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出路在哪里
华为的出路在哪里
http://cn.rfi.fr/%E4%B8%AD%E5%9B%BD/20190524-%E5%8D%8E%E4%B8%BA%E7%9A%84%E5%87%BA%E8%B7%AF%E5%9C%A8%E5%93%AA%E9%87%8C
作者 安德烈 发表时间 24-05-2019 更改时间 24-05-2019 发表时间 22:32
media
5月21日,新加坡出售华为手机的商店橱窗。
路透社
自从特朗普宣布旨在封杀华为的禁令后,西方企业一步步跟进,最新表态的便有英国和日本。几日前,华为旗下的海思曾宣布:幸亏我们有备胎,一时让支持者雀跃,然而这两天看下来,不少分析指,备胎也有可能胎死腹中。
要害在于,特朗普政府禁令之下,便是谷歌宣布停止向华为提供安卓系统服务,部分平台诸如YouTupe、Gmail的退出,意味着海外市场的华为手机中谷歌系的APP无法使用。微软和因特尔停止与华为合作,直接影响华为电脑芯片,接下来最致命的便是与华为有直接关系的英国公司Arm内部通知,暂停与华为的“所有有效合同、支援条款以及任何待办中的合作”,为什么说这份内部通知很致命?因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移动设备处理器的芯片以及优化处理器,都是建立在ARM的构架上,对华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华为手机的麒麟芯片无法正常升级,很有可能让华为的“备胎计划”胎死腹中。英国广播公司引述分析人士形容,一旦这一举措成为长期决定,对于华为的业务而言将是一个“不可逾越”的打击。
美国方面的供货被掐断,谷歌解除跟华为的合同,华为陷入四面楚歌。星期三,在美国对中国电信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实施禁令后,四家英国和日本移动电话公司推迟销售华为新手机。
华为遭遇的要害
华为在5G领域乃国际领先之一毫无争议,这可能也是被软禁在加拿大的孟晚舟敢说“以华为为傲”的底气。然而,在今天的世界,仅仅技术领先已不够。美国终于对华为发出禁令,这里不排除贸易战的因素,科技争霸的因素,但是远在贸易战之前,美国就怀疑华为为中国政府工作、有间谍因素、直接间接危害到美国国家和美国公民的利益。华为对此坚决否认。美国不断的质疑正在产生一种连锁效应,就是说美国对华为的怀疑现在正在影响着西方或者说一个更开放的世界的判断。
在中国国内,一些高科技公司参与了中国政府在新疆实施的高科技监控压制少数民族的工作,根据纽约时报报道,除了海康威在新疆获得价值至少2.9亿美元的摄像头和面部识别系统合同,“另一家利用了新疆安全淘金热的公司是华为。去年,它与新疆公安厅签署协议,帮助他们分析数据”。
一个令人怀疑的操作系统谁敢使用?更有谁敢在上面开发软件?华为开发了一个鸿蒙系统,呼之欲出,有了它就不怕美国封锁?但问题在于,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你买了一部华为手机,无法下载谷歌的软件,不能使用谷歌信箱,不能使用Chrome,又不能使用Youtube,你在一个封闭系统运作,对顾客来说,这就是一部残缺的限制自由的手机。
也有人从技术层面分析,认为鸿蒙取代啊安卓的成功率不高,主要有两个不可逾越的难题,一是鸿蒙首先要开发大量转换器将安卓可读的文件进行转换,世界上通用文件的格式成千上万,这几乎是海量的工作;关键的一点是安卓系统几乎占据手机市场百分之九十以上份额,大量软件都是基于安卓开发,涵盖各个层面。一个新的系统基本上没有软件支持再强大也只能算作是一部功能机。目前通行的在安卓上使用的软件,数量巨大难以计算,要软件商重新开发一套去支持鸿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网友解滨在“是谁在把华为推上绝路?”一文这样分析,“华为总是强调自己的技术厉害,但请不要以为技术领先就能占领市场了”。他拿微信作比,比较手机上多种Messaging App后认为,仅从技术层面看,微信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生态系统,从信息交流到购物,从出版到交友,功能完全,使用极其便捷,“可为什么微信就只能在国内当老大,却没法在海外攻城拔寨,一统天下呢 ?”中国国内不断传出的老用户被封杀、被监视,被警告的消息,被屏蔽的帖子的坏消息太多,原来“人家不敢用!” 为什么全世界都敢使用微软视窗、谷歌安卓、苹果,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受法律监护和舆论监督的系统。
这一切全怪华为吗?
不少分析指出,华为的遭遇只责怪华为,显然并不公平。如果中国真正奉行当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的逐步落实对等开放原则,如果当年不要把谷歌赶出中国,如果不要建立号称万里长城的防火墙,一句话,如果中国继续走在开放的轨道上,华为可能不会有今天的遭遇,中国也不会像今天在西方世界这样孤立。
华为的遭遇是一个极有时代意义的事件,习近平的中国也许需要反思了,为什么美国对华为的怀疑及指责能在全球产生连锁效应,而中国政府的反击,中国官媒一连串轰山炮一般的反攻在国际产生的效果归零?这一切难道仅仅用“美国霸凌”可以解释吗?为什么美国的话容易被听进去,为什么美国的高科技产品深受信任,为什么许多中国自己的国民对自己的产品都深深怀疑,习近平对此还能继续充耳不闻吗?
