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政治上极其强调个人自由的右派,在私生活的问题上却又不强调个体自由了呢?

为什么在政治上极其强调个人自由的右派,在私生活的问题上却又不强调个体自由了呢? 右派在社会政治上都极其强调个人的自由,经济上也强调自由放任。基本上给我的感觉就是:即使会弱肉强食,即使会伤害弱者,即使会不平等,那也是个人自己努力的结果,政府不能管。个人的权利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神圣领地。 但是同样是右派,在婚姻、性道德的私生活问题上又变得特别强调集体利益了,他们反对性自由,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通奸,反对堕胎,甚至反对离婚,右派基本上要让人过一辈子只献身一个人的生活。以此保护家庭和妇女儿童的利益。 这里就很矛盾了,如果按照他们对政治、社会、经济的看法:每个人都应该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即使结果不公平。那么,婚姻不应该是来去自由自负盈亏的吗?同样,如果个人私权利是他人不可介入的,那么性自由似乎也可以成立,因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为什么要让渡给另一个自然人?至少,离婚应该是自由的吧。 但是右派在婚姻上,通常会用道德限制人的性自由、离婚自由,强调婚姻的忠诚与责任,以此来保持婚姻的公平,防止弱者受伤害——而这明明是左派在政治上的思想。 相反:追求性别平等,要开放婚姻,要性自由,不允许物化一个人,强调个人自由,要个人感情自决的是左派,而这其实也是右派在政治上的思想。 在公德与私德上,右派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 作者:acel rovsion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745165/answer/426120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首先,你需要搞清楚几个概念。右派的谱系在美国依然很复杂,我们常年说的共和党谱系,包括新保守主义者,拥护新教伦常的保守主义者,和完全依赖某种传统意义的共同体形式的圣经带保守主义者(白右),这三者是完全不同的,你所谓的右派实际上指的圣经带的“白右”。 其次是我们要澄清,我们言说的自由到底是什么?至少分为以下几类, 那就是意志自由,意志自由本身是强调人本身的绝对主体性,共同体本身为自由人联合体,所有人依据不言自明的契约共同保守互相之间的自由行为,所有的互动必须依赖主动性的自由意志,而自由人基本互动界限来自于消极自由(更接近于约翰密尔的消极自由,即保障人类最大幸福预设的界限,即群己权界)并通过这个契约本身形成普通法,来对于整个联合体进行约束,并服从自由人的多数意志。 所以说,对于这种人而言,他们认为,他们可以表示对于其他人少数行为(包括性向,私生活,性伦理)的“不喜欢”(价值判断),但是他们会誓死捍卫少数群体得到“尊重”(法理尊重)的权利。 其次,作为绝对价值(moral)的自由。 即个体自由定义为不被强制也不被役使的自由,即通过让渡某部分自然权利来缔定某种社会契约给某个权威主体,这个主体本身是尊重自然法理和自由人联合意志的公共权威,用于进行justification和实质性保证自由人权利有效,任何自由人从自然状态脱离的自由权利包括财产权都依据这个契约获得有效判定。 那么这种自由,依赖于某个实质性共同体来获得绝对价值本身,这个绝对价值的参考就是新教伦常。美国经常被吐槽成新罗马,所有早期公民遵循《五月花号协议》来到应许之地,建立自组织体,并通过庶民主义的公共议事体系,并尊重某种公共价值(而非公共话语体系)来建构共同体意识本身。 这个共同体意识本身来源于两点: 1,历史语境,或者说历史传承下来的政治语境 2,公共价值本身。 第二点的公共价值就来源“反权威主体”。这个来自于英国,首先是从诺曼征服带来贤人议会,再到议会体制对于税收权利与国王的争夺,以至于到了亨利八世实现了《无承诺不课税法》和之前的《大宪章》,这本书就是反对权威主体和无限遵从自发性的共同体。自由人包括自律和对于公共自发秩序的遵从,并自觉承担公共责任来回馈公共价值本身,入世而自律,此为所谓的新教伦常。 那么真正的问题就来了?什么TM是历史语境? 美国文化成分中一直有一个所谓公理会精神,即他们认为他们遵循上帝旨意和自然法理,来到新大陆建立自由人的自组织体,并顺从上帝延续自民间的规劝,因信称义,并以此传统奉为共同体意识和绝对价值。那么公理会本身提供了绝对价值和历史语境的适配性,在此基础上由“圣经精神“作为文本延续,加上公教改革产生了许多实质性的新教激进人士,本身对于原生自由形态和神学价值的遵从,朴素化了以后,成了圣经带所谓的主流价值。 而他们对于少数性向,女性的一系列歧视和双重标准,并且对于父权核心家庭观念的绝对遵从,在此基础上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性别分工,男性要是成为家庭主体并用武力保卫自己的核心家庭(参见《美国狙击手》),并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贡献给共同体,而女性要blablabla(按照传统基督父权家庭的理念),实际上就是这套主流价值的延续。。。白右们将此奉为绝对价值,来作为价值判断,这就是白右对于女性,少数形象,包括外来种族的极度不宽容态度的来源,体现为三位一体沙文主义,并且他们并没有什么政治哲学逻辑,而是单纯认为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那套公理会主义理所应当值得最高遵从,这群人的歧视心理实际上就是价值观排外。。 而新保守主义者在于他必须遵从现代性依赖对于传统秩序的自发改革,从历史语境延续而来的现代性秩序并作为基本框架,这点与白右不同,所以以乔治威格尔为首的新保守主义者与性别平权人士没有基础上的冲突,而是理念的冲突(反诺斯替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原则)。这又是另一码事了。 ===================================================================================================================================================================================== 小屋住不下政治制度不过是界面,工业体系才是硬件。 474 人赞同 谢邀。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问题。 