·
·
72
·
bindy
·
潮州俗语:力(套)唔到批担(扁担)鼻,去到下寺。———形容做事没有得到要领,而且简单粗暴,相当于抄错答案。歪和尚,取错经,却捧为圣经。这句潮州俗语,大致可以注解此文的内涵
·
30
·
作者
·
·
49
·
keen
·
受教了,只是有一点不明白:当中国真正“开眼看世界”时,能接触的,几乎都是令西方文明陷入危机的两样东西:民族主义和乌托邦主义。那么每当我们本可以选择从容不迫地启蒙开智的时候往往被救亡图存的革命性所裹挟,以至于屡屡错过,这到底是外部紧迫性使然还是我们从西方学的到指导思想使然,和我们自身的某些传统有什么关联与必然性吗?
·
67
·
作者
·
推荐关注:刘军宁、袁伟时、陈浩武、杨鹏
·
·
65
·
黄科杰
·
在100年后的2010年代,当中国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出国留学潮来临时,也正好是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又一次面临危机的时刻。出国前对西方有着美好憧憬的8090后们,出去后看到的却是各种混乱的景象,反而会让很多人回头选择从小接受的那一套思想
·
·
25
·
Yangxq
·
后发国家对抗英美的自由资本主义只有依靠国家资本主义才有可能,当年的德日到后来的中苏,都先后挤进世界第二的位置。而有自由资本主义的印度、南非、巴西则毫无威胁老大的可能。所以国家资本主义一定是后发国家的首选,必须通过举国机制完成原始积累;然后再走自由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在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要防止走向军国主义和集权统治。
·
55
·
作者
·
又发现一枚上帝。国家资本主义有几个走向自由资本主义的?德国纳粹和日本侵略军是自己变好的吗?
·
·
54
·
喂鱼
·
一个崛起的大国会挑战现有的霸主 欲说还休还是省略了下半段
·
·
47
·
Truli
·
相当有深度了!想知道特色乌托邦主义会带来什么
·
·
41
·
Tree
·
我一直认为54运动是打、Z、Q的开始
·
·
41
·
Wait
·
读并转
·
·
31
·
吴家斌 经济 北京
·
学习、深思。转。
·
·
31
·
大海潮音
·
第一个
·
·
29
·
史先清
·
西方人的船坚炮利逼迫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自恋情结,导致在决心向西方学习的时候选择了骨子里熟悉的农民起义式的苏俄暴力模式。不巧的是,正赶上一战的欧洲,更坐实了西方文明也没那么好心理期许,加上梁启超在知识分子中的影响力,文笔优美的《欧游心影录》加剧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左倾选择。 学者启良在他的《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里写到,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中西合弊,造成百年强国梦的坎坷和沧桑,遗毒深远。
·
·
29
·
呼晓娟
·
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
·
·
28
·
ming
·
如果能把实体书电子化就好了,并且再针对一些好书,专门写一些好书推荐的文章,这样也许推广上可能会更好一些,毕竟现在是碎片化阅读,买本实体书带着太麻烦,有电子书手机随时随地都能读
·
·
2
·
shirley
·
你发错了吧,我没有说过“如果当时有我在,就不会这样了”
·
26
·
作者
·
没有发错。真正的“人类的旁观者”不可能是人。伦理道德不是科学,任何人都无法做旁观者
·
·
26
·
turbo.池鱼
·
所谓救亡压到启蒙……救亡的民族主义却是反自身的,这种本应对外的情绪转接到对自身,激烈的反传统,政治上也激进化,乌托邦的战争机器从国内赢到了朝鲜……
·
·
24
·
长夜守更人
·
国家资本主义短期内可能有利于国家富强,但长远来看,会导致整个国家的毁灭。
·
16
·
作者
·
您的观点与杨小凯先生不谋而合
·
·
6
·
shirley
·
这都能入精,你这都什么系统啊
·
24
·
作者
·
展示鲜花和大粪、让读者自由选择的系统
·
·
24
·
zhr
·
这样的深度实在难得,只能是小众阅读
·
·
22
·
shirley
·
我指中国是西方民族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的旁观者。我的观点和另外几位类似,就是对于“时机不幸”这种向外寻求的说法不敢苟同。这话说得好像之前之后就没有学习的机会了一样。如果当事人都能从民族主义和乌托邦主义中走出来,旁观者照理应该更容易才对。可现实呢?和主观比,这种客观的理由根本不成立好嘛。 我不仅是人类的旁观者,也是我自己的旁观者。
·
20
·
作者
·
凡事喜欢事后诸葛的,往往都以为自己是神——“如果当时有我在,就不会这样了”
·
·
22
·
木易羊
·
百年轮回不禁唏嘘,科学民主深陷泥沼,蚍蜉撼树终有尽时,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
·
19
·
shirley
·
当事人都没抱怨生不逢时,一个旁观者却有时机问题也是醉了。说好的旁观者清呢?
·
19
·
作者
·
请问:您是人类的旁观者吗?
