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
《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的最知名著作。
哈耶克在书中阐述道,所有的集体主义社会,从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到斯大林的共产主义,都无可避免地会迈向专制极权。
哈耶克阐述,实行中央计划的经济体制必须有一个小团体(统治阶级)决定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和发放,由于没有市场机制和自由价格机制,这个小团体无 从得知正确的情报,也因此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来分配资源和产品。
对于经济计划在实践上的不同意见、加上中央计划者在分配物资上的不断失败,最后将导致 计划者开始运用高压的强迫力量以维持计划的实行。
哈耶克进一步阐述,社会大众会感觉计划的失败是因为国家权力不够、无法有效推行目标所造成 的,这样的感觉会使大众开始投票支持中央集权, 并会支持那些看似“可以让计划付诸实现”的“强人”攫取政治权力。
哈耶克阐述,在经过这一连串的恶化后,一个国家将会无可避免地转变为极权主义。
哈耶克 阐述,“通往奴役之路”代表了国家进行中央计划的开端,随著自由市场制度的瓦解,所有个人的经济自由和人身自由都将化为乌有。
郎咸平吧 http://tieba.baidu.com/p/2018418222
《通向奴役之路》出版时,从社会主义拥护者,到资本主义改良者,甚至依靠政府救助的贫民,无不对他进行抨击,哈耶克由此声誉日下
本书论述了市场与计划两个方面,鲜明的告诉人们: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是通向奴役之路,唯有走市场之路,才能摆脱奴役
在引论中,哈耶克大声疾呼,西方世界的民主国家,有重蹈德国覆辙的危险
一股祟尚社会主义之风,正在这些国家到处弥漫,而作为文明基础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却被人淡忘
哈耶克这里所说的个人主义,不是指惟我独尊、自行其是,而是充分尊重个人的兴趣和选择,每个人都能各显其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自由也不意味为所欲为、无所顾忌,而是说人们干每一件事情,都是出于自愿,并不是被强按牛头喝水,身不由己
哈耶克认为,社会主义是对自由的最大威胁,它天生就具有独裁主义倾向
当法国作家们在描绘社会主义的蓝图时,就认为只有强有力的政府,才能实现他们的理想
独裁较之政府管制更为有害,它从根本上危及到个人自由
因此,以自由为灵魂的民主主义,势必与社会主义水火不容,它们除了“平等”二字以外,别无共同之处.但即便是平等,二者也有云泥之别
民主主义是从自由中寻求平等,而社会主义的平等,只能是从奴役和抑制中实现,因此社会主义的民主,只是徒有虚名
哈耶克坚信,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保障
他把实行私有制的社会,称作“富人得势的世界”,而实行公有制的社会,在他看来,是“只有得了势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
在私有制社会,穷人的机会虽然比富人少一些,但只要通过个人努力,同样可以致富,虽然每个人的收入不 可能均等,但走向致富之路的机会却是均等的,这是真正的社会平等
可在公有制社会里,尽管穷人名义上是公有财产的主人,但实 际上,哪一部分财产也没他的份
不仅如此,由于事无巨细都被当局牢牢控制.老百姓只得低声下气,任人摆布,靠当权者的“恩施”过日子
哈耶克问道,究 竟是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好,还是“只有得了势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好?
在哈耶克看来.一切类型的计划经济都是集体主义
哈耶克认为,迄今为止,对配置资源来说,竞争最为有效,计划是与竞争鲜明对比的,它只有被用来弥补市场缺陷 时,才能与竞争结合起来
如果完全限制竞争,而用计划取而代之.那么结果必将一塌糊涂
哈耶克历数了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端
计划会导致生产 效率低下
在市场经济中,信息浩如烟海,情况复杂多变,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面面俱到,考虑到所有相关因素,因此,分散决策势在必行,由当局用单一 的计划来控制经济,只会弄巧成拙
而且,在计划体制下,企业家的收入和升迁,并不仅仅取决于业绩,而往往由上级主管部门说了算
这样,企业家与其“眼睛朝 内”,在企业埋头苦干,还不如“眼睛朝上”,多与上级部门联络感情
加之在计划体制下责权不清,企业无论亏赚,都与企业家没有多大关系,所以,他们在决策 时,通常并不从企业利益出发,而是投上级所好,看他们眼色行事
事已至此,企业又何谈经济效益呢?
更糟糕的是,经济计划必然导致政治集 权
假如要制定一项登山计划,由于个人的偏好不一致,在选择目的地上,难免意见分歧
或许有人想看泰山的日出,有人想欣赏华山的险峻,也有人想一睹黄山的 风姿……结果大家七嘴八舌,吵成一团,计划胎死腹中
要想计划顺利进行,就得推出一个权威,由他独揽大权,最后一锤定音
这样,而且,要大规模地推行计划,独裁的效果最为明显
因此哈耶克说,独裁和计划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伴相随,形影不离
政治上的专制,又会产生“当代蒙昧主义”
所谓“当代蒙昧主义”,是指“思想的统一性”
在中央计划体制下,当局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总是开动一切宣 传机器一日复一日地向人们灌输同样的思想
结果全体人民形成了同样的思想模式,最后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思想支配一切
“当代蒙昧主义”之所以站得住脚,主 要在于当局炮制了一种“高尚的谎言”,使得人们相信:当局要建立的道德标准.是惟一正确的;
当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正是他们所希求的
比如,30年代德国 政府为了消灭犹太人,找出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大造舆论,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观念: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必先诛之而后快
双手沾满鲜血的德国 青年,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罪孽,反而洋洋自得,充满崇高的使命感
他们空有健康的躯壳,却已经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想
1哈耶克论证了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体系必然走向独裁专制与腐败
举个例子,你的东西如果是与他人公有的,最终大家都要用的时候,必然力大(权高)者得
除非你认为所有 人都像你一样的公平善良,那公有制也许是个好主义
所以,现在把改革的矛盾归罪于市场经济真是莫大的讽刺
要让每个普通人知道自己的权利在哪里,如果被侵犯了,有个地方可以清晰简单的评理
2,1974年10月10日,在诺贝尔奖盛大的 颁奖晚宴上,哈耶克说了这样一番话:“如果当初有人来问我是否应当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会毅然决然地予以反对”
第一个理由,担心这样一个奖项会使 更多的人追逐科学的时髦
第二个理由,诺贝尔奖将赋予那些经济学家以不应有的权威
经济学跟自然科学不一样
一个物理学家,即使获得了物理学奖,也只能影响本专业的物理学家们
而经济学家主要会影响外行:政治家、记者和一般公众
大家都愿意听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对于治理经济,甚至治理国家有什么好主意,而获奖者自己也很容易以为,自己真的是全知全能的
结果,就出现所谓“知识的僭妄”
按照他的说法,现实世界中的很多不很合适的政 策,其实都是经济学家狂妄自负的产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