首先题主描述的这个现象的确存在,只是需要加一个限定条件:题主描述的是英美右派。 否认这一点的同学,请自行戳共和黨 (美國),保守黨 (英國)的介绍。这些右翼政党毫无疑问主张在政治上保护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同时在社会政策上保护传统价值,维系婚姻稳定,反对同性恋、堕胎和不努力工作吃救济的行为。 其次,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个层面是:现代社会是把政治自由和其它方面的自由分开谈的。 小密尔在其名著《论自由》里开篇就说,他要谈论的不是哲学家经常讲的意志自由,而是政治自由。也就是说,他要谈的不是布里丹的驴,也不是高尚的人才自由堕落的人就不自由,他要谈的是政治权利该怎么分配,公权力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干涉一个人的自由行为。 而他提出的标准,就是:公权力绝对不应该干涉一个人的自由权利,除非这个人的行为干涉到其他人享有的同等自由权利。 在这个框架之下,你爱搞基搞基,爱看A片看A片,爱变态变态,只要你不干涉其他人,你随意。 所以一个强调政治自由的人,和一个反对同性恋的人,根本不矛盾。 他可以认为同性恋是邪恶的,但他可以同时坚决捍卫一个同性恋的合法权利。他自己能做的事只有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大声呼吁,直到有一天民主程序认可同性恋是邪恶的,并将之上升为法律。在此之前,他知道自己不该去碰那个同性恋一根手指头。 但是这只解决了这两种主张之间的不矛盾,没有解决题主要问的问题。 所以还有第二个层面,那就是:今天这种保障自由权利的政治哲学观念,与历史上的新教有莫大的关系。 实际上,限制王权、尊重法律、保障自由权利的观念起源非常非常早,比新教要早得多。12世纪就已经有这样的政治学说。 但是这些政治学说转化为现实,确实跟新教有很大的关系。 新教的核心是什么?是因信称义,是个体可以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而无需借助教会这个中介,是每一个信徒都可以是祭司,唯一权威只有《圣经》。 这样一批人首先是信徒。他们看不起不信教的人,他们看不起天主教会内部的堕落、道德败坏、肮脏行为,他们是用更纯洁的信仰来反对天主教那种更堕落的信仰。 而当他们自认为是更纯洁的人时,他们会主张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结成社会共同体?答案是自由个体的自愿联合,换句话说,共和主义。 我承认你是跟我同样道德高尚的人,因此我信任你,认可你的自由权利,不予干涉,是因为我相信你能把你自己范围内的事处理好。反过来你对我也一样。总之我们的共同任务是反对道德败坏又支持专制君主的天主教会。 当然,实际情况中,不同新教教派的主张不太一样。比如路德是比较亲政府的,而加尔文就比较支持搞神权共和。英国国教介于纯粹的新教和天主教之间,但是它反对天主教会,因此带有很强的共和主义色彩。相比之下,1645年内战后许多更激进的新教派别崛起,比如写出《失乐园》的弥尔顿,他是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同时也是某个激进新教教派的秘密信徒。还有写出《大洋国》的哈灵顿,这本书里描写的乌托邦最接近新教的政治理念——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大洋国对不信神的人和低等人,可是一点也不客气。 但总体而言,新教比天主教更富有抗议精神,更靠近共和主义,这是没有疑问的。 所以当公理会,这个新教教派被英国国教迫害后,他们中一部分逃到了荷兰,另一部分乘着五月花号,飘洋过海,来到美国。 他们的目的不是仅仅在这里生活,他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山巅之城。 所以我们来到了第三个层面:美国的公理会精神,也就是后来成为美国保守主义核心的精神,它到底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这是《五月花号公约》中的内容,签订者是一群清教徒。 Wee shall finde that the God of Israell is among us, when ten of us shall be able to resist a thousand of our enemies; when hee shall make us a prayse and glory that men shall say of succeeding plantations, "the Lord make it likely that ofNew England." For wee must consider that wee shall be as a citty upon a hill. The eies of all people are uppon us. Soe that if wee shall deale falsely with our God in this worke wee haue undertaken, and soe cause him to withdrawe his present help from us, wee shall be made a story and a by-word through the world. Wee shall open the mouthes of enemies to speake evill of the wayes of God, and all professors for God's sake. Wee shall shame the faces of many of God's worthy servants, and cause theire prayers to be turned into curses upon us till wee be consumed out of the good land whither wee are a goeing. 这是约翰·温斯普罗著名的“山巅之城”布道词,他是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这是一个1629年由一群清教徒成立的殖民地。温斯普罗宣称,英格兰已经亵渎了信徒与上帝之间的契约,他们来到新英格兰就是要重建这个契约。这个使命使得他们的城市成为了山巅之城,所有人都在看着他们,他们是世上的光,要让上帝的敌人蒙羞。 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最激烈的时候,美国一个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演说中引用了这篇演讲词。