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和自觉性

自发性和自觉性 自发性的近义词(自然状态、原发性、自在性、原始主义、原生态、本能性。。。。。。);自觉性的近义词(人为性、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 尊重自发性的做法包括(无为而治、道家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市场经济、放任自流、随遇而安、听天由命、被动应对、无形的手的调节、宪政主义);采用自觉性的做法包括(人定胜天主义、人为主义、积极主动出击、计划经济、大一统主义、集体主义、极权主义。。。。。。) 社会发展过程是自觉的还是自发的 2015-11-03 15:51 最佳答案 社会发展是自发的,这是自然规律。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一些。但是,总体趋势是不会变的。(个人的生存发展也内似于此理——个人的生存发展是大自然总体决定的、天定的,是大自然的自发性现象,这是自然规律。与此同时,人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一些,但是总体趋势仍然应当,也必须应当以自然调节为主,人为调节为辅。)社会治理、经济体制、孩子的教育等等,大体上都应遵循这种理念与做法。 (2012-08-18 16:55:28) 杂谈 自觉性和自发性 佚名 什么是自觉性,什么是自发性?这是人们在实践中时时处处都能碰到的问题,然而,人们对它们的理解却大相径庭。本文试图对自觉性和自发性的含义,特别是它们的作用作一简要分析。 自觉性与自发性的层次性 自觉性和自发性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同时产生并互相包含的:“‘自发的成分’,实质上正是自觉性的萌芽状态” 〔1〕而一定条件下的自觉性的完成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被更高的自觉性所代替。尽管如此,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自觉性和自发性仍然可以区分为不同质的层次和类型。 从纵向看,自觉性可分为高低不同的两个层次。人的低级形态的自觉性同动物相区别,表现为“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的自觉性 〔2〕人的高级形态的自觉性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产生以后才会产生,它是“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的自觉性。 〔3〕前一种自觉性自从人脱离动物界、产生人的意识时就产生了。人把自己同周围环境区别开来的意识就是这种自觉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4〕这种自觉性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的发展,其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一直到资本主义灭亡之前,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为它不会使人摆脱“生存竞争”,不会使人最后脱离动物界。只能看见人们行为的眼前的直接利益,而不能预见较长远的社会后果,就是这种自觉性的特征。如斯大林所指出的,这种“自觉活动只限于这种日常个人利益的狭隘范围”。 〔5〕与此不同,人的高级形态的自觉性,是人的能动性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表现,它的特征在于把握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仅能够预见行为的直接后果,而且能够预见行为的较长远的社会后果。这种自觉性虽然是在低级形态的自觉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不能离开后者而单独存在,但它毕竟是自觉性发展中的质的飞跃。 从横向看,自觉性可分为个体自觉性和社会自觉性。所谓个体自觉性,就是社会活动中的“个人意图和目的”。所谓社会自觉性,则是“个人意图和目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表现,是许多单个人的自觉活动的结果。个体自觉性在社会生产中是普遍存在的,但它又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表现为社会的自觉性。在阶级社会中,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尽管其中某些个人的意图和目的同社会发展的规律偶然地相一致,但在总体上却由于个体和社会相分离,偶然和必然相对立,因而不仅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来支配历史,反而始终受到历史内部的客观规律的支配。 不能笼统地说自发性在今天具有“积作极用”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人类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的自觉性应该具备这样两个特征:一、它不仅要看到行为的直接后果,而且要预见到行为的较长远的间接后果,即具有科学预见性;二、它是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计划的社会整体自觉性,而不是脱离社会整体、同社会整体目标相背离的个体自觉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体自觉性仍然是社会自觉性的基础因素,微观积极性仍然是宏观积极性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个体自觉性和社会自觉性的关系告诉我们:社会整体自觉性、社会整体活力,不是个体自觉性、个体活力的线性叠加;宏观自觉性、宏观积极性也不是微观自觉性、微观积极性的简单放大。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经常看到,脱离宏观整体调控的微观个体自觉性、积极性,往往象分子的“布朗运动”那样相互抵消,有时还会产生消极作用。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自发性还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应当加以利用”,这种观点未免失之于笼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自发性固然不能完全避免,但是,能够起积极作用的只能是个体自发性和局部自发性,而不能是社会规模的自发性。