·
·
17
·
诗意教育贺迎兵
·
这么好的文章,没有100万阅读量是可耻的。这个轻阅读的谣言时代,这样有深度的高水平文章,必须收藏
·
10
·
作者
·
赶紧买起来才是最大的支持,搬运工要饿死啦
·
·
15
·
·
世界上再没有比自由地享受着广阔地平线的人更加幸福的了。
·
·
14
·
化肥、
·
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希望
·
·
14
·
sky春暖花开
·
战争是政治的坟墓。
·
·
12
·
jayhs
·
歷史是一面鏡子,是讓我們把(未來的我)整理乾淨,漂亮,呈現在未來的人們面前,希望,未來是有「真」,「善」,「美」的世界。雖然,我們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己經朝著死亡前進。生命必須是有真,善,美的過程。第一步,生命的意義。我們為什麼活著。祝福大家有一個美好的一天。
·
·
4
·
皇马
·
大战结束一年后的1919年,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北洋政府在凡尔赛所受的屈辱,引爆了国内的“五四运动”,从此救亡压倒启蒙,中国堕入了暴力革命的深渊。 事后诸葛,历史的选择吧,军阀袁世凯让不让你走民主,孙中山也是在改良和革命中摇摆过数次,最后选择革命到底! 实际上暴力革命最早是辛亥革命,比一战要早好几年!
·
11
·
作者
·
孙中山先投靠日本大亚洲主义者,然后受洗加入基督教寻求英美支持,后来又倒向苏俄乌托邦,这些你知道吗?多读几本书吧,真的。推荐杨奎松《革命》系列,点击文中的链接就可以看到。不想读书学习就趁早取关
·
·
7
·
海边风
·
这到底是外部紧迫性使然还是我们从西方学的到指导思想使然,和我们自身的某些传统有什么关联与必然性吗? Keen 个人认为西方的这些垃圾正好契合了中国的法家传统
·
9
·
作者
·
我个人是完全同意的,但你们是否能像我一样扛住骂我就不知道了。
·
·
5
·
诗意教育贺迎兵
·
已经到货了啦。980元,《世界文明史》!
·
9
·
作者
·
恭喜您获得限量的预定优惠,该书已经涨价了
·
·
2
·
薪澄爸爸
·
特朗普再次奉行孤立主义,难道自由主义世界要再次坍塌
·
7
·
作者
·
就目前所出现的倾向来看,特朗普是英美保守主义。
·
·
7
·
胜利在望
·
苏维埃在一战的夹缝中诞生了。苏维埃在二战的夹缝中壮大了、灿烂了。 “大灾难为何没有带来大觉醒?文明为何总是迟到?” 这一追问,但愿能成为人类文明的新起点。
·
·
7
·
Grace 王
·
可惜中国绝大部分普罗大众的受教育水平太低,否则被像这样的好文章不断启蒙该给中国带来多少希望啊!
·
·
7
·
木石-王旭东
·
当今世界公认的牛X国度:犹太的以色列、日耳曼的德国、大和的日本,都是前民族主义并险些灭亡,说明“民族主义后”的基因对文明、科技的发展是善意的、良性的。包括美国现在的意识流在向保守主义来重拾维护既有的民族主义。 最坑的是乌托邦,这玩意是文明的破坏者,也可以说与文明无关。 文明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是破门而入还是劫后重生?作为看客?共同见证笑话??
·
·
5
·
Grace 王
·
深刻的历史回顾!
·
·
4
·
许维隆
·
为留言专门关注之,真理不究不明。请教: 1,纳粹德国奉行民族主义,具体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是什么?和惯常讲德国日本奉行的“军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之间是什么关系? 2,“乌托邦”自古以来不乏理论,但理论多半空泛难行、实践绝少成功。苏联的经验绝对不能用“乌托邦”三个字概括,它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取得了极大成功的制度和体系(比纳粹德国日本,至少成功的时间更长、成就更大)。怎么更准确地描述其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系?怎么分析其得失?
·
4
·
作者
·
您的问题太多、太大,推荐几本书: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
·
4
·
英特那雄纳尔
·
自由,民主,后发优势,全是由观念构造的世界观。其边界限制了不可扩展描述全部的真相,于是将与现实脱节。无论多么严密的逻辑,如果与事实不符,它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也不具备指导意义。它需要限制条件的,基于现实的推进,它无从原点,因此不可自发更新,只有在外部力量推动下,其内部才会自动修正。然而外部也未必有这种推动力量,至少是一百年内不会发生。
·
·
2
·
宋堂文化
·
每到年终,总是有热泪盈眶的冲动,读书人的眼里少有繁荣。吃着地沟油,操着家国心。泪水总是来自那世俗的酸楚。家国,民族和我们,何去何从?读书万卷,行路万里,所欲何为?
·
3
·
作者
·
书架上的大师们希望您首先理解个人主义的真意
·
·
2
·
~吉祥18793305851
·
经典文章
·
·
2
·
满仓泓
·
我一直认为人类是善良的,阅读历史感悟很深!
·
·
1
·
合一堂主陈钰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