11天后,他当选总统,他就是约翰·肯尼迪,曾经支持过麦卡锡,在位时迫使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上退步,也在柏林喊出了那句Ich bin ein Berliner(我是一个柏林人)。 这种精神是深入美国精神骨髓里的,即使是民主党,在那种情况下,也会露出獠牙。 他们视自己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对内保障每一个人的自由权利。但他们视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美国是独特的,是“例外”的,是山巅之城,是应许之地。他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就是向所有人展示他们作为上帝选民的独特性,这其中包括他们在道德上的纯洁性。所以他们一方面坚决主张自由权利,反对政府干涉,另一方面又宣扬家庭和谐、勤奋工作等价值,并且出于宗教理由反对堕胎、同性恋合法化等话题。 他们就是美国那些保留清教徒特征最多的右派,也是美国“核心价值观”的把持者。当然,由于美国宪法确立的政教分离原则,他们不会纯粹用宗教观点去看待国内国际事务,但是他们骨髓里的精神依然传承了下来。至于山巅之城外面的世界里,那些“不信者”和“上帝的敌人”是谁,答案不言而喻。 ================================================================================================================================================================================= 冷哲个人公众号“冷风吹牛” 534 人赞同 其实,经济、文化、政治这三个方面的左右,往往是要分开看的。 纳粹虽然被普遍认为是极右翼,但一些经济措施其实偏左,之所以认为是极右翼,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光谱上是极右。 但如果一定要分一个统一的左右翼,也不是不可以。左和右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其实他们的区别并不在于喜欢自由还是管制,是喜欢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而是在于他们对于社会改变的态度。 在社会进步角度讲,左和右相当于油门和刹车。左是总想要把社会往新的方向改,右总是觉得传统一点比较好。没有左,只有右,这个社会就一潭死水,不会发展。只有左,没有右,这社会的发展往往就异想天开,什么乱七八糟的主意都敢拿出来试,社会也会受创。所以可以说,左翼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而右翼则是社会的稳定器。 好,我们回来讲题主的问题,为什么美国右翼在政治上强调个人自由,而在私生活的问题上却又不强调个体自由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对于欧美来说,这两点都是当下的传统。 美国右翼强调政治自由,那只是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的。其实在美国,左翼要求的政治自由比右翼还要高。 比如说,关塔那摩不经审判就把人关进监狱。右翼往往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左翼却觉得这是危害自由。 左右翼的观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些最后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左翼观点,最终也会变成右翼观点,而左翼则会继续向前迈一步,两方又形成差异。 有产者与无产者的在政治上要平等。这曾经是右翼抗拒的、左翼推动的。最后全社会觉得这也挺好,于是接受了。所以这个东西就变成了欧美左右翼共享的一种观点。然后是不同肤色的人平等、男女平等,等等。而1900年的左翼,大多数也是不支持同性恋婚姻的。 ———————————————————————————— 那么在中国这里,就比较有意思了。 中国的左右翼和欧美的左右翼总是对不上号。有的人说是恰好相反。其实不是。 中国的左翼偏保守,而右翼呼吁改革。有的人说是中国的左右翼和欧美的左右翼恰好相反。其实不是。 中国现在的所谓左翼,放在1930、1940、1950,甚至1960年代,都是货真价实的左翼。他们执行的是几乎最左的经济政策。但如今这只能说是成为了当下的传统,所以现在一般所说的中国左翼,其实是真正的右翼。中国左翼的经济主张,在中国是一个传统,不是一个改革方向。而中国左翼的文化主张往往也较为传统。站在中国的角度,中国政府是一个中右翼政府,而不是左翼政府。 现在一般所说的中国的右翼,也不是欧美的左翼,而是欧美的中右翼传播过来的结果。他们引领了很多的改革,但这与其说是推动改革的左翼,不如说是很大程度上照搬欧美成熟经验——毕竟那个是少有的成功经验。你会注意到中国右翼很多代表人物,对欧美左翼往往并不赞同,而是认同欧美右翼。所以,中国的话语权其实掌握在两个右翼手上:基于中国传统的右翼和基于欧美传统的右翼。由于欧美右翼已经接受了一些中国传统右翼尚未接收的文化和政治理念,所以从某些角度看起来,似乎中国“右翼”要比中国“左翼”(亦即中国传统右翼)偏左(欧美意义)。但问题是,在一些其他问题上,比如社会公平,中国“左翼”还是是比中国“右翼”偏左的(欧美意义)。因此,按照欧美的标准,中国左右翼的划分非常混乱。 基于中国现实的左翼,有一些模糊的形状,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力量。这是因为我们历史上走了一条极左的道路,但又一直比较落后,花了几十年往回退了一些,发展良好。但未来到底要向哪里走,还没有非常完整的共识。 ———————————————————————————— 现在有一些人开始莫名其妙地对欧美左翼抱有某种优越感。一说话就是”白左“有多蠢多蠢。 其实我这么说吧。不做事,就不会犯错。要改变社会,就一定会有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有的社会改革,玩砸了就是玩砸了,不可行就是不可行。但这并不意味着维持现状不变就是出路。所以,我们一定会看到“白左”犯很多蠢、出很多错,但也不要以为右翼就高明到哪里去了。被社会普遍接受的社会发展路径,必然是左翼给出的,而不是右翼。左右翼就是社会逐步发展所需的一个均衡。社会改良,步子太大会扯到蛋,步子太小就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 David Rand害羞的学霸 157 人赞同 谢邀, 题主,你所说的“左派”和“右派”是常见的左右光谱的概念: 但是我告诉你,这个光谱过度简单。