个体的或局部的自发性是在社会宏观自觉性调控下的微观自发性,这种自发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反映事物的某些客观规律,又不致在发生偏差的情况下给社会造成大的危害。因此,就某项具体的经济活动来说,是有计划地自觉控制好,还是让经济规律去自发地调节好,这是可以根据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作出不同选择的,决不能不顾条件一概否认自发性的某些积极作用。社会规模的自发性则不然。所谓社会规模的自发性就是全社会在没有认识和掌握事物本质和规律情况下的一种盲目性。这种自发性或盲目性无论如何没有积极作用。因此,《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确地指出:“即使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它的广泛发展也会产生某种盲目性,必须有计划的指导、调节和行政的管理”,而不能任其发展。况且,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阶级,一个政党,当它有意识地“让经济规律去自发调节”的时候,说明已经不是自发的而是自觉的了,因为这时已经把这种自发性作用的方式、范围、后果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在这里起积极作用的仍然是个体的或局部的自发性,而不是社会规模的自发性。 不能把自发性同客观规律相等同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发性是对自觉性和计划性的检验”,“不研究自发作用或自发现象,就无法达到自觉”。显然,这是把自发性同客观规律本身相等同了。因为能够检验主观的自觉性和计划性是否正确的只能是客观实践和客观规律,即通过实践把主观的计划同客观实际、客观规律相比较,符合的就是正确的,不符合的就是错误的。所以,只有把这里的“自发性”理解为客观规律本身,上述命题才能成立。 之所以会出现把自发性同客观规律本身相等同这样似是而非的观点,是有其主客观的原因的。从客观上看,自发性同客观规律之间确有某种联系。在一般情况下,自发性虽不象自觉性那样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但却为客观规律所左右;它虽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规律,但却能消极被动地反映规律。自发性同客观规律之间的这种特殊的联系,容易使人产生把它们等同起来的错觉。从主观上看,是因为人们没有注意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的区别。恩格斯指出:“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同的。在自然界中(……)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反之,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 (6)这就是说,在自然界,规律是完全自发地发生作用的,或者说,规律就是自发性;而在社会领域,却不能说规律就是自发性,尽管它往往自发地表现出来。把社会规律等同于自然规律,等同于自发性,不仅夸大了自发性的作用,也取消了人的主观努力,容易导致宿命论。 =========================================================================================================== 自发性的秩序及其法律——评哈耶克的社会法哲学理论 作者陈湘文 摘要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是他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哈耶克自由主 义理论的主要基石。哈耶克认为自发性的秩序才是人的自由和社会繁荣的合理秩序,反对人为设计和理性的滥用。法律是自发社会规则的语言化表述,自发性的法律 是自由的保证。哈耶克的理论在西方学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受到不少学者的批评。  马克思与哈耶克的分歧在于对社会是自然性的 还是自发性的的不同理解。由此,他们对在这种社会中个人是否自由的问题亦作出了不同的回答。马克思充分证明了哈耶克所认定的自发性社会只是短暂、临时的过 渡状态,资本主义社会不是自发性的社会。。。。。。。。。 ===================================================================================================== 考研政治中自发与自觉的区别 匿名 | 浏览 139 次 2014-09-09 11:06 2014-09-09 11:24 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也研究过。我在查看“自在阶级”与“自为阶级”的区别时看到一些可以参考的资料,现复制过来: 我们说,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是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自发和自觉应该怎么理解呢?怎样才能算是自发或者自觉呢? 自在阶级vs自为阶级: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用来表明无产阶级的政治成熟程度和觉悟程度不同阶段的两个术语,“自在阶级”是指处在自发斗争阶段的无产阶级。这时,无产阶级还没有觉悟到把资本家当作一个阶级来反对,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阶级和独立的政治力量,不了解自己的历史使命。“自为阶级”是指进入自觉阶段的无产阶级。