http://cn.rfi.fr/%E4%B8%AD%E5%9B%BD/20190524-%E5%8D%8E%E4%B8%BA%E7%9A%84%E5%87%BA%E8%B7%AF%E5%9C%A8%E5%93%AA%E9%87%8C
作者 安德烈 发表时间 24-05-2019 更改时间 24-05-2019 发表时间 22:32
media
5月21日,新加坡出售华为手机的商店橱窗。
路透社
自从特朗普宣布旨在封杀华为的禁令后,西方企业一步步跟进,最新表态的便有英国和日本。几日前,华为旗下的海思曾宣布:幸亏我们有备胎,一时让支持者雀跃,然而这两天看下来,不少分析指,备胎也有可能胎死腹中。
要害在于,特朗普政府禁令之下,便是谷歌宣布停止向华为提供安卓系统服务,部分平台诸如YouTupe、Gmail的退出,意味着海外市场的华为手机中谷歌系的APP无法使用。微软和因特尔停止与华为合作,直接影响华为电脑芯片,接下来最致命的便是与华为有直接关系的英国公司Arm内部通知,暂停与华为的“所有有效合同、支援条款以及任何待办中的合作”,为什么说这份内部通知很致命?因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移动设备处理器的芯片以及优化处理器,都是建立在ARM的构架上,对华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华为手机的麒麟芯片无法正常升级,很有可能让华为的“备胎计划”胎死腹中。英国广播公司引述分析人士形容,一旦这一举措成为长期决定,对于华为的业务而言将是一个“不可逾越”的打击。
美国方面的供货被掐断,谷歌解除跟华为的合同,华为陷入四面楚歌。星期三,在美国对中国电信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实施禁令后,四家英国和日本移动电话公司推迟销售华为新手机。
华为遭遇的要害
华为在5G领域乃国际领先之一毫无争议,这可能也是被软禁在加拿大的孟晚舟敢说“以华为为傲”的底气。然而,在今天的世界,仅仅技术领先已不够。美国终于对华为发出禁令,这里不排除贸易战的因素,科技争霸的因素,但是远在贸易战之前,美国就怀疑华为为中国政府工作、有间谍因素、直接间接危害到美国国家和美国公民的利益。华为对此坚决否认。美国不断的质疑正在产生一种连锁效应,就是说美国对华为的怀疑现在正在影响着西方或者说一个更开放的世界的判断。
在中国国内,一些高科技公司参与了中国政府在新疆实施的高科技监控压制少数民族的工作,根据纽约时报报道,除了海康威在新疆获得价值至少2.9亿美元的摄像头和面部识别系统合同,“另一家利用了新疆安全淘金热的公司是华为。去年,它与新疆公安厅签署协议,帮助他们分析数据”。
一个令人怀疑的操作系统谁敢使用?更有谁敢在上面开发软件?华为开发了一个鸿蒙系统,呼之欲出,有了它就不怕美国封锁?但问题在于,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你买了一部华为手机,无法下载谷歌的软件,不能使用谷歌信箱,不能使用Chrome,又不能使用Youtube,你在一个封闭系统运作,对顾客来说,这就是一部残缺的限制自由的手机。
也有人从技术层面分析,认为鸿蒙取代啊安卓的成功率不高,主要有两个不可逾越的难题,一是鸿蒙首先要开发大量转换器将安卓可读的文件进行转换,世界上通用文件的格式成千上万,这几乎是海量的工作;关键的一点是安卓系统几乎占据手机市场百分之九十以上份额,大量软件都是基于安卓开发,涵盖各个层面。一个新的系统基本上没有软件支持再强大也只能算作是一部功能机。目前通行的在安卓上使用的软件,数量巨大难以计算,要软件商重新开发一套去支持鸿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网友解滨在“是谁在把华为推上绝路?”一文这样分析,“华为总是强调自己的技术厉害,但请不要以为技术领先就能占领市场了”。他拿微信作比,比较手机上多种Messaging App后认为,仅从技术层面看,微信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生态系统,从信息交流到购物,从出版到交友,功能完全,使用极其便捷,“可为什么微信就只能在国内当老大,却没法在海外攻城拔寨,一统天下呢 ?”中国国内不断传出的老用户被封杀、被监视,被警告的消息,被屏蔽的帖子的坏消息太多,原来“人家不敢用!” 为什么全世界都敢使用微软视窗、谷歌安卓、苹果,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受法律监护和舆论监督的系统。
这一切全怪华为吗?
不少分析指出,华为的遭遇只责怪华为,显然并不公平。如果中国真正奉行当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的逐步落实对等开放原则,如果当年不要把谷歌赶出中国,如果不要建立号称万里长城的防火墙,一句话,如果中国继续走在开放的轨道上,华为可能不会有今天的遭遇,中国也不会像今天在西方世界这样孤立。
华为的遭遇是一个极有时代意义的事件,习近平的中国也许需要反思了,为什么美国对华为的怀疑及指责能在全球产生连锁效应,而中国政府的反击,中国官媒一连串轰山炮一般的反攻在国际产生的效果归零?这一切难道仅仅用“美国霸凌”可以解释吗?为什么美国的话容易被听进去,为什么美国的高科技产品深受信任,为什么许多中国自己的国民对自己的产品都深深怀疑,习近平对此还能继续充耳不闻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