前几年流行一种新的XY线4象限坐标。 作为代表政治观整片光谱的示意图这比较精确,能够放映政治界方方面面的。 坐标Y线的左边一半和右边一半就是传统说的“左派”和“右派”。但是,加了一条X线,左派和右派都分成两个象限。题主说的“右派”其实是右上角象限,这就是共和党目前大部分政客的位置:Ronald Regan, George W Bush, Mitt Romney, Sarah Palin, Rush Limbaugh, Jeb Bush。注意,右上角最极端的角落叫“法西斯主义”。但位于右上角并不代表法西斯主义思想,因为每个象限有极端的也有中立的(靠近中央的)。右上角就是经济右派政治保守的一族,一般是基督教比较保守的分支,比如福音基督教。反对婚前性行为,婚外情,堕胎的就是这群人(其实不只他们反对婚外情,美国人右派左派谁都不表示婚外情是好东西)。还有,反对离婚现在也不多,基督教徒也会离婚,并不像以前那么忌讳。 题主请注意一下右下角的存在。在这象限,经济思想和保守派一样(主张自由市场什么的),但在政治光谱(Y线,也就是对社会,性等问题主张自由)他们和左派(左下角象限)一样。对了,这种思想有个名称:Libertarian(自由意志主义)。Libertarians占美国人口的大约20%(具体难说因为这类总有人流入流出,而且这类人不喜欢标签)。很多企业家,创业家,硅谷大牛是Libertarian。有个正式的Libertarian党但很小,大选时不到1%,根本没人把它当成一回事(因为美国两党制太固化了)。反正,他们有时候支持共和党,有时候支持民主党,有时候对两个党都不满或者都无所谓,就不投票。他们几个喜欢靠名气和资源宣传他们的思想,支持某个候选人或者提高大众对某个问题的意识(比如环保,比如大麻合法化)。 美国的茶党很多想法和Libertarians很像,主要是都偏经济光谱的右派,但都对保守基督教重视的问题(堕胎,性行为,卖淫,毒品合法化)主张自由的角度。和茶党可能有些冲突是外交政策和种族主义。茶党比较穷兵黩武,也出现过不少极端种族主义分子,Libertarians则主张美国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事,主张减少美国军事火力。不能否认Libertarians中有种族主义的想法(美国什么派可能存在种族主义,很难彻底消除),但我相信很多Libertarians因为做生意,和外国人接触,没那么超级大国的自豪感,爱国主义的骨髓,而是希望外交关系应该促进跨国经济合作。 ================================================================================================================================================================================== 匿名用户 104 人赞同 你所说的自由,实际上是美国左派(liberals)所理解的自由。 美国左派(liberals)所信奉的自由,包括性别平等,开放婚姻,要性自由之类,其实都是对于个体选择的论述。若从本质上,左派跟右派所提倡的自由并没什么区别,因为右派的理念就是反对公权力对私人领域的干涉,个体的生活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自由。 而两者之所以在政治上针锋相对,根源在于:右派认为除了个体自由之外,人类还应当在共同体中生活,并建立各自的共同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包括婚姻制度,也包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左派否认存在某种共同价值观,只相信个体自由的绝对价值,在政治上奉行无差别的多元主义,而体现在论述中则是价值虚无主义。 一、自由是什么 自由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免于物役的自由;一是免于他人强制的自由。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从事一种经济生活,进行物质利益追求时,是受制于必需性,故而不能称为自由。这样一种生活可以划为私人领域,同时认为私人领域无自由可言。汉娜·阿伦特就把家庭称为“暴力阶段”,因为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专制、暴力与不平等是被允许的。 左派常提的“自由”,和你们所了解的所谓自由,实际上值得都是这种私人领域的“自由”,实际上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因为无论是性别平等,开放婚姻,要性自由,这些都是属于个人私域的事物,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私域负责。喜欢开放婚姻是你的私事,性自由也是个人的抉择,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到政治领域来讲述。 右派则承认共同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小到家庭,大到邻里以及民族,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共同体里,个人必须在共同体中获得自我的认同和感情归属。每个共同体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为共同体内的个人提供庇护。在右派看来,共同体才是自由真正得以实现的场所。自由始终是政治领域之内的事情,真正的自由只在政治领域即共同体的空间中才有实现的可能。人们一旦摆脱了物质生活的必需性的纠缠,步入共同体的空间之中,才进入了自由的领域,获得自由的可能性。 所以右派将私人生活视为前政治手段,排除出政治领域,认为它们与自由无关。 二、自由离不开共同体 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有伦理生活和道德生活的区分。在他看来:ethical(伦理的)是自我关系的领域,moral(道德的)是他我关系的领域。对应到左派与右派的差异中则是,左派把ethical(伦理的)当作至高无上的,摈弃了任何moral(道德的)上的价值阐述;而右派在尊重ethical(伦理的)的独立性的同时,尚强调moral(道德的)对于个体自由的意义。 人是社会的产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或大或小的共同体内。个人的价值和自由是在共同体的发展过程中构型的。泰勒指出:“我并不能孤立地,而只能通过部分公开部分隐蔽的对话和协商,来发展我的特性。”