这时,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长期斗争中已经成熟起来,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有了革命理论的指导,认识到本阶级的历史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政党,进行着有领导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 自发斗争vs自觉斗争:即无产阶级作为“自在的阶级”与 “自为的阶级”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无产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于无产阶级在其发展过程中政治成熟程度和觉悟程度的不同,它所进行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就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当无产阶级还是“自在的阶级”时,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处在第一阶段,即自发斗争的阶段。这时,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即只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各个现象的片面及其外部的联系,而未能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觉悟到把资本家当作一个阶级来反对。工人们以为自己陷于贫困是由于机器和厂房造成的,而不了解其根源在于资产阶级的剥削。因此, 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以捣毁机器、焚烧厂房等形式进行,斗争是分散的、自发的。18世纪70—8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破坏机器的运动,就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自发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不断成长壮大,到19世纪30—40年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客观需要, 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就由自发斗争的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即自觉斗争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采取自觉的、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认识,从此便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他们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认识到自己陷于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要摆脱剥削和贫困,必须组织起来,在自己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在自觉斗争的阶段,无产阶级把斗争的锋芒指向整个资产阶级。 ================================================================================================= 自发性与自觉性 黑夜里的牛 根据已经翻译成中文的文献,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自发性和自觉性问题。有时候还会对工人的觉悟抱以较高的评价,比如认为狄慈根独立发现了唯物辩证法。所以,有人就此认为列宁和考茨基他们所讲的“灌输论”“修正”了马克思主义。其实,虽然马恩没有明确阐明自发性和自觉性的关系,但他们的论述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这一问题。在发表于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两位导师明确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注:“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1888年英文版中是“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推动所有其他部分前进的部分”。——编者注);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①这段叙述是把共产党当做工人运动的先锋,即自觉的力量看待。共产党的这种自觉性依赖于理论的高度和彻底性。这一彻底性集中地体现在马克思最著名的宣告之中:“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② 工人阶级的解放只有在消灭资本主义的时候才能实现,但工人生存条件的改善或者对恶化趋势的抵抗,却可以在资本主义的既有条件下完成。面临着恶劣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无产阶级,自产业革命开始后就与资本家进行斗争。这些斗争的目标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在不反对雇佣劳动制度的基础上,争取更高的工资、更安全的工作条件、更短的工作日等等。这些改良斗争不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根基,却会影响资本家的利润率,因此绝不会轻而易举地达到,必须经过通过漫长的有组织的斗争。市场经济的规律促使工人阶级走向行业的联合,因为不这样做,作为卖方的工人将失去或极大削弱与作为买方的资本家的谈判筹码。就像资本家废除封建特权,农奴逃出封建主的领地一样,处于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人通过罢工等手段发展既有的生存条件。这一斗争是自发的。 工人阶级的自发斗争使得工人阶级逐渐联合成一个整体,而在经济斗争中得到壮大的工人阶级不可避免的会提出政治诉求。如果工人阶级被最终能导致其解放的思想所影响,那么这种政治运动就必然会带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终消灭。所以,资产阶级一旦认识到工人阶级的自发斗争是不可阻止的,就会想尽办法将这种斗争局限在经济斗争的领域。比如,工人阶级最早组织起来的英国,同时也是最早产生了工联主义思想。工联主义的主要主张,就是主张阶级调和,宣传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是协调一致的,主张进行纯经济的斗争。