因此自我本质上依赖于社会的语境,相对于社会并不具有优先性。桑德尔认为,自我的主体性不能脱离共同体,个人的认同和属性是由共同体所决定的。因此个人不能自发地选择自我,而只能发现自我,是共同体决定了“我是谁”而不是我选择为“谁”。 泰勒等人认为,自由意味着对他人自我的尊重,因此每个人自我的独特性都应当得到承认,并在承认的基础上构建平等的对话协商关系,即泰勒所谓“承认的政治”,而共同体为这种自由提供了实现的场所。在右派看来,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与这一观念相应,自由的政治不是传统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民主,而是一种“差异政治”,即“承认每一个人都有他或她的独特的认同”,从而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和谐的统一。 因此基于共同体主张自由的核心是对多样性的尊重,而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得到这种尊重。共同体是向所有人敞开的,共同体的本质就是多样性。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在共同体中真诚地进行感情交流,友爱互助,互相了解,共同参与共同体的事务。 三、脱离共同体的自由没有保障 近代以来,左派自由主义对于各种政治学说的影响极大,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可能绕开左派自由主义的理念。但在实践中,与之伴随出现的却是奴役、专制与暴力。 共产主义理论极其强调自由,反对家庭、国家和社会共同体对个体的压制,不仅强调实行财产公有制,而且声称要消灭家庭和一夫一妻制。法国大革命声称取消家庭,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曾经广泛流行过”杯水主义“,延安也曾经有过一段”性解放“的时期,左翼政府其实是性自由与开放婚姻的先驱。 但是,伴随着家庭与传统价值观的消亡,国家与政权便开始肆无忌惮地剥夺个人权利与自由。从巴士底狱走出的通奸者被送上断头机,苏联开始打击”资本主义的恋爱观“,王实味与野百合倒在了血泊中。刚从传统共同体逃离的年轻人,随后就发现自己陷入了极权主义的牢笼,不仅再没有所期望的性自由,就连选择个人生活的自由都没有了。 盖因左派把个人置于共同体之前,主张个人权利的绝对性,没有认识到任何的权利都是社会的产物,是历史地形成的,所导致的后果,就是把“绝对自由”视为个人的规定性,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已经脱离了他具体、现实的社会历史情境,而成为一“法人”,是由一系列法权所规定的抽象物,人与人的关系不是泰勒所主张的“对话”关系,缺乏真正的感情交流,而被抽象为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而构建在抽象关系上的个人,在现实中会面临诸多困境。因为抽象关系需要得到权力的确认,这就使得左派极其强调政治立法与政府干预。左派所要求的自由,则是打破了个体与公权力之间的私域,其实是将个体自由全部交付给国家机器,所以左派的政治主张,无论是女权主义、同性婚姻还是性自由,向来都是要求政府加强干预,利用公权力来破除个人私域的抵制,并实现在国家面前无差别的自由。 而左派摈弃共同体的后果则是,国家与个人之间作为缓冲地带的私域被消解,个人成为完全独立而又无联系的个体,这就是”原子化“。个体在”原子化“的同时,国家的公权力却无限膨胀,公权力既可以破除私域的限制,自然也能进一步干涉个体的自由。而失去各种共同体的抵制,”原子化“的个人在国家机器面前毫无抵抗能力,更别提个体自由的存在与否。 假设即使得到了左派想要的自由,我们也不难看出,这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四、政治语境的困惑 @伊卡鲁斯二号 提到: 持性自由观点的人说:“我可以自由地选择性伴侣,同时,我也允许别人自由地选择性伴侣。”持保守观点的人说:“我不允许别人自由地选择性伴侣,我自己也保证绝不自由地选择性伴侣”——两种观点在权利义务上都没啥不公平的,而且也具有普遍执行性。那么社会到底要过谁想过的生活呢?假如一个人觉得性就是自由的,另一个人觉得性就是保守的,谁也说服不了谁,未触犯法律的道德领域又不可能动用国家公权力的权威介入来判定谁对谁错,那到底听谁的? 这恰好反映了我们当前政治语言的困境,关于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认识,不仅国人存在诸多误解,就算是在政治科学极为成熟的美国,也摆脱不了这种困惑。 美国的“自由主义”左派(liberals),偏向于主张“改革”或“改良”美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加强政府对于社会领域的干涉;而美国的“保守主义”右派(Conservatives),则偏向坚持美国宪法精神,反对政府对于市场以及个人生活的干预。由于美国的民主政治极为成熟,在政治的表述上已经脱离精英主义的范畴,普通民众也不可能参与过于严肃的政治讨论,所以在具体的政治语境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将政治主张通俗化和个体化的倾向。而这种倾向,正是造成我们对于政治语境理解困惑的源头。 所以,我们看到的美国大选,争议最多的不是政治哲学与施政方针的论述,而是对于平民化论题的表态。对此很多国人表示不屑,认为民主政治怎么讨论的都是婆婆妈妈的东西。其实不然,透过堕胎、同性婚姻以及禁枪等表象,不难看出两派在政治理念上的区别。左派的理论无不是要求政府干预,而右派的主张大多数反对政府干预。具体到这个”性自由“上,其实左派的述求与右派要求的”反干预“本质上无差别,因为右派并没有强迫每个人守贞,也没有否认个体有性自由。那么问题在哪呢。 如果透过语境去剖析,不难得知,左派要求”性自由“的背后,蕴含的要求实质是:让国家承认”性自由“是正确的选择,这一套理念包括同性婚姻合法化与平权法案,都是动用公权力抹平个体之间的差异。但左派这套刚好就触碰到了右派的底线,因为右派主张的是:个体选择是属于私域里的事情,这个完全由个人决定,而不应将其推演到公共领域。也就是说:右派认为你选择性开放也好,选择同性婚姻也好,这些都是属于你私域的事情,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放在公共领域讨论。国家与公权力,不应该用来为个体选择背书。 所以,@伊卡鲁斯二号 这句话,放在各自的语境里,应该是这样的: 左派是:我自由地选择性伴侣,你们也得赞同我的选择,否则就是歧视与不公;右派是:我尊重你选择性伴侣的自由,但你不可将你的私域选择扩展到公共领域。 你看,是不是意思更加明了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困惑都是因为政治语境造成的。 五、多元化的危机 二战后,由于罗斯福新政与马歇尔计划的缘故,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经济学逐渐成为公共政策主流,于此带来的是左派(liberals)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进入21世纪后,左派(liberals)自由主义理念更是借助网络和SNS愈发地广为传播。在英美大学的法政哲学科里,80%-90%的人都是自由主义者,欧洲更是左派(liberals)自由主义的大本营。 左派(liberals)自由主义依据个体本位(individual-based)的理解,将国家看做是一种工具性和派生性的存在。在工具性国家之下,个体自由成了绝对价值,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多元化“。”多元化“不仅包括性别平等、同性婚姻等,还包括种族平权、文明共处等内涵。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多元化“是具有先进意义的,也是符合历史进步方向。 但左派(liberals)自由主义的”多元化“,在论述中表现出的却是一种价值虚无主义。盖因左派(liberals)不承认共同体价值观的存在,所以他们也不相信任何形而上的价值观,他们的”多元化“实际上是一种无原则的泛文明主义。也就是说,左派(liberals)自由主义将”多元化“本身视为一种目标,而忽略了自发形成的价值观才是真正的”多元化“。 这种刻意为之的”多元化“并不能解决问题,其本身越发引申出更多的问题。由于左派(liberals)自由主义占据了话语和道德优势,所以任何坚持共同体价值观的团体与个人倍受排斥,他们的呼声被简单粗暴地贬低为保守、无知与落后,而各种标新立异的、侵犯他人私域的行为却被称赞为捍卫自由与人权。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西方社会陷入了一种价值虚无主义的狂热中。在欧洲,人们鄙视家庭和一切共同体价值观,人们轻视婚姻制度以及生育的本能,法国、德国的生育率长年维持低水平,福利最为完善的北欧人口则出现负增长,整个社会陷入了自身延续困难的泥塘。 对于遵守民主规则的右派保守主义来说,他们尊重个体私域的选择使得自身处于政治与舆论上的劣势,而对于无视民主规则的其他群体来说,左派(liberals)自由主义的”多元化“,无疑是软弱与无能的象征,各种原本被文明社会摈弃与边缘化的群体趁势兴起,特别是穆斯林借着”多元化“的名号肆意传播伊斯兰教,他们高举着尊重弱势群体的旗号,一边享受着左派(liberals)的无差别自由的同时,一边用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 而恪守”多元化“的左派(liberals)自由主义在穆斯林面前是毫无还手之力的,在面对一个拥有严密组织与教义的群体面前,他们只能一步步地退让和妥协。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物,既然左派(liberals)将个体的自由凌驾于共同体之上,那他们有什么理由去限制穆斯林的自由呢,穆斯林在欧洲的发展与蔓延绝不是偶然现象,这是西方进入左派(liberals)自由主义社会后的必然现象。 六、重建共同体 回到哈贝马斯上来,即便我们要建立一个自由的政治制度,但这个制度一定也要依赖于一定的文化基础,不能在一个空白的公共领域中无中生有,它一定要建立在某种更深厚的文化和信仰基础之上。”多元化“本身所代表的价值虚无主义,只会消解共同体所构建的社会之础,让野蛮与落后的思潮占据优势,从而推翻”多元化“所赖以生存的民主政治。”多元化“本身即是个伪命题。 要须知,以十三家殖民地建立的美国,历经大陆列强的统治,与法西斯和苏联对抗并取胜,建立并完善当今的民主政治,所依赖的不是什么”多元化“,而是他独有的美国精神。美国精神的核心是《独立宣言》及宪法的阐述,体现在政治上则是三权分立与州权自治的体制,以及民众对于宪政的热情和信心。正是由于美国精神的存在,才使得”多元化“尚未成为危害自由体系的毒瘤,令其免于陷入欧洲的流行病中。 反观国内,由于官方意识形态的破产,在一切以经济为中心的战略下,国家共识前所未有的薄弱。这在观感上使人觉得国家对于个体的压迫减少,但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共同体对于个体的限制。正如五四青年一般,他们受教育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宽松时代,但却切骨地感受到各种共同体的压迫,所以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推翻共同体,并将矛头指向共同体所代表的传统价值观上。所以,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最后滑向极权主义不是没有预见的,像胡适之类能贯始终之的反而鲜见。 今日青年,正好也处在一个国家控制松懈的时代,受过良好的教育并生活在城市里的他们,感受最多的不是国家体制的压迫,而是共同体价值观的钳制。包括女权主义、反歧视群体的一系列主张,在青年中颇为盛行。但由于市场经济的消解作用,青年们对于国家体制的压迫并无切肤之痛,他们理解到的压迫无不是来自家庭以及传统价值观。 所以我们不难看到,国内的女权主义者对于家庭以及传统价值观的反对,远甚于默不作声的国家体制。女权主义者试图挣脱束缚时,却把国家机器视为自己的助力。他们在声张自己权益与选择时,纯然忘记了国家、体制与法律对于个体自由的钳制,对于无数因司法不公而备受迫害的已婚妇女,以及因为计生政策痛苦终身的婚育女性视而不见,甚至涌现出歌颂计生政策的怪现象。 历经了多次革命与大饥荒,市场经济与大腾飞,我们已经走出了物质匮乏的年代,但”五四青年“的困惑却依旧存在,并且以新的形态展现出来。如何把握好争取个体自由与公民权利的界限,并实现共同体的重建,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 ================================================================================================================================================== everestme 18 人赞同 如果将西方政治光谱的描述简化为三个方面: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那么题主的问题可以简化为:为什么西方右派在经济、政治上要求自由,而在社会文化上要求保守? 