③ 所以,我们说的自发性,不是指工人在斗争中纯粹是“自发”的,没有眼光没有理论没有战略,而是说这种斗争是在工人阶级没有认识到——也不需要认识到——自己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性的情况下,由现实的经济利益所推动。斗争的目标也能为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容纳。自发运动存在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发展过程,斗争中的群众也在不断学习,变得越来越善于进行这种斗争。而自觉性则是指旨在推翻资本的政治统治并全面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列宁称之为社会民主主义的)的斗争。与自发斗争一样,自觉斗争也会经历一个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不同的是,自发斗争不需要任何自觉性即社会主义的意识也能开展,但自觉斗争却既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又不能脱离自发斗争,它只有通过掌握二者才能获得成功。自发斗争和自觉斗争是工人运动的两个的方面。如果自发斗争不发展为自觉的斗争,工人阶级变不能获得解放。但认为自发斗争天然高于自觉斗争,或者自觉斗争天然高于自发斗争,都是不正确的。不过,客观情况是,由于资产阶级对于工人阶级自觉斗争的恐惧,国家机器会更加防范自觉斗争,往往就造成运动的自觉方面远远地落后于自发方面。 那么,工人阶级能否通过自发斗争自行达到自觉,即运动自身创造出一套“马克思主义”呢?列宁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导师在《怎么办?》中讲道:“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④各国的历史都表明:工人阶级单是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即必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作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工人所必要的某些法律等信念。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按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俄国的情况也是一样,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学说也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到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个时期,即到90年代中期,这个学说不仅已经成了‘劳动解放社’十分确定的纲领,而且已经把俄国大多数革命青年争取到自己方面来了。”⑤ 列宁写作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里,无论工人阶级还是资本主义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资本主义而言,它已经发展到可以完全把工联主义包括在自身之中。而工人阶级方面,也由于教育的普及,文化程度取得显著提高,至少主要工业国的工人阶级都已经基本具备了诸如阅读、计算等基本的文化素质。而且,社会主义运动曾经在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取得了胜利,留下了极其巨大的遗产。这些遗产不光是各种社会主义的文字资料,还有人民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记忆。在这样的特殊社会条件下,列宁的论断是否已经失效了呢?根据客观情况来看,列宁的论断仍然成立。以新生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为例,社会主义运动在党变质之后,就迅速地衰落,并没有受到来自工人阶级的大的自觉(即从社会主义意识出发的)抵抗。而新生的工人阶级,虽然长年在血汗工厂里受到中外资本家剥削,其中独立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革命工人的,极其罕见。绝大多数工人的思想仍然被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掌握。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是靠共产党里的左派,文革造反派“余孽”,学院里倾向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和左翼学生传承和发扬。这与列宁讲的当时俄国的情况是类似的:“当时一方面有工人群众的自发的觉醒,——趋向自觉生活和自觉斗争的觉醒;另一方面又有一些用社会民主主主义理论武装起来而竭力去接近工人的革命青年”。⑥ “工人阶级的本能”是一个时常被提及的概念。出于对非无产阶级的出身不自信,又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自己能够给运动带来什么价值,有些同志就机械地把阶级和阶级意识混为一谈,认为工人依照自己的本能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列宁的时代也有这样的一些人。列宁认为他们“忘记了本能性也就是社会主义者所应当予以帮助的那种不觉悟性(自发性),忘记了在现代社会里‘最初碰到的’思想体系总会是资产阶级的(工联主义的)思想体系。”⑦无产者像其他任何阶级的群众一样,也是现存社会的产物。群众依照“本能”,不断总结经验,完全可以进行经济斗争。但群众如果不学习思考马克思主义,依照什么本能,根本无法自动达到对自身与现存秩序的关系的正确认识。在这个问题上,任何退却和犹豫都是为资产阶级思想束缚群众的大脑提供便利。 某些同志一听说有人说“社会主义者是自觉的而工人是自发的”这类观点,就十分不满。他们认为这样提是看不起工人,自以为是。其实,只要承认“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自发地而又最厉害地迫使工人接受它”,使得“自发地倾向于社会主义”的工人中大多数不能自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就不得不承认工人中存在着自觉的少数和自发的多数之间的矛盾。无论这些自觉因素产生于普通工人还是产生于本阶级和其他阶级的知识分子群体。