本文所述的“左右”,都是针对西方政治光谱而言;国内政治光谱的“左右”与之不同,不再赘述。 简单的回答是: 1、“自由”本身就不是划分政治派别的标尺。 是右派定义了“自由”,而不是“自由”定义了右派。 2、“自由”和“保守”本身不是政治的目的,而是政治派别实现其目的的手段。 右派在政治经济上的“自由”、在社会文化上的“保守”,都是精英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维护社会地位的手段。 3、右派在社会文化上,维护旧道德、反对“自由”的原因在于: 传统家庭结构(家族势力、继承关系)是精英阶层维护其财富与地位、维持精英政治的基础;而新道德(以性自由为表现、以家庭责任转移为社会责任为结果)则是消解精英政治的有力武器。 ======================================================================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自由”本身就不是划分政治派别的标尺。 “自由”、“平等”、“民主”的定义可以作多种解读,而不是一个有恒定标准的概念;同时这些词本身代表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方向,自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以来已经成为了绝对的政治正确。所以持有各个不同政治主张的派别其实都需要证明自己的理念符合这些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来听听)。 例如,左右派在政治、经济上其实都是讲“自由”的。 右派的经济“自由”:政府不干预经济运行,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在再分配中也不过多干预社会财富分配,不通过财富转移以中产阶级和精英阶级的赋税为平民提供丰厚的社会福利。 左派认为这会加剧财富分化与底层的发展机会不足,造成社会流动性不足,继而加大阶层分化。这种“自由”,牺牲的是社会底层的“自由”:发展的权利。 右派的政治“自由”:公域私域严格区分,国家尊重个人财产、维护个人权利。所有人都有参与政治的机会(这个结果也是左派逐渐争取到的:财富、性别、种族等门槛在百年来的政治革新中逐渐取消了),但同时,占有更多社会财富的人理应对社会决策具有更多的决策权力,也就是精英主义(这种精英主义中,精英的地位由专业能力决定,财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程度和专业能力,而血缘又很大程度决定了财富)。 左派在经济上主张“国家干预”也是为了“自由”:当前社会的财富分配不合理,有产阶级通过资本性收入获得了过多的社会财富。所以要通过国家管制,高税收高福利,来调节社会财富,提高针对普通人的社会福利,使得平民家庭、少数族裔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从而使得普通人能够实现建立在"财务自由"之上的个人自由、个人解放。 左派在政治上主张“平等”也是为了“自由”: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政治权利,不因为自己的出身有所差别;有对政治话题平等发声的权利,不因为受到拥有话语权的阶级、群体的压制而丧失政治自由。 这一点其实是左派民主运动的延续,是和精英主义对立的。这也是古典自由主义反抗王权的延续:百年前是资产阶级反抗王权(依靠血缘继承)对资产阶级发展的压迫,现在则是左派反抗阶层固化(依靠血缘继承)对普通人的个人自由的压迫。 简而言之: 1、在社会不平等的条件下强调“自由竞争“,会继续放大社会不平等,而这正是右派需要的。 2、通过政府的管制来调节社会差距,将会更有利于每个人的“个人自由“的实现,这是左派需要的。 可见,左右两派都在主张他们各自的“自由”,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自由”,更多是由右派定义的。 ======================================================================= 下面说,为什么西方右派在社会文化上是“保守”的,与其在政治经济上“自由”相反;而这两点又是如何共同维护了右派利益的。 社会文化上的左右其实是政治经济上的左右的反映,政治经济上的要求会通过社会文化上的要求反映出来: 左派在政治、经济上,追求的“自由”是个人发展的自由,个人的解放。 反映在社会文化上:就是放弃旧道德,性自由、堕胎、同性恋、软性毒品等的合法化,其实质是追求摆脱旧有的家庭身份,从而摆脱旧有的家庭义务,只留下单纯的人际关系与享乐。这将造成旧有家庭结构的解体,原先由家庭承担的很多责任,诸如抚养儿童、赡养老人、教育、医疗,将更多地转变为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这样一来,建立在依靠传统家庭结构的血缘继承之上的贫富分化、阶层固化,也会随之逐渐瓦解。 右派在政治、经济上,追求的“自由”是维护和扩大的既得利益的自由。 反映在社会文化上:就是对旧道德的维护,从而保证传统家庭结构和传统价值观、道德观的延续。例如在北美主要反映在维护新教伦理,维护WASP主流价值观;在国内主要反映在重提弘扬传统文化,新儒家参与“社会主义”理论完善的尝试。 那么再来看这个问题,就可以解释西方右派在政治经济上自由,而在社会文化上保守的原因了:右派在政治经济上的“自由”、社会文化上的”保守”,核心目的都在于维护精英阶层的利益; 而左派则是通过对“个人自由”的追求来消解右派阶层固化的目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社会文化上的革新。 附上两幅图,反映的是美国国内的阶层差异,出处见水印 1930到1970年代,后90%的收入增长明显,而前1%的收入几乎没有增长; 1980之后,这个趋势则正好相反,前1%的收入增长明显,而后90%的收入几乎没有增长。 不能确定“20年代的美国赋予女性选举权、60年代开始的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性革命等平权运动;80年代里根上台,新保守主义反击”和图中展示出的现象有没有相关性,有多强的相关性,但可以作为一种思路。 当前美国国内政治中,普通人的政治意见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而精英阶层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力相对显著得多。这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为什么美国当前的主流价值取向依然偏保守:精英们希望如此。 ===========================================================================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的社会结构会形成新的利益分配,而在所有社会结构中,因为此阶段生产方式的固有特点,都会有特定的阶级、群体占据相对更多的社会财富,而这个群体一定会通过政治主张来强化、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 而通过“平等”VS“自由”;“民主”VS“精英”;“公平”VS“效率”;“激进”VS“保守”等口号对政治光谱的进行简单的左右划分,往往遮盖了事实,即不同政治派别的政治诉求的本来面目: 一方面,当改革者、革命者成为守成者,原有的革命话语体系是不能被消解的,否则会造成政权合法性来源的丧失,但是,对原有话语体系的继续使用又必然会引起价值取向判断的混乱。 另一方面,政治主张的目的不在于维护诸如“自由”这类可以各自表述的价值,而在于为自己的阶层、群体争取利益。如果说左右的划分有亘古不变之处,那么就在于,左右的争夺,永远是现有社会结构中的弱势者和既得利益者的争夺,永远是“平民”和“精英”的争夺。 如果说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当时作为革命派与改革派的“资产阶级”所做到的,是阶层的自由与解放、是新生产方式的解放;那么现在的西方左派所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与解放,而其对象,则正是已经成为右派的坐拥巨大社会资源并渴望将其延续下去的“资产阶级”。 如果说前者消解的是依靠血缘的、对于王权的继承,取而代之的是同样依靠血缘的、对于财富的以及基于财富的社会地位的继承;那么,现在新道德所消解的,则正是血缘和家庭这个纽带本身。 ======================================================================================================================================================================= 鱼非鱼汽车话题优秀回答者真诚地生活 4 人赞同 右派是传统主义者。他们不像自由意志主义者(libertarian)认为自由是天经地义的正义,同时也是最有效率的;更不是认为自由是用来推动社会进步的自由主义者(liberal)。实际上除了在美国以外,右派都没有特别强调政治自由。 而美国的右派为什么强调政治自由呢?因为美国政府建国时为自下而上组建,是公民自治组织,移民社会也有自由传统。所以在美国,支持政治自由,与反对堕胎,反对性解放,支持持枪,支持核心家庭一样,就是捍卫美国的传统 但西方也有很多传统国家的右翼是不强调政治自由的。有很多右派认为政府可以小但是不能没有权力,还有些右派甚至是支持福利国家的,如德国的右翼最大政党基督教民主主义联盟。换到政治传统更偏向集权和威权主义的东亚,右翼政党如韩国的大国家党,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台湾的国民党,都没有对应的左派更支持政治自由。 ================================================================================================================================================== Phil音乐剧话题优秀回答者音乐剧业内人士、中英文优质翻译 7 人赞同 谢邀! 我看到的问题是这样的的标题: 为什么在政治上极其强调个人自由的右派,在私生活的问题上却又不强调个体自由了呢? 只能说这个问题前提是不成立的,即使按照我朝的语境划出来的“右派”(在欧美这帮人其实算是左派),在私生活上的观点意见也不见得就是统一的。新的不说了,老的一代文人(后来不少被打成右派哦),早先都是你搭我搭她搭他搭你搭我搭她搭他搭你...这样“乱”的,不管在国统区、日占区还是延安。这些在不少书本文章里都有提到。至于国外么,伍尔芙的故事就不用再讲了吧? 但是实际上,即使有人“私生活上不强调个体自由”,也不妨碍他们“在政治上极其强调个人自由”,因为“政治上的个人自由”是针对公权力不能侵犯个人领域来说的,而“私生活”则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民事交往,在民事交往中,双方应尽可能恪守共同约定的承诺,这是一种公序良俗,自然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根本的原则。 这就像在美国,言论自由指的是政府国家不能限制公民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但是公民在自己的私人领域,比如自己名下的产业里,与其他公民进行民事交往时,完全有权选择屏蔽某类话题。 ============================================================================================================================================================== 臧大为设计师社交网站http://400px.cn开始… 2 人赞同 因为你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西方的左派和右派。 “左派”这名词是来自法国大革命时期,在议会中坐在左侧,支持共和制、群众社会运动和世俗化的人。 “右派”是指坐在议会右侧,拥护君主制与贵族特权、国家精英的人士。今日则是用来指强调民族主义、传统和宗教,且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政党,部分人则用“右派”来称呼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支持者。 简而言之:左派属于激进派,强调理性和科学。右派属于保守派,强调经验和传统。 所以,西方右派从来不支持放任自由的个人主义,他们只是反对激进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他们顶多算是支持古典自由主义。 就美国右派这个例子而已,美国右派中坚力量是福音派基督徒,他们的观点是非常保守的。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为什么希特勒如此仇视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哈姆雷特》经典独白