强调知识分子是作为运动的自觉因素加入进来,并不是否认工人阶级中能够出现掌握社会主义思想的革命工人。实际上,由于工人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文字资料的广泛存在,以及网络的普及,善于思考问题的工人是完全有可能通过学习成为社会主义者的。但是,这样的工人一旦成为了社会主义者,就主要的变成了运动中自觉的方面。觉悟的工人同样存在着如何去领导其他尚未达到自觉阶段的工人的问题。 觉悟工人和觉悟的知识分子之间的差别体现为不同的革命分工,不能武断地说谁高谁低。无产阶级的坚定性,是指他们作为一个整体不能被收买,必然不断革命直到解放全人类。并不是说他们中的先进分子相对革命知识分子就一定更坚定。中国“六大”就是按照“工人高于小资知识分子”的原则,把向忠发扶上总书记的位置,还选举大批工人为中央委员。这些革命工人并没有像共产国际期待的那样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要,恰恰相反,大批工人出身的中央委员变节,尤其是向忠发顾顺章等,他们的叛变使党组织遭受巨大的损失。客观地说,相当多的知识分子党员不仅坚定,而且善于做群众组织工作;而有些工人革命家,反而经不起威逼利诱,做出背叛党背叛无产阶级的事情。 工人参加工人运动大多是所处的经济地位所要求的,而其他阶层(包括工人阶级出身的学生)之所以投身工人运动,很少直接被经济利益推动。一些人由于某种道德感或者说同情心,想要做一些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慈善工作,这样的人是自发地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自觉因素进入工人运动,把工人运动限制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还有一些人先是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认识到只有通过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才能实现人类大同,然后积极地参与到工人运动中来。后一类人就是运动的自觉因素。需要注意的是,说他们是自觉因素,并不是盲目认为他们天然能领导工人。实际上,由于运动的自觉方面往往落后于自发方面,这些没有斗争经验的革命知识分子一般都是缺乏经验的,不经过痛苦的学习,没有办法完成其使命。而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深入群众,掌握群众的语言和思想状态,使得自己善于把无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与工人最切近的需要结合起来。 虽然列宁否认工人自发运动能够“创造出而且一定会创造出独立的思想体系”,但从逻辑上讲,独立于自发运动之外的知识分子即便不出现,工人也能够逐步掌握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这一进程会慢很多和曲折很多(到底慢多少曲折多少我们无法估计,就像一位工人同志以半开玩笑的口气说的,也许要一千年!)。不过,既然通过理论学习认同科学社会主义的各个阶级知识分子(其中就包括无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已经产生出来了,就不可能把知识分子放在一边,任由工人自己去寻找从自发到自觉的道路。各国的革命史也表明了,革命知识分子一旦与群众相结合,将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许多同志十分排斥知识分子,认为他们是“小资”,落后,不仅不能领导群众运动,自己还需要群众运动的刺激才能保持其进步性。但这些同志的说法不仅贬低了知识分子的作用,还对工人运动做了过度的美化。同时忽略了两个事实:第一,现在中国信仰社会主义的知识青年有相当多是理工科背景的,毕业后就成为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他们的工作环境与典型的知识分子有很大的不同。第二,在这里狠批知识分子的,往往本人就是知识分子,而我们认识的一些工人出身的同志,对知识分子的软弱性等毛病,相反还报以更大的宽容。 自发性和自觉性之间是有差别的,而差别就会造成矛盾。它们可能会相互结合,也可能相互脱离甚至对立。既有自觉性脱离对自发性掌握而演变为政治密谋,也存在自发性摆脱自觉性的领导,蜕化为改良主义的情况。不能仅仅强调自觉因素脱离自发因素的问题。无产阶级政治领导人中出过修正主义叛徒,工人的经济斗争组织中也出过改良主义工贼。自觉和自发的辩证关系不仅存在于运动的两个方面和群体之间,甚至还会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现代的工人运动必然会造成一批工会和党的官僚,这些官僚最初参与运动的原因是为了追求社会主义,但随着生活的稳定和资产阶级国家对革命的压制,自发性压倒了自觉性,就很可能会满足于改良斗争,抛弃对最终目标的追求。而工人也可能会通过自己的学习,把自发性提高为自觉性,逐步认识到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获得本阶级的解放。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发性和自觉性是无产阶级运动的两个方面。前者是资本主义制度内的改良斗争,后者是试图消灭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自发性不代表低端,自发斗争的充分发展,会使得无产阶级团结成一个整体,无论这个整体是否走社会主义道路,都意味着力量的发展;自觉性也并不代表高端,如果运动的自觉方面不善于掌握自发方面,那这种自觉性就是低水平的。在最初阶段,自发性力量和自觉性力量的发展往往是分开的;而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就必须把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无论自觉性来自于知识分子还是工人自己,都是运动取得胜利的必要因素。自发性和自觉性并不是直接对应到知识分子和工人两个群体。只不过是说,在运动初期,自觉力量一定是弱小的,知识分子革命者肯定甚少出于自发斗争的原因加入运动,所以自觉性因素就较多地存在于知识分子之中。工人如果觉悟,完全可以承担知识分子革命者所完成的职能,而历史表明,这样的工人随着运动的发展会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他们不会去幻想每一单个的无产者都能通过理论学习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并投身革命。但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脑力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使得工人阶级能够自主掌握理论并从而发展自觉性的机会大大增加。目前,这个群体中产生的社会主义者还更多地自认为是知识分子或小资,但这仅仅是就他们获得社会主义观念的途径来说。客观地看,他们的阶级归属已经与以往时期的革命知识分子有了很大的差别。 下面再谈一谈自觉性和自发性的具体组织形式的问题。 各国历史表明,自发性所要求的组织是工会,而自觉性所要求的组织是政党。关于前者我们不用多说。关于后者,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说到,“(1)革命家组织;(2)尽量广泛和多种多样的工人组织(我只说到工人阶级,当然也认为其他阶级中某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参加这些工人组织的)。这两种组织就构成为党。”⑧关于工人组织和革命家组织,列宁在《怎么办?》里有如下的描述: “社会民主党的政治斗争要比工人们对厂主和政府进行的经济斗争广泛得多,复杂得多。同样(并且因此),革命的社会民主党的组织也一定要与进行这种斗争的工人组织不同。第一, 工人组织应该是职业的组织;第二,它应当是尽量广泛的组织;第三,它应当是尽量少带秘密性的组织。相反,革命家的组织所应当包括的首先是并且主要是以革命活动为职业的人。既然这种组织的参加者都有这种共同的特征,那么,工人和知识分子之间的任何区别也就应当完全消除,更不用说他们各种不同职业之间的区别了。”⑨ 关于革命家组织,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列宁认为要在专制环境下斗争,就必须把群众组织政治任务减少,而把善于跟政治警察做斗争的人结合起来组成秘密的革命家组织,去完成这些政治任务。虽然列宁的时代跟我们一样,都是一个专制国家,但社会条件还是有着极大的不同。最大的差别是科技的发展导致了现实世界的全面数字化。具体说来,就是通信的普及,全面的社会监控,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不仅人的各种特征被数字化,物理世界也映射到虚拟数字空间中了。个人是否还具有与政治警察斗争的能力,斗争的方式是在物理层面的“隐藏”,还是在数据层面的“遮蔽”,这是需要通过实践去回答的问题。但是,现在的政治斗争仍然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相比于列宁的时代,甚至更加浩大。所以,就组建一个专门化地完成政治任务的群体这一点来说,列宁的观点仍然适用于当下。不能看到一些新变化就否定列宁的观点,更不能因为自己素质差,就认为此路不通。我们要提醒自己,此路不通,未必有别的活路。 那么,党所做的工作,相对于自发的工人组织所做的,有什么差别呢?有很多差别,而且差别很大。我们现在还没有党,还谈不上党的斗争。回答这个问题还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就引用列宁的一段文字作答,并结束本文: “革命的社会民主党使争取改良的局部斗争服从于争取自由和争取社会主义的整个革命斗争。”⑩“社会民主党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不仅是要争取出卖劳动力的有利条件,而且是要消灭那种迫使穷人卖身给富人的社会制度。社会民主党代表工人阶级,不是就工人阶级同仅仅某一部分企业主的关系而言,而是就工人阶级同现代社会的各个阶级,同国家这个有组织的政治力量的关系而言。由此可见,社会民主党人不但不能局限于经济斗争,而且不能容许把组织经济方面的揭露当作他们的主要活动。我们应当积极地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 ⑾“当工人还没有学会对所有一切(不管涉及哪一个阶级的)专横和压迫、暴力和黑暗现象有所反应(并且用社会民主党的观点,而不是用其他什么观点来反应)时,工人阶级的意识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政治意识。”应该不遗余力地进行政治揭露工作,因为“这种全面的政治揭露工作,是培养群众革命积极性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条件。”⑿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64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5页 ③ 1851年成立的混合机器工人协会和1860年成立的混合木工协会为代表的新模范工会最完整、最系统地体现了工联主义思想。后者拥有坚强的领导和雄厚的基金,很快取得对全国工会运动的领导权。工联领袖把雇佣劳动制度看作是永恒的,否定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提出“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的口号。而争取“公平的工资”的主要手段,就是由资本家代表和工人代表组成仲裁法庭调解劳资纠纷,以达成劳资两利的协议。(来自百度百科) ④ 有同志认为翻译成灌输进去是误译,据英文版,应该是带进去的意思。但灌输和带进去都表示往工人里增加了它本来没有的东西。至于灌输把工人说得太被动了,把社会主义者描绘得太高等等,对于这里的讨论并不重要。 ⑤ 《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47页 ⑥ 《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48页 ⑦ 《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60页 ⑧ 《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463页 ⑨《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323页 ⑩《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77页 ⑾《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72页 ⑿《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84-285页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为什么希特勒如此仇视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